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临澧县诗词学会望城分会组织了一次采风活动:到久众人心仪已久的常德“小桂林”夷望溪游玩,又参观了久闻美名的港中坪村。 夷望溪是桃花源外围景点中最美的景点,是常德十景之一。夷望溪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夷望溪镇〔原兴隆街乡〕夷望溪村,景色秀美、山水怡人,被称为常德的的"小桂林"。 夷望溪,亦称怡望溪,有望之心怡的意思,乍听起来,似乎又是一道被世间所遗忘的山间流水。的确,这几乎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一个静宓与神秘的地方。夷望溪,一个青山凝黛,绿水悠悠的妙境,仿佛又到了桂林的漓江,恰好这里也有个象山,酷似一只刚从水中沐浴上岸的老象。两岸也是青山如屏,翠竹成荫。夷望溪水清澈透明,如同碧玉,无怪乎诗人将它称作"沅江小桂林"。这山有的如大象、有的如雄狮、有的如麒麟、有的如钟鼓,还有一座山崖壁上似挂着一弯明月。 夷望溪流域群山环抱,林木葱郁,汇入沅江处有水心寨主峰屹立江中,将夷望溪一劈为二,溪水自两侧环绕注入沅江。的确,这几乎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一个静宓与神秘的地方。这条由郦道元作注,袁宏道着色的溪流,在雪峰山脉的余脉间逶迤穿行,将两岸的山河吟唱成一条色彩绚丽的水上画廊,形成有名的夷望溪风光线。<br> 神奇的月亮岩位于夷望峡南岸,与北岸钟鼓山相互呼应。它是半径为150米、高为75米的半圆形石壁。月亮岩光滑、细腻、坦荡,毫无掩饰,这与周围山峰的浓妆重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岩前伴有三座低矮的石丘,状似海浪,与其相依相戏,添设出一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情画意。一个青山凝黛,绿水悠悠的妙境,仿佛又到了桂林的漓江,恰好这里也有个象山,酷似一只刚从水中沐浴上岸的老象。两岸也是青山如屏,翠竹成荫。夷望溪水清澈透明,如同碧玉,无怪乎诗人将它称作"沅江小桂林"。 水心岩,亦名夷望山,俗称水心寨,是夷望溪与沅水交汇处的一座孤山。水心岩,亦名夷望山,俗称水心寨,是夷望溪与沅水交汇处的一座孤山。它是夷望溪风光线中第一景,郦道元《水经注》载"昔有蛮民避寇居之,故曰'夷望'",夷望山由此得名。夷望溪水在此逼削成四方,与沅水汇合。整座山高150米,尽是陡峭的石壁,在石壁间辟有340级石磴。拾磴而上,如攀天梯。幸有铁链当扶,兀石为凳,飞鸟作伴,能解一路倦意。两峰间山垭处,地面平坦宽阔,四、五十平米,地上铺有青石。坪子左侧的山脚有一泓清泉,鹅卵石镶边。泉水从南峰壁崖上汩汩流下,明澈晶莹,也沁人心脾。亭内有圆形石桌和石凳,可观沅水。 据说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杨幺曾在山上设祭坛祭告苍天,祝祷起义节节胜利。之后,杨幺就把主寨扎在山顶上,他日日在山上读兵书,习武艺,后来果然打了许多大胜仗。因为杨幺在这里扎过寨,明朝总兵程可立曾在此构庵而居,为避清廷,励复明之志,伴山泉云海,终其一生。后人崇尚其忠节,在原址建庙供奉,现庙宇不复存在,惟有凉亭独坐,看山中云卷云舒。别凉亭,攀北峰,到山顶便见水心庵。庵中香火缭绕,钟罄有声。水心庵高踞山顶,四周皆临绝壁,因此有武陵悬空寺的美誉。伫立山顶,远望群峰屏蔽,俯视江水滔滔。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描绘的环石皆水,环水皆山,周遭映带,以相逼而奇的景观,尽收眼底。 夷望峡两岸诸峰,要数钟鼓山最美,月亮岩最奇。秀美的钟鼓山位于夷望峡北岸,数十座钟鼓状的石峰并排而列,错落有致。峰上竹林森森,倩丽青翠。峰间流泉百迭,飞瀑扑崖,水声隆隆,如同钟鼓鸣。形如钟鼓,声如钟鼓,便是钟鼓山的来历。<br><br> 从夷望峡乘船逆流而上,两岸青山连绵不断。青山映水,水染成缎。小船被山水宠护着,舒缓地荡去七、八公里,不觉到了黄中坪,顿时豁然开朗,大片田野跃入眼帘。田野南临夷望溪水,三面群山环绕,有零零星星的农舍散落山边。田野的中心有一块黑色的斑点,四周的稻田围绕着它慢慢舒展开来。走近斑点,看清是株硕大的古樟树。它高二、三十米,胸径一米,占地一亩,古樟的树干如龙,树冠如云,好象一顶墨绿大伞矗立在空中,遮蔽天日。又象一位饱览历史的智者,见证了古老岁月的沧桑。古樟树上栖息着许许多多白鹭。远看象白色的花朵点缀在绿叶之中,有一种圣洁的美。走近它们的园地,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欢声雀跃,一行行掠过田野,有的躲进云层,有的落在山边农舍的林上徘徊观望。过了一会儿,它们又成群结队地飞回到古樟树上。有的还探出小爪,沾惹人。古樟树的生存环境,体现出人们的亲情关怀。把古樟视为神灵加以呵护的人们,留出了足够多的土地和空间,让它能够自由自在地生长。古樟树探出的绿枝,欣悦地亲吻着漫畦的稻田,它用自己的爱筑成了一座鸟的天堂。劳累一天的人们坐在古樟树下歇息,吸一阵旱烟,观白鹭飞舞,听小鸟歌唱,疲劳顿消。站在这田野中的古樟,不再是站着的一株树,仿佛变成了一个人,通达,和善,富有感情,它和远山、绿野、农舍有机地融在了一起。这是一帧精美的照片,夷望溪许多美丽的风景都装在了这帧照片里。 <br>关于大樟树,有这样美丽的传说:明朝末年,一位貌美女子落脚江西吉安永丰县石马镇,自称是从湖南桃源蕉林坪寻祖而来,名叫张姣玲。因出门日久,盘缠已尽,愿以教书先生谋生。后因授业有道,秀才频出,被赞为“孔圣之人”。这年春节过,众人前往拜谢,却人去庐空。为感念师恩,众人远赴桃源访师,寻至蕉林坪,只见一株千年古樟矗立田园,枝繁叶茂。行至树下,不禁复念“张姣玲、蕉林樟”。夜宿夷望溪时,众人皆梦见古樟树金字耀现:“我本蕉林,修行到贵方,缘尽无需寻,心怀天地恩。"天亮后众人方知是古樟显灵托梦,其中一人念了张姣玲的名字,众人晃然大悟:“张姣玲不就是这棵千年樟树仙吗?”遂纷纷焚香跪拜许愿,十有八九心想事成。至后,此树灵气盎然,名传千里,愿香不断。 <p class="ql-block">在大樟树下合影之后,我们又去寻觅双乳峰间的”一线天“——顾名思义,这一线天应该就是很狭窄的山间小路吧?据说狭窄处只能一人侧身而过。从大樟树下经过一大片茶园,因为不熟悉路,兜兜转转十分钟,向几位采茶的大姐打听到方向,再走十多分钟,就找到了一线天。确实是一大奇观:两山之间一条狭窄的石缝,下段和上段铺有石阶,中间的一段太狭窄,只有一脚宽的缝隙之间有可供人往上攀的石窝儿。我们没有再往上走,因为大部分同伴在大樟树下歇息着,免得他们等得着急。而且上面的那段石阶太陡了,简直就是树立的石梯,令人望而却步。返回坐船的时候,看到这篇茶园太可爱了,我就请邹姐姐拍了几张假么假式采茶的照片。</p> 返回的途中,我们又参观了久闻美名的港中坪村。因为中途耽误了一些时间,我担心到港中坪村太晚了,拍照效果差。就走高速提前到达,等我们一车四位围绕村子转了一圈视察完,另外的一张大车才到。 港中坪村位于常德市鼎城区西南方向的谢家铺境内,这里种有近千亩双季稻,是鼎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化种稻基地,也是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所在地。港中坪村,还是常德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十分厚重的村落,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知名大诗人屈原“行吟泽畔”“渔父问答”的沧浪之水的中心地带。“港中坪”,意思就是沧港(沧水)中段的一个坪,坪中的那条小港是沧水中段的一条支流。 驻足港中坪,感慨良久,才依依不舍地返程,晚上7点半才到达预定的常德桥南“乡巴佬擂茶”店里吃擂茶。<div>按照黎会长要求,回来的当晚就写了这作业,水平有限,自娱自乐:<div>赞港中坪乡村美<br>港中佳境意悠长,翠野含烟映旭光。<br>碧水泛波浮秀影,丹霞染径溢清香。<br>田园织锦农家乐,巷陌通幽客梦翔。<br>最喜民风淳朴处,和谐画卷韵流芳。</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