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眼睛会开花——读《城南旧事》有感

清*爽

<p class="ql-block">童年的眼睛会开花——《城南旧事》读后感</p><p class="ql-block">五一班 毛依依</p><p class="ql-block">老北京胡同里,英子穿着红棉袄蹦蹦跳跳,像颗滚动的山楂果。六岁孩子的眼睛真神奇,连砖缝里钻出来的小草都能看出故事——这大概就是《城南旧事》最打动我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在惠安馆的屋檐下,大人们都躲着"疯子"秀贞,可英子偏要凑近看。她发现秀贞姑姑的指甲染着凤仙花汁,像落在雪地上的红梅花;听见她哼的童谣里藏着"小桂子"的名字。就像去年暑假,我发现总在垃圾箱旁徘徊的老爷爷,其实是在收集别人扔掉的旧书,他的布袋里总飘着墨香。</p><p class="ql-block">最让我揪心的是那个小偷。他蹲在荒草地里的样子,多像爸爸给我买的铁皮青蛙玩具,明明被生活摔打得坑坑洼洼,还要使劲往前跳。当他说"我弟弟年年考第一"时,我突然想起同桌小胖偷带零食,其实是想分给低血糖的前桌。原来大人的世界像打碎的万花筒,换个角度看就会有新图案。</p><p class="ql-block">夹竹桃落下的那天,英子胸前的茉莉香谢了。她把十二颗青钮扣放进小铁盒时,我摸了摸书包夹层里珍藏的糖纸——那是转学前同桌小雨送我的。我们都在笨拙地学习,怎样把舍不得的时光收进记忆的玻璃罐。</p><p class="ql-block">现在的我明白了,童年不是永远天真,而是永远相信破瓦罐里能开出花。就像英子总能在灰扑扑的胡同里找到发光的碎片,我们心里都藏着一盏小灯笼,照着那些大人们看不见的温柔角落。合上书页时,窗台上飘来一朵蒲公英,我轻轻吹散它——谁知道这些带着绒毛的梦想,会落在哪个孩子的眼睛里悄悄生根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