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5日携女游黄鹤楼后整理图文</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正面悬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感与寄托。如今,黄鹤楼已成为人们缅怀历史、欣赏美景的胜地。</p> <p class="ql-block">下为收录有关黄鹤楼的诗词及作者简介,供鉴赏。</p> <p class="ql-block">唐代阎伯理的《黄鹤楼记》 里曾这样描述——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p><p class="ql-block">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p><p class="ql-block"> 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p> <p class="ql-block">满江红 · 登黄鹤楼有感</p><p class="ql-block"> 宋 · 岳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p><p class="ql-block">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p><p class="ql-block">万岁山前珠翠绕,</p><p class="ql-block">蓬壶殿里笙歌作。</p><p class="ql-block">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p><p class="ql-block">兵安在?膏锋锷。</p><p class="ql-block">民安在?填沟壑。</p><p class="ql-block">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p><p class="ql-block">何日请缨提锐旅,</p><p class="ql-block">一鞭直渡清河洛。</p><p class="ql-block">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p> <p class="ql-block">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宋朝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p><p class="ql-block">作者:李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p><p class="ql-block">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p> <p class="ql-block">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p> <p class="ql-block">满江红</p><p class="ql-block">寄鄂州朱使君寿昌</p><p class="ql-block">[宋]苏轼</p><p class="ql-block">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p><p class="ql-block">《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 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p> <p class="ql-block">苏轼(1037年—1101年),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p> <p class="ql-block">题朱久香学使《花问补读图》</p><p class="ql-block">作者:林则徐</p><p class="ql-block">黃鹤楼前玉笛吹,</p><p class="ql-block">梅花如雪驻擔帷。</p><p class="ql-block">燃藜独理丹铅业,</p><p class="ql-block">门下何人借一鸱。</p><p class="ql-block">西风分手短长亭,</p><p class="ql-block">水藝红疏荇叶青。</p><p class="ql-block">何日名山同展卷,</p><p class="ql-block">书声还许灶觚听。</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1786-1850),清代著名政治家、大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宣南诗社"诗人。字少穆,福建福州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历仟河督、巡抚等。道光十八年(1838)任颖广总督时,曾在黄鹤楼下焚销鸦片,开虎门禁烟之先声。道光二十年(1840)任两广总督,击退英国侵略军。后受投降派诬陷,次年革职远戍新疆。后又起复任巡抚、总督、钦差大臣等。其诗作气魄雄伟,格律严整,功力深厚,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云左山房诗钞》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p><p class="ql-block">作者:白居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筵待我游。</p><p class="ql-block">楚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p><p class="ql-block">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p><p class="ql-block">总是平生未行处,醉来堪赏醒堪愁。</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772年—846年),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少年时经历藩镇战乱,立志苦读。唐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802年,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又罢校书郎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今西安周至县)县尉。历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等职,在任期间,除草拟诏书外,经常上书论事,积极参政,直陈时弊。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遭诽谤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822年,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827年,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晚年的白居易在洛阳度过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于846年8月病逝后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追赠尚书右仆射。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黄鹤楼 </p><p class="ql-block"> 作者:崔颢</p><p class="ql-block">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p><p class="ql-block">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p><p class="ql-block">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p><p class="ql-block">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p> <p class="ql-block">崔颢(约704年—754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不详,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他出身于唐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家族背景显赫。他自幼聪慧,饱读诗书,擅长写诗,文采斐然。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他进士及第,曾任许州扶沟县尉、太仆寺丞、监察御史等职,最终官至司勋员外郎。然而,他仕途并不顺利,宦海浮沉,终不得志。这与他“年少轻狂”的性格有关,他嗜酒、好赌,但他的文学成就斐然,他的诗歌风格多变,早期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诗风较为轻浮;后期则以边塞诗为主,风格雄浑豪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与戎旅之苦。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黄鹤楼》,这首诗被誉为“唐人七律之首”,甚至让李白为之搁笔,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全唐诗》收录了他的42首诗,包括《长干行》《王家少妇》等。他的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崔颢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称,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重要成员,对唐代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