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课题:小学语文高段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研究</p><p class="ql-block">课题编号:A209-2024003</p> <p class="ql-block"> 一起寻找童年的趣事,2024年 5月28日,屯昌县实验小学迎来一场充满诗意的盛宴,陈桂珍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一节独具匠心的随文练笔的课堂教学。</p> 备课 学情分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只有了解每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六年级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初步养成独立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学生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内容并不困难,但是对于课文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本篇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教师授课时尽量营造这种亲切的氛围,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兴致勃勃地说。</p> 教材分析 <p class="ql-block">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我要先谈一谈对于教材的理解:《表里的生物》主要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话,从而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本文不仅语言生动有趣,而且内容前后衔接自然,一步一步地把“我”对父亲的表的“认识”展示出来。</p> <p class="ql-block"> 课题组的老师齐聚在一起,共同讨论,如何在学习互相补充,怎样做到随文练笔。</p> 上课 <p class="ql-block"> 陈桂珍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这单元教学设计中《表里的生物》一课,课堂上,陈老师以追寻科学精神为主题,巧设“了解任务故事、感悟科学精神、感受童年快乐”三个子任务,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带领学生找出作者猜想、找出相关依据,体会求证过程的不容易,帮助学生揭开作者隐藏的可贵的科学精神,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整节课,思维火花的碰撞,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氛围中感受研究的力量。</p> 评课 <p class="ql-block"> 贺啟发:陈老师执教之巧,引导之妙,叶敏桦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这单元教学设计中《表里的生物》一课,课堂上,陈老师以追寻科学精神为主题,巧设“了解任务故事、感悟科学精神、感受童年快乐”三个子任务,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带领学生找出作者猜想、找出相关依据,体会求证过程的不容易,帮助学生揭开作者隐藏的可贵的科学精神,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整节课,思维火花的碰撞,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氛围中感受。</p> <p class="ql-block"> 王萍丽:陈老师教学设计独特,思路清晰,充分落实语文素养。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破除课文表面的迷惑性,由表及里,辨析文本深意,在紧扣文中畅达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授课过程中,陈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表现能力。</p> 课后研讨 <p class="ql-block"> 授课环节结束后,课题组老师静下心、沉下去、讨论开,开启了评课环节。他们充分肯定了陈老师执教之巧,引导之妙,从中学习到如何更好地落实单元整体教学,同时也提出了宝贵意见:让学生尝试板书,在小组合作阐述自己观点,让班级辩论赛的环节更加精彩等。</p><p class="ql-block"> 课题主持人王萍丽提出单元整体教学要着眼于“大”,创设主情景线,借助问题链,驱动学生不断思考,构建主线分明,富含思维提升的课堂。课后让学生写出回忆童年的趣事,较好的拓展学生练笔能力,更是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我们不仅分享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向,还探讨了单元整体教学中的问题,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今后,我们一定一如既往地继续承担这份沉甸甸的使命,不息激情钻研,鼎力前行!</p> <p class="ql-block">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课题组主持人王萍丽老师说道:陈老师《表里的生物》一课,整节都在梳理文中“我的发现”,并为这个发现一起去文中寻找一条条证据,然后探讨、辩论这个错误的发现是否有意义。整个教学过程落实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个任务群的学习,训练了学生分析、比较、判断等思辨能力和思辨性表达,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最后还让学生练笔,写自己地趣事,抓住作者的写法来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