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课题:小学语文高段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研究</p><p class="ql-block">课题编号:A209-2024003</p> <p class="ql-block"> 花香漫处探语心、研墨润文促教行,2024年12月24日,屯昌县实验小学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盛宴,陈桂珍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独具匠心的小古文课堂。</p> 备课 学情分析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与学生日常使用的白话文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对于文言文依然有着初学的新鲜感和认知上的陌生感。本文虽篇幅短小,但是语言凝练隽永,寓意深刻,学生在理解文意,读懂文本揭示的道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方法上,以指导朗读和引导想象为主,以生为本,立足文本,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掌握。</p> 教材分析 <p class="ql-block"> 《书戴嵩画牛》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短文通过一位牧童对杜处士极为珍爱的《斗牛图》提出质疑,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说明了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强调了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定为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理解文章意思,内化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展开合理想象,在表达中领会文本蕴含的道理。</p> 上课 <p class="ql-block"> 陈桂珍老师的课堂以指导朗读和引导想象为主,渗透学法的指导。课堂上以“读”为本,体会人物形象,自然而然地形成语言感知能力,在琅琅书声的浸润陶冶中,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味,同时为讲好故事做好铺垫。其次,渗透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调换、增补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文言文精炼、隽永的语言特点。第三,指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对课文语言的积累、理解和表达。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交流空间,让学生品读、感悟、批注、表达。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激励、点拨、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到学习内容之中,达成目标,习得方法,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p> 评课 <p class="ql-block"> 王琪:1.在教学中,陈老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即读准、读通、读懂。把方法先教给学生,再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进行学习,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p><p class="ql-block">2.文言文的教学注重自读自悟,饶老师在教学中也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多读多悟,以读促悟。而且非常重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对于较难读懂的句子,老师利用判断题进行指导,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文章内容。 同时,多媒体的应用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内容。</p><p class="ql-block"> 建议:</p><p class="ql-block">1.教学中围绕杜处士和牧童两者不同的笑,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两个人物的不同形象,如果加上朗读、范读、表演等形式,应该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加文言文教学的趣味。学生的汇报建议搭建框架,明确要求,不然汇报效果不佳。</p><p class="ql-block">2.教学目标中“复述故事”未完成,对课文人文主题分析较多,也就占用了语文要素的学习时间,可以适当精简环节,加入让学生从各个不同人物的角度,创造性复述故事,课堂的完整度更高!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冼江萍:陈老师执教的《书戴嵩画牛》,感觉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整合课堂独特。具体表现有:</p><p class="ql-block">1、上课伊始,以了解苏轼导入,引导学生进入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解题以后,教给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1)读准:读准节奏,读准停顿;(2)读通:读通句子,读通大意;(3)读懂:读懂文章,领悟道理。这种把方法交给学生,再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进行学习,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p><p class="ql-block">2、通过纠错的方法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仅让学生积极动脑,指出错误,还能让学生印象深刻,牢牢掌握生字词的读音。</p><p class="ql-block">3、陈老师教学中围绕杜处士和牧童两者不同的笑,引导学生体会两个人物的不同形象,并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加了学生们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p><p class="ql-block">4、引导学生积累、结合生活实践交流的能力:以不同的斗牛图创设疑问,引导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辨,牧童(牛尾巴向下),画家(牛尾巴向上),让孩子们孩子们懂得了学习不能离开生活实践。</p><p class="ql-block">5、仿写句子:放牛当问______,学习当问______。设计精巧,学生通过学习,能轻而易举的仿写这样的句式,进而再仿写:“______当问______” 这样的句式时,也就有了思路,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创新力与想象力。</p> 课后研讨 <p class="ql-block"> 上课之后,课题组的老师相聚在一起研讨本节课。陈老师确定了“读懂文言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这两个目标,围绕目标组织开展教学活动。2.训练扎实。陈老师先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再通过“读准——读通——读懂”的顺序开展教学,循序渐进、环环相扣。3.重视兴趣培养。陈老师通过看视频、摆牛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牛在打斗时状态,让学生更能理解牧童的话的意思。建议:1.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还需要提炼,如:结合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熟读成诵、补充、想象等。2.要注意文言文这种体裁虚词的意思的理解。3.讲故事训练还不够到位。 </p> <p class="ql-block"> 纵观整堂课,陈老师以“爱读书、善思考、会表达”为目标追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以体验、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加强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的整合,形成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课内外贯通的语文课程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