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爷的心事

一鸣

<p class="ql-block">清明回乡祭祖。临行前,西安城里已有沙尘迹象。待飞机飞至酒泉上空,云层下的祁连山脉白雪覆盖,但大片的黄土沙尘还是让人有点吃惊。</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在新疆,经常会见到很多去新疆打工种地的甘肃人,明显的特征便是脸颊上的两团红晕以及头裹毛巾的形象。多年后来到河西地区,农田里依旧是裹着头巾、在黄尘满天的泥土中劳作的当地人。</p><p class="ql-block">几十年过去,这里的气候、生产模式似乎变化不大,恶劣的自然条件使这里的人们依然生活在沙尘和缺水的环境中,与东部山清水秀的江南发达地区相比,似乎落后了很久。</p> <p class="ql-block">老家的祖坟在一片沙丘的低洼处,四周被茂密的红柳包围着。四月时节,地里依旧是一片黄土沙地,草野还未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依旧在冬眠。踏行在黄土中,满脚满身的尘土,头顶炙烈的阳光照的人睁不开眼。</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祭祖仪式都由何老爷主持,一场闭目默念经文之后,便招呼一群小辈们上香、烧纸。首先在祖坟前祭拜,再摆放几堆柴禾,为坟茔不在跟前的亲人们烧纸送钱、寄托哀思。</p> <p class="ql-block">何老爷是老一辈中家事的主事人,长年住在乡下的土坯房里,守着老家的宅子,养了羊、喂了猪。每年春节前便杀猪宰羊准备年饭,将肉分块冷冻寄给远在外地的儿孙们。</p> <p class="ql-block">平时老两口在家。每年清明、春节便是院子里最热闹的时候,四散在各地的家族宗亲们便陆续赶回,集合在何老爷家里,准备好上坟的用品。何老爷骑上他的电动三轮,拉上柴火、烧纸和祭品,有时还会拉上去上坟的几位热闹族人们,一路突突突地行驶在沙土地上,扬起一阵阵烟尘,让后面的人看不到前面的人。</p> <p class="ql-block">祭祖结束后,必定有一顿羊头麦仁汤等着大家享用。奶白色的羊头汤里飘着几棵香菜,而汤底的麦仁早已煮得软糯。一碗羊头汤,配上土灶里烤出的烧壳子,那顿午餐让远途归家的人顿时吃得满心欢喜、浑身温暖。</p><p class="ql-block">烧壳子绝对是何老爷的拿手绝活,用自家种的粗麦粉配上鸡蛋、牛奶、油,放在自家盘的饼坑里,加炭火烧烤。烤出的烧壳子外皮酥脆、内里鲜香。</p> <p class="ql-block">老两口辛苦了一辈子,养大了儿女各自成家去往外地,如今留在老宅里的只有老两口自己。儿孙一直让去外地同住,偶尔冬天地里闲时,老两口也会去外地和儿孙们住上一阵子,未到开春便开始惦记自己的菜地牛羊,嚷嚷着回老家。</p><p class="ql-block">随着年事增长,何老爷也开始为自己的身后事交待安排。祖坟埋进三代老人,位置如何摆放、不同情况下的预案都给后人交代清楚。南厢房里,两口漆红的松木棺材早已备好——自己的事自己心中有数,早已安排得妥妥当当。</p> <p class="ql-block">何老爷时常牵挂的就是老伴的身体。老伴时不时会头晕、喘不上气,乡村里的医疗条件有限,感冒了打几天点滴、住几天医院便让回家。</p><p class="ql-block">眼看着清明将近,老两口不忍心儿孙们回来没有好吃好喝的,老太太气喘得厉害,还是忙前忙后,硬撑着忙活了两天,炸了一大箱胡麻油的麻花,让每个归来的子孙都各自带回家,似乎只有这样,清明祭祖的程序才算最终完成。</p> <p class="ql-block">何老爷惦记的是——如今何家子孙都去往外地,老宅里就剩下老两口守着,每年回乡祭祖还有个落脚地,再过多少年,祖坟还在,老宅是否还有人守着,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只是以后的事谁也说不清楚,何老爷也想通了,不如今年清明能见面就开开心心聚一起,明年能来再相聚。 </p> <p class="ql-block">今年清明祭祖结束,何老爷开心地喝了几杯酒,坐在沙发上便睡着了。</p><p class="ql-block">大家心里也清楚,只要何老爷在,老宅就在,人回来了,便有饭吃,有汤喝,有烧壳子吃,再以后的事走着再说。</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6日午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