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下大周放假时间:4.18-21</h3> <h3> 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但班主任作为班级大法官,不得已得“断”班中大小事。因此呢,也有许多经历可以跟大家分享。</h3> <h3> 发生学生矛盾,班主任(不在场的情况下)得知这个消息,一般分为三种情况:<br> 1. 受委屈的小朋友自己告诉老师<br> 2. 班干部或热心同学找到老师<br> 3. 回家后,家长告诉老师<br> 今天以第一种情况为思路,举例跟家长同学们分享一下,作为班主任会怎么解决。</h3> <h3> 案例:小A火急火燎冲进办公室,大声嚷嚷着“Natalie,B今天中午在食堂特别吵,要我们都不说话,他自己说话却很大声!”</h3> <h3> 应对过程:<br>⑴ 稳定情绪+情况了解<br> 我:“你先出去,再重新进来一次。”孩子虽然气哼哼的,但也会照做。(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会尊重他人了。知道自己咋咋呼呼的,会影响办公室和老师们。)<br> 我:“那你说一下,具体发生什么事了?”<br>在小A诉说的过程中,我会很认真聆听,重要的信息会跟着他重复,对于时间、地点、人物、旁观者、事件经过会反复询问确认。<br> (二年级的孩子缺乏逻辑性,常常想到哪说到哪,还是很考验提取信息的能力的,对事情经过的梳理,也能帮助孩子们增强逻辑性。<br> 这个过程一定要孩子负责说,我们只是提问,帮助补充,再让孩子将补充后的句子再说一遍。家长们不要觉得这太小题大做,是很有用的表达能力培养过程)<br> 完整描述结束后请小B过来,让小B进行描述,重复逻辑性询问的过程。<br> (一定要确保,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另一个人绝不能插话,避免无意义争吵,激化矛盾。)<br> 等跟小B也讲述完后,再跟小A确认,刚才小B说的对不对。<br> 如果觉得哪里不对,就让两人各自再次发言,在一次次描述中真相自然会慢慢浮现出来。实在不行,还可以向旁观者求证,厘清事实。<br> (当然这里要请各位家长朋友们必须明确的一点就是,每个孩子在描述矛盾发生的情况时,都或多或少会“撒谎”,这个撒谎并不是说性质恶劣的那种恶意撒谎,而是不由自主的会尽量把自己做的不对的地方轻描淡写说过去,而对对方的行为放大化描述。所以,无论班里的孩子们多可爱,了解事情的时候,我也绝对不会偏听偏信一个人的,必须有旁观者求证的环节。)</h3> <h3>⑵ 谈话解决<br> 初步了解之后,一般分三种情况:<br> ① 小A基本没错,主要是小B的责任<br> 那么主要跟小B谈话,小A旁听。<br> 我:“这件事老师也了解清楚了,那么请你先想想,在这件事里,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br> 因为小B是过错方,可能也会出现一些消极抵抗的情绪,老师一边引导,一边伴随着对这件事的分析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需要改正的地方。根据孩子自己对错误的理解程度表现灵活处理。(如果认错态度好,则向小A道歉+保证不再发生即可;如果认错认得比较勉强,那么首先要求写[反思],写清事情来龙去脉,分析自己的错处,说明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会怎么做。等反思到位后再向小A道歉。)一两天后再了解是否主动去道歉。</h3> <h3> ② 小A确实违反了班级纪律,小B属于秉公执法。<br> 那么,再次安抚小A激动的情绪。<br> 我:“老师能理解当时你被小B管的时候,肯定会比较尴尬,而且会有点生气。小B是我们班负责管纪律的小朋友,需要管理好我们班的纪律,你也知道这是他的职责。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有些说话直接,比较严厉的情况,这个老师会找他谈谈的。那么我们先想想,在这件事里,我们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呢?”<br> 因为班里的孩子们经常跟我一起复盘各种事件,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都很能自省,再给予合适的引导,我们要支持小B的班干部工作。(在必要的情况下也会要求小A写[反思]主要是对违反班级纪律的反思)<br> 结束后,找小Y再次了解事情经过,首先表达老师一定支持你的工作,一定会在小朋友面前给你撑腰。并对小Y在这个事件里的一些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表扬好的处理方式,对过激或容易产生矛盾的地方提出建议。(比如说,可以用表扬做的好的同学来代替批评做的不好的同学,表扬可以只表扬少数并给予奖励,但大家都做的不好时,批评一定不能在一群人里挑一两个人之类的小妙招)两边都聊完后,隔一两天再跟两个人确认一下,关系是否缓和。</h3> <h3> ③ 因为其他事情两人已有矛盾,而在这次事件里,小A和小B各有错处,小A确实破坏纪律,小B借机针对,是要各打50大板的情况。<br> 这种情况下就会比较复杂,既要疏解新仇,又要梳理旧恨。<br> 新仇:请AB一起思考,在这件事中,自己做的不好和对方做的不好的地方,再逐个突破给予好的建议。(一个一个人说,从中了解仅对此事,两人不满的地方在哪里。老师秉公处理非常重要,千万说清楚AB那些地方可以怎么做更好一些,再进行教育,不然容易跟孩子们产生隔阂,产生这种想法:“我告诉老师,结果就是被批评,下次我不说了”)<br> 旧恨:我:“那你对他还有其他不满的地方吗?”但此处不进行批评教育,仅做提醒“你看A对你平时这个方面比较有看法,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不会和小朋友闹矛盾呢?”<br> 如果遇到没办法当即解决的矛盾,也可以额外找班级里两人的朋友和班干部,平时多关注两人并试着引导,避免两人产生新的矛盾。(孩子们总是你来我往,其实也很难理清酒精从哪里开始有的矛盾,所以创造新的产生友谊的契机比解决旧矛盾更有意义。尤其是孩子们可能今天吵架明天好的,我们不能太对每天小打小闹太过较真。这事我常遇到,还担心着两个人不对付呢,当事人已经开心地抱到一起去了。)<br> 在接下来的班级活动或学习生活中,多发现两人互相合作、互相欣赏的细节并说给两人听,帮助两个人建立友谊。</h3> <h3>⑶ 持续观察<br> 当场解决后,还是需要继续观察和了解小A和小B是否已经解了心结。如果没有,就需要联合班干部和两人的朋友一同帮助,多关注多协调两人的矛盾,遇到问题寻找老师帮助。 <br> (这一步是重中之重,孩子们会从你的关心中感受到你对他们的重视,从而增强信赖感)</h3> <h3> 以上所有文字都源自于我日常工作中的基本处理方法,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人生要避免教条主义,生搬硬套,学会因地制宜才是关键。<br> 家长朋友们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可以试着按我的方法去了解并解决,只不过把跟小B的聊天改为跟班主任的了解。同时要鼓励孩子遇到情况,跟班主任或班级老师沟通,老师们一定会积极帮孩子们解决问题,不要因为自己可能也犯了点小错而害怕,闭口不言。<br> 个人的看法终归是比较浅薄的,如果遇到表达不当的地方,敬请谅解。</h3> <h3>本大周明星学生:Bella 依凡<br>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明星学生的荣誉,Bella激起了“我要更加努力”的学习热情,相信在这样的热情宝贝带领下,我们班能更上一层楼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