<p class="ql-block">带着妈妈、姨妈、舅舅五人怒江行</p><p class="ql-block">——一场跨越山水的亲情之旅(一)</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6日洱源县岀发。</p><p class="ql-block">路线:洱源→保山→六库→片马口岸→福贡→飞来石→石月亮→知子罗→老姆登→贡山→独龙江→丙中洛→雾里村→秋那桶→云南西藏交界处老虎嘴→六库→云龙→洱源</p><p class="ql-block">成员:妈妈(73岁)、姨妈(75岁)、三舅舅(69岁)、小舅(61岁)、我(51岁)</p> <p class="ql-block">为了赶上清明小长假最后的免费6号早上从洱源出发,保山来了多次,一路上讲到我们的爷爷曾经在保山当学徒,对保山还是有一定的感情,于是决定到保山农民街吃早饭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快到保山还有点早就想到板桥青龙老街看一下,这是一条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街,也是南方丝绸之路和永昌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这条不足千米的街道以“青龙”为名,因其蜿蜒如龙的形态与青石板铺就的“龙鳞”路面而得名,承载着保山的历史文脉与市井烟火。</p> <p class="ql-block"> “百年老茶馆”是保山仅存的老式茶馆,泥土地板、竹制桌椅,提供烤茶、瓜子,是当地人的社交中心。今天来早了点还没有开门小舅们对这些也不想体验转了一圈就去找地方吃饭。</p> <p class="ql-block">桂香楼:百年老字号,手工制作透心绿豆糕、玫瑰鲜花饼,甜而不腻,曾获非遗认证,虽然全家人都有糖尿病,但来都来了多少也得买一点尝品尝一下</p> <p class="ql-block">甲马画:源自中原的民间版画,用于祭祀祈福,青龙街店铺将传统图案印制在帆布包、钥匙扣等文创产品上,新旧融合,和我们洱源的凤羽马甲也差不多但这边因游客多又多出了好多文创产业,特别是亲子互动自己动手映各种马甲画。</p> <p class="ql-block">来到农民街,吃了清清凉凉的生皮,猪血炒排骨和凉拌小菜非常爽口实惠的一顿饭。</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潞江坝,这里气温非常的高,这里盛产咖啡,现在咖啡产业非常的不错,各种咖啡店由于是老人对这些都没有兴趣。</p> <p class="ql-block">双虹桥我来了很多次因从这过去有个沙滩我差不多每年都会来捡石。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为滇西通往缅甸、印度的古驿道关键节点,是南方丝绸之路与永昌古道的重要桥梁。</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双虹桥连接板桥古镇与外界,马帮、商队络绎不绝,桥下梅花古渡曾为物资集散地。民国时期因公路开通逐渐冷落,20世纪80年代因河道改道成为“旱桥”,现存桥体仍保留古桥风貌。</p><p class="ql-block"> 双虹桥不仅是古代桥梁建筑的典范,更是保山作为“西南丝绸之路重镇”的历史见证。其保存完好的石拱结构、丰富的文化遗存,与青龙老街、北津桥等共同构成滇西古驿道文化的核心载体。当我看着母亲舅舅们慢慢的走过桥面,看她们用脚步丈量青石板的纹路,突然明白:这些斑驳的石头里,不仅刻着马帮的足迹,更藏着无数家族的血脉记忆。这座古桥,是保山的历史,也是我们的家族记忆。</p> <p class="ql-block">六库向阳桥横跨怒江峡谷,始建于1971年,是六库城区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桥长186米,高48米,曾是滇藏公路的咽喉要道,连接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外界的交通命脉。峡谷两岸危崖对峙,怒江如万马奔腾,向阳桥凌空飞架,被誉为“云端上的生命线”。</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怒江边,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吃完晚饭后,我们沿着江边缓缓而行,耳畔是怒江水低沉的吟唱。远处的向阳桥在霓虹灯的勾勒下,宛如一道彩虹横跨江面,桥头的“毛主席万岁”标语在灯光映照下泛着岁月的暖黄。江边广场舞的大妈们开心快乐着。怒江却在月光灯光下愈发澄澈。此刻才惊觉,这条奔腾的江水不仅在脚下流淌,也在时光的褶皱里,静静诉说着独属于怒江峡谷也有美石在静静的等待着我。</p> <p class="ql-block">今天怒江之行就结束了,明天继续片马口岸,岀来玩不仅是山水的探索,更是亲情的升温。长辈们用半生守护我们长大,而我们终于有机会牵起他们的手,陪他们看世界。或许旅行的意义,就藏在这些平凡却珍贵的瞬间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