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聆听岁月的回响<br> ——记百岁抗战老兵赵志全的烽火历程<br> <br> 龚晋华<br> <br> 抢救抗战记忆:与老兵的时代对话<br><br> 太行山,是一座不朽的抗日丰碑,默默见证着岁月的洪流,凝聚着民族精神,象征着中华不屈的意志,栖息着英雄的伟大灵魂,更是艰苦岁月里照亮前路的希望灯塔。<br> 1925年,在太行山深处,榆社县城东北两公里处的箕城镇东会村,一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生命诞生了。回首八年抗战,太行山区宛如一座英雄的熔炉,锻造出无畏的勇士,孕育出坚毅的灵魂,锤炼出不屈的脊梁。这里走出了60万抗日老兵,当时仅有4.5万人口的榆社县,就有4200人毅然投身抗日队伍,怀揣无畏的意志奔赴一线,用热血与生命谱写了壮丽篇章。<br> 如今,岁月流转,当年的抗日英雄大多已隐入历史深处。幸运的是,仍有一位幸存者,静静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村南的浊漳河,曾水量汹涌,目睹过战士们冲锋的呐喊、敌人的溃败逃窜和胜利的曙光初现。太行山承载着无数红色记忆,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寸土地都铭刻着英勇与牺牲,每一块石头都诉说着战斗的故事,每一片树叶都摇曳着先烈的英魂。直至现在,村北的山上仍能挖出昔日战场上的子弹头,这些沉默的弹头,无声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诉说着保家卫国的誓言和舍生忘死的担当。幸存的抗日老兵愈发弥足珍贵,他们身上承载的历史记忆,是民族最宝贵的财富,是激励后人前行的火炬,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抢救性地挖掘这些故事,给后人一个完整的交代,给历史一个清晰的注脚,给未来一份坚实的力量,已然迫在眉睫。<br>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4月2日,清明节前夕,阳泉市矿区区委宣传部白俊平部长、区文联主席王丽萍、区作家协会主席荆升文召集我和几位文友,举办了一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题创作研讨会。会议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采访这位百岁高龄的抗日老兵。这是命运给予的珍贵馈赠,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是时代交付的重要责任。我深知这份跨越近一个世纪岁月沉淀的使命珍贵而不朽。那一刻,我暗暗发誓,一定要用心记录下老兵的每一句话,用文字描绘出他的每一段经历,用真情传递出他的每一份精神,将他的英勇事迹整理出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让这些英雄的故事永远流传,激励一代又一代后人,让他们知晓先辈的奋斗,传承民族的精神,续写辉煌的篇章。这位老兵,他叫赵四小。<br> <br> 从抗日烽火到解放硝烟<br> <br> 牺盟会决死九团,在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中成绩斐然,在抗战历史里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当赵四小老人缓缓回忆起那段波澜壮阔、热血激昂的岁月,往昔的烽火硝烟、枪林弹雨,仿若冲破时光的桎梏,再度鲜活地在眼前铺展开来。<br> 1942年8月,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赵四小怀着满腔热血与救国宏志,毅然投身军旅,加入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这支部队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合作的成果,其前身是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经改编后踏上抗日征程。虽名义上归阎锡山领导,但中共党员薄一波等关键人物担任重要领导岗位,引领着部队朝着抗日救亡的方向无畏前行。赵四小初入部队,被编入太行军区三分区九团九连,从一名普通战士做起,凭借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逐步成长为连通讯员。<br> 决死九团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表现卓越,团内精英汇聚,众多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心怀家国。在党的领导下,他们一边深入群众开展抗日宣传,凝聚民众的抗日力量;一边紧握钢枪,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军事较量。在一次次反“扫荡”作战中,决死九团凭借灵活多变的战术、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一次次成功击退日军的疯狂进攻。他们守护着根据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点燃了民众抗日的热情,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同时,他们紧密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战役,在战火的淬炼中不断成长,逐渐锻造成为一支令日军闻风丧胆的强大抗日武装力量。赵四小回忆起牺盟会决死九团的历任老团长,赵世铃、邹善芳、靳虎等名字,每一个都承载着那段热血沸腾的历史。其中,邹善芳在1939年之前担任决死九团团长,之后靳虎接过使命重担。这支部队所属的山西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作为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新军的骨干力量,在三晋大地上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投身于百团大战和反“扫荡”作战等,为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们的英名与功绩,必将永载史册。<br> 随着抗日战争胜利的钟声敲响,赵四小已在战火的洗礼中成长为一名排长。但他所在的部队并未停下战斗的脚步,而是继续踏上了解放全中国的征程,先后参加了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扶眉战役、秦岭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在临汾战役中,其所在的23旅表现神勇,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卓越的战斗能力,被授予“临汾旅”的荣誉称号。<br> 在赵四小老人的回忆里,太原战役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他特别提到了自己的战友车元路,这位537团的杰出代表,在解放太原战役中英勇无畏。车元路先后荣立特等功、一等功各两次,被授予“钢铁勇士”“全国战斗英雄”等荣誉称号。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面对敌人坚固的防御工事、疯狂的抵抗、密集的枪林弹雨,车元路带领战友们奋勇向前,为战役的大捷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赵四小心目中永远的英雄和学习的楷模。<br> 整个太原战役,537团和其他兄弟部队并肩作战,历经多个艰难阶段。首战城郊时,部队迅速出击,与敌军短兵相接,给敌军以沉重打击;在夺取东山的战斗中,537团参与了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等要点的激烈争夺。面对敌人疯狂的反攻和猛烈的炮火,战士们坚守阵地,浴血奋战;在最后总攻太原阶段,537团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太原城垣发起冲锋,成功突破敌人防线,与敌军展开巷战,为全歼守敌、解放太原立下了不朽战功 。战役结束后,赵四小荣获部队表彰嘉奖,并荣获太原解放纪念章。<br> 1949年,扶眉战役后,第60军随第18兵团改隶第一野战军建制,向西北、西南进军,赵四小随连长刘子华先后参加了秦岭战役及解放成都等重大战役。12月30日成都和平解放,该军进驻成都,军部兼成都警备司令部,担任城防任务。1950年二、三月间,赵四小随部队执行围剿川西土匪武装的作战任务,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由于在此期间表现英勇,他获得了内部表彰。<br> 那是极为平常的一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连部的桌子上。连指导员张子明把赵四小叫到连部,脸上带着温和又欣慰的笑容说:“赵四小啊,你这段时间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我已经推荐你,经过连部表决,大家也一致同意,并同时报请上级批准让你担任副连长。不过,你以前叫赵四小没什么问题,可现在身份不同了,再叫这个名字就不太合适啦。”<br> 赵四小挠了挠头,有些腼腆又满是信任地说:“连长,你是文化人,就给俺起个名字吧!”<br> 张子明连长略作思考,眼中闪过光芒,说道:“就叫志全吧!志在保卫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br> 赵四小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重复着:“志全,好,这个名字起得好!从今以后俺就叫——赵志全。” 那一刻,阳光似乎更亮了些,映照着赵志全新的身份与使命,也预示着他将在新的征程上,继续践行这个充满意义的名字所承载的精神 。</h3> <h3><br> 从九陵山、文登川,回溯英雄的血色征途<br><br> 1950年3月,历史的阴云沉甸甸地压在东北亚大陆上空。身为60军179师537团九连连长,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坚毅汉子赵志全,和每一位战士一样,心中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他们时刻关注着局势发展,心中满是奔赴战场、捍卫和平的急切渴望。<br>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如惊雷般传来,训练场上的赵志全瞬间目光如炬,锐利的眼神扫视着战士们的每个动作。他内心燃烧着战斗的火焰,恨不得立刻带领战士们奔赴前线,可部队尚未接到出发命令。等待的日子里,赵志全心急如焚,却只能强压着内心的急切,将这份情绪化作更加严格的训练要求。他的口令愈发坚定有力,划破长空,九连战士们在他的带领下挥汗如雨。每一次拼刺,都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仿佛要将对敌人的愤怒与对参战的急切融入其中;每一次射击,都凝聚着对胜利的渴望,更饱含着无法即刻奔赴战场的不甘。他们如同即将出鞘却被暂时束缚的利刃,在磨砺中焦急地等待战斗号角。<br> 1951年3月,凛冽寒风似刀割面,终于等到出发命令的赵志全随大部队从安东(今丹东)出发,义无反顾奔赴朝鲜战场。鸭绿江的水在脚下奔腾,踏上这片异国土地,意味着他们将直面生死未卜的残酷战争。然而,战士们眼神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坚定与决绝,之前压抑许久的战斗热情终于有了宣泄口,他们怀揣保家卫国的崇高信念,一步一步迈向战场,心中满是对祖国和人民的炽热忠诚,以及对胜利的执着渴望。<br>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的战鼓轰然敲响,战争风暴瞬间席卷而来,宁静被彻底打破,60军所属第3兵团承担起突破土耳其旅防线的任务。4月28日,179师命令副师长张国斌率537团担负纵深穿插的艰巨任务,目标直指仁仑里,537团面前横亘着一座必须攻克的堡垒——九陵山。只要拿下九陵山,就能控制汉江铁路桥,切断敌人的重要补给线。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较量,每一步都踏在生死悬崖边缘,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br> 4月28日23时,夜色如墨,537团在92.6高地附近与敌人短兵相接。刹那间,枪炮轰鸣,火光映亮漆黑夜空。战士们宛如出山猛虎,在枪林弹雨中无畏地冲向敌人,喊杀声穿透弥漫的硝烟,那是他们对敌人的怒吼,是对胜利的呐喊。经过一番激烈拼杀,他们成功攻占92.6高地,然而,胜利的喜悦还未散去,更大的危机便如汹涌潮水般接踵而至。<br> 29日,灾难毫无征兆地降临。179师指挥所突遭敌机疯狂空袭,炸弹如雨点般密集落下,地面瞬间火光四起,电台在爆炸中瞬间被炸毁。537团因无线通信中断,未能收到战役结束和撤出战斗的命令,就这样,被孤立在了危险重重的战场上。敌人约5个团的兵力,从九陵山主峰和东、南两侧如潮水般发起猛烈冲击。537团的官兵们临危不惧,凭借顽强如钢铁般的意志和身躯,死死抵抗。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寒光闪烁中,是他们不屈的灵魂;刺刀断了,就用石头砸,每一块石头都带着他们对敌人的仇恨。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深深浸染,那是他们用生命捍卫的阵地。<br> 在这场残酷至极的战斗中,老连长车元路身先士卒,始终冲锋在最前线。他那坚定而挺拔的身影,宛如一面不倒的旗帜,在战火中猎猎作响,鼓舞着每一位战士的士气。面对如狼似虎的敌人,他毫不退缩,手中的枪不停地怒吼,一次次将敌人的进攻击退。然而,敌人的炮火太过猛烈,一枚炮弹呼啸着飞来,在他身边轰然炸开。巨大的气浪将车元路狠狠掀翻,他的身体如断了线的风筝,重重地摔在地上。赵志全不顾一切地冲过去,将车元路紧紧抱在怀里,大声呼喊着他的名字:“车连长!车连长!”车元路缓缓睁开眼睛,看着赵志全,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艰难地说:“一定要守住阵地……”随后,他的手无力地垂了下去,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那一刻,赵志全的世界仿佛瞬间崩塌,泪水夺眶而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与愤怒,那是对战友的不舍,也是对敌人的切齿痛恨。后来师侦察科长找到团指挥所传达命令,537团才清扫战场,掩埋好牺牲同志,带上伤员撤出阵地。<br> 1952年,文登川战斗爆发,这同样是一场惨烈到令人心碎的厮杀。战场上,硝烟弥漫,弹片横飞,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角落。此时,赵志全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曾经与车元路并肩作战的时光,他的英勇无畏仿佛还在眼前。而在这次战斗中,老战友王富邦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奋勇杀敌。突然,一颗手榴弹在他身边爆炸,弹片无情地击中了他的要害部位。王富邦捂住伤口,鲜血从指缝间汩汩涌出,但他仍顽强地坚持战斗。赵志全看到这一幕,心急如焚,朝着王富邦的方向拼命冲去,想要救他。然而,命运却如此残酷,还没等他赶到,王富邦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赵志全扑倒在王富邦身旁,双手颤抖着抱起他,大声呼喊:“富邦,富邦……”可王富邦再也听不到他的呼唤,永远地沉睡了。赵志全的泪水模糊了双眼,心中满是对战友的不舍与悲痛,这份悲痛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br> 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1营机枪射手谯金科为了完成掩护部队撤离的任务,独自坚守阵地。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他在枪林弹雨中顽强抵抗,每一次扣动扳机,都带着对战友的责任和对胜利的信念。当部队成功撤离,他却与主力失掉了联系。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在第七天终于爬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那一刻,他仿佛从地狱中重生,带着满身的伤痛和对战友的思念,一步一步,艰难地回到了部队。1952年3月21日,由于在前期的战斗中,赵志全为抢救和保护战友而光荣受伤,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评定为革命伤残军人。他的身上,留下了战争的痕迹,那是他英勇无畏的勋章。<br> 最终,537团在接到命令后成功撤出阵地。他们的英勇表现得到了第3兵团首长的传令嘉奖,也受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通报表扬。在朝鲜中部战线汉城东北的九陵山,537团孤军奋战,浴血拼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那片土地,见证了他们的英勇与牺牲,成为了他们永远的丰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537团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为保卫祖国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br> 2025年4月3日,春日的阳光毫无保留地穿过光亮的断桥铝窗棂,轻柔地洒落在赵志全老人脸上。那一道道岁月犁过的痕迹,在日光下显得格外深沉。每一道纹路里,似乎都藏着一个时代的故事;每一道褶皱中,仿佛都封存着一段热血的往昔;每一处沧桑下,好像都蕴含着一份不屈的坚守。<br> 屋内,安静得能听见时光流淌的声音;唯有一旁那部老式手机,正悠悠地播放着舒缓的旋律,为这份宁静添了几分岁月的质感。赵志全老人坐在那张陈旧却被擦拭得一尘不染的木椅上,我们几个围坐在他身旁,屏气敛息,继续着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br> 当老人略作休息后喝了两口儿媳妇递过来的茶水后,又缓缓开口开始了回忆,他那略带沙哑、被岁月打磨过的声音,瞬间打破了平静。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历史的硝烟中飘来,带着炽热的温度;每一句话,都好似从往昔的战火里传出,携着坚定的力量;每一段讲述,更如从沧桑的岁月中走来,透着无畏的勇气,一下就把我们又拉进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那些被岁月尘封已久的故事,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地奔涌而出,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眼前。<br> 在老人的讲述里,我们看到了一群无畏的战士,他们的身影在枪林弹雨中穿梭,面对敌人密织的火网,没有丝毫退缩;他们的眼神,在黑暗绝境中坚定,凝视胜利的曙光,从未有过迷茫;他们的脚步,在崎岖征途上迈进,踏过艰难与险阻,始终充满力量。他们的信念,如同钢铁般坚硬,支撑着他们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坚守,哪怕是异国他乡的土地,也阻挡不了他们捍卫家国的决心。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一笔一划地镌刻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誓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用勇敢与坚毅,一丝一缕地编织着民族独立解放的希望,在时代的画卷上,绘就了震撼人心的篇章;他们用拼搏和奉献,一点一滴地汇聚起保家卫国的力量,在岁月的丰碑上,铭刻下永垂不朽的功勋 。<br> 他们的事迹,是历史长河中最璀璨夺目的明珠,散发着永恒的光芒,永远被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熠熠生辉;是浩瀚星空中最耀眼的星辰,闪烁着指引的亮光,永远为后人照亮前行的道路,熠熠夺目;是广袤大地上最巍峨的山峰,屹立着不朽的身姿,永远成为民族精神的脊梁,震撼人心。我坐在那里,内心被深深地震撼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我深知,这些从赵志全老人嘴里说出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个简单的称呼;而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是民族精神的脊梁;不是一个个平凡的符号;而是一份份伟大的担当,是国家崛起的基石;并非一个个普通的字眼;而是一幕幕英勇的画面,是时代奋进的动力。我绝不能让这些名字被后人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他们应该被铭记,被传颂,永垂不朽。<br> 他们的事迹,是历史长河中最璀璨夺目的明珠,散发着永恒光芒,铭刻在历史丰碑,闪耀着光辉;是浩瀚星空中最耀眼的星辰,闪烁指引亮光,为后人照亮前行之路,夺目耀眼;是广袤大地上最巍峨的山峰,屹立不朽身姿,化作民族精神的脊梁,震撼人心。我坐在那里,内心深受震撼,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我深知,这些从赵志全老人嘴里说出的名字,远不止是简单称呼,而是一段段鲜活历史,撑起民族精神的脊梁;不是平凡符号,而是一份份伟大担当,筑牢国家崛起的基石;并非普通字眼,而是一幕幕英勇画面,成为时代奋进的动力。我绝不能让这些名字被后人遗忘在历史角落,他们理应被铭记、被传颂,永垂不朽。<br> 此刻,我再次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些宝贵记忆、这些英雄们的故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让它们在岁月洪流中永不褪色,化作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在时光流转中始终闪耀,成为鼓舞后人勇敢拼搏的精神力量;在历史长河里永远奔腾,推动后人砥砺奋进的澎湃浪潮。他们的精神,更是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在黑暗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点燃我们内心深处奋斗的激情;又似一面激昂的战鼓,声声催促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迈进。<br> 分别之际,回忆起往昔峥嵘,老人的情绪愈发激动,眼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芒。他情不自禁地给我们唱起了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那略带沙哑却坚定有力的歌声,仿佛带着我们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这份伟大的精神力量,在空气中久久回荡 。<br><br> 创作时间2025年4月4日清明节</h3> <h3>101岁老八路的歌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