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游毕香港,下一站便是珠海。想起20年前,我到珠海的感受,现在还历历在目。改革开放的春风第一波就吹到了珠海,它和深圳一样,深圳与香港相连,珠海与澳门接壤,邓公的设想,就是要让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同一个竞技场上竞争。当时的珠海也是一个小渔村发展而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城市。这个城市很清新,发展的格局和规模很大气,几十公里的情侣路,在全国还是首屈一指。我站在拱北海关的入口处,看到澳门的居民拿着一个像大陆城市里小区居民的门卡一样,在海关的闸机上一刷便可以进珠海来。他们到珠海来购物、买菜、吃早茶,中午就返回澳门,我感到那种生活太惬意。尤其是珠海的早茶特吸引人,馒头大小的碟子,由你自己挑选,海鲜、面食、糕点、小吃应有尽有。加之珠海的人口也很少,城市清爽,绿化优美,从不堵车。我也天真的想过,如果有条件,有朝一日在珠海来定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过了不久,中央电视台评选全国最宜居的城市便是珠海,后来,珠海十多次蝉联全国宜居城市的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这次旅游到珠海是我向往已久的愿望。吃过早饭。便坐上了前往珠海的大巴,将要经过让人心动的《世界新第七大奇迹之一》一一港珠澳大桥,我期待着这一刻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伶仃洋上腾巨龙——港珠澳大桥行记》</p><p class="ql-block"> 清晨的海雾未散,55公里的钢铁巨龙已如卧波长虹横贯伶仃洋。当双层巴士驶入桥头,晨光正穿透云层,将三座钻石形斜拉索塔镀成金红。这是世界桥梁史上最长的跨海通道,是中国人用十年光阴在碧波白浪间绣出的丝绸飘带。</p><p class="ql-block"> 车行桥上,仿佛穿梭在工程美学的博物馆。桥-岛-隧三位一体的设计如交响乐章,时而凌波飞渡,时而潜入深海。西人工岛的"中国结"造型在粼粼波光中舒展,东人工岛的白海豚雕塑正跃向朝阳。设计师将八处观景台化作琴键,每个转角都能定格碧海长天的诗意画卷——青州航道桥的"双塔擎天"、江海直达船航道桥的"风帆塔影",在流动的风景中演绎着凝固的乐章。舷窗外,伶仃洋的浪花翻涌着历史回响。七百年前文天祥在此留下"零丁洋里叹零丁"的绝唱,而今我们飞驰的轮胎正丈量着新时代的坐标。当车辆驶过深达40米的海底隧道,LED天幕投射的星河与真实海面倒映的月光遥相辉映,科技与自然的对话在此刻达成微妙的平衡。</p><p class="ql-block"> 五十分钟的跨海旅程,恰似翻阅一部浓缩的文明史诗。400多项专利技术铸就的超级工程,抗16级台风、8级地震的钢筋铁骨里,流淌着中国工匠的智慧血脉。当港澳天际线在视野尽头浮现,忽然懂得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连接,更是血脉相承的精神纽带,是湾区城市群跳动的共同脉搏。</p><p class="ql-block"> 下车回望,海天之间那道优美的曲线,正将珠江口的潮声谱成新时代的进行曲。这座用匠心丈量大海的奇迹,何尝不是当代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立体名片?它告诉我们:当五千年文明基因与现代化脉搏共振,中国人既能筑起连通天堑的虹桥,也能守护碧海银滩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 打卡励骏庞都</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团队走出海关,珠海导游接待了我们。导游是河南人,她的普通话很标准,吐词清晰,她的水平与资本主义的导游大相径庭。她告诉我们到珠海的第一站是穿越欧式古堡的梦幻之旅,参观励骏庞都广场。</p><p class="ql-block"> 励骏庞都广场位于珠海横琴口岸正对面,与澳门一水之隔,这是一座大型的欧式商业综合体,当你走进综合体的内部,将使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央穹顶广场、曼努埃尔式拱廊、罗马柱回廊、三层空中露台、 旋转楼梯,会让你目不暇接 ,也使你内心极其震撼。建筑上有许多葡式航海元素(船锚、缆绳 雕刻)。广场内全是创新方商圈(美食综合体)。</p><p class="ql-block"> 这座3万㎡的葡韵城堡不仅是建筑美学盛宴,更承载着中葡文化交融的历史印记。当夕阳为石墙镀上金边时,真的会有穿越到魔法世界的错觉呢!</p> <p class="ql-block">浪漫海岸线与传奇渔女的邂逅</p><p class="ql-block"> 世界最长海滨观光路——28公里蜿蜒海岸线,串联城市与海洋的浪漫纽带。</p><p class="ql-block">珠海版"万里长城"—见证特区发展的海上玉带,白昼碧波荡漾,夜晚华灯璀璨</p><p class="ql-block"> 珠海渔女景观,位于香炉湾畔中段(情侣中路)8.7米巨型石雕,中国首座大型海滨雕像,它是珠海城市图腾,承载"珍珠仙女赠宝渔民"的美丽传说。雕塑优美,渔网轻扬、珍珠高举的动态造型,晨曦夕照时光影效果。</p> <p class="ql-block">珠海大剧院游记:日月贝畔的艺术与海风</p><p class="ql-block"> 中午的阳光像一片金箔,轻轻贴在珠海情侣路的棕榈叶上,远远望见野狸岛畔两枚洁白的贝壳——珠海大剧院,正以薄雾为纱,与伶仃洋的浪花。走近主剧场"日贝",60米高的白色曲面在蓝天下泛起陶瓷般的光泽。仰头细看,外墙上竟藏着无数菱形镂空,如鱼鳞般层叠交错。"这些镂空能让自然光在剧场走廊跳舞,还能降噪。"讲解员指尖划过贝壳表面,我才惊觉这座建筑并非静物:阳光从几何孔洞中漏下,在灰色大理石地面织出一张流动的光毯。</p><p class="ql-block"> 踏入"月贝"的环形走廊,270°落地窗外是另一番景象。渔船拖着银线划过靛青的海面,港珠澳大桥如一把古琴横卧碧波。转角处的沉浸式展厅正在上演光影秀:全息投影的渔女从墙体游出,虚拟浪花与真实涛声在脚下共振。一对白发夫妇倚窗临摹写生,画板上的贝壳线条竟与窗外实景重叠出奇妙的虚实交响。</p><p class="ql-block"> 黄昏是日月贝的魔法时刻。西斜的太阳将"日贝"染成蜜糖色,而"月贝"已提前披上蓝紫渐变的LED外衣。我坐在海滨栈道的木椅上,看晚霞在贝壳曲面完成最后的泼墨——珊瑚红晕染过处,建筑的刚硬轮廓突然柔软如绸。潮声里飘来肖邦的《夜曲》,原来是露天广场的钢琴师即兴演奏,音符与浪花的节拍恰好合拍。</p><p class="ql-block"> 导游介绍入夜后登船夜游,整座剧院化作悬浮于墨色海面的发光体。13000套LED灯让贝壳时而如极光流动,时而似星河倾泻。当《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从水上舞台传来,月光与激光共舞,我忽然读懂设计师那句"贝壳里藏着珠海人对大海的告白"——这座城将最温柔的心事,都藏进了这对会呼吸的艺术品中。</p><p class="ql-block">离岛时回望,月光正从"月贝"顶部的玻璃穹顶溢出,像一颗珍珠缓缓升起。或许每个路过这里的人,都会在心底为这片海,藏起一枚发光的贝壳。</p><p class="ql-block"> 一天的旅游就这样结束了。晚上入驻在五星级的宾馆里,宾馆高档大气,设施齐全,服务质量上乘。与资本主义连拖鞋牙刷牙膏都没有的窘况相比,简直叫水火两重天,我们从内心中感悟到还是社会主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