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对石钟的考察后,我们逐渐靠近简阳城区,趁天色尚早,来到简阳城区西北部的石桥街道。石桥在历史上曾是水陆交通枢纽,其既作为沱江航运的重要码头,又是成渝东大路沿线重要场镇,独特的交通地位促使当地在传统时代汇聚了大量的产业与人口,使得石桥成为一处规模堪比县城的聚落。目前石桥与简阳城区已经融为一体,石桥街道是简阳城区的组成部分。抵达石桥街道时,我们首先看到简阳酒厂博物馆。下图为简阳酒厂博物馆外景。 过去石桥曾有四处老码头,分别是列行码头(音)、三道拐码头、大码头和海潮寺码头,我们首先来到列行码头一带。由于下游水电站蓄水及沿江堤坝修建,列行码头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下图为列行码头一带现状。 石桥老街保留有诸多文物古迹,老街风貌依然较为原始,在石桥老街考察期间,当地规模最大的传统建筑当属张家祠堂。张家祠堂始建于清代,是一组庞大的古建筑群,其内部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仿佛一座巨大的迷宫。张家祠堂的木雕工艺亦是沱江流域十分罕见的珍品,许多梁柱用精美的木雕装饰,无不体现出古代匠人卓越超群的智慧。下图为石桥张家祠堂内部景观。 下图为石桥张家祠堂内的一座戏台,虽然戏台早已废弃,但依旧可以遥想昔日此地上演川剧的场景。 石桥中山街是风貌保存较好的一条老街,在其两侧保留有众多传统建筑,下图为石桥中山街街景。 简阳当地已经认识到石桥老街的历史文化价值,对老街一些区域进行了装饰和美化,从而宣传当地特有的航运文化。下图为在水巷子码头所在的小巷墙壁上绘制的《码头印象》油画,展现了过去此地码头航运兴盛的场景。 石桥中山街还保留有一座清代旅馆,这座旅馆目前已被文物部门挂牌保护,其位于大码头旁边,过去应是人声鼎沸之地,如今却门可罗雀、无人问津。下图为石桥清代旅馆现状。 在石桥老街大码头附近,还保存有一块拴船石,四川方言称此为“牛鼻子”,大概是其外形与牛鼻子相像所致。下图为石桥老街大码头拴船石。 我们在石桥老街考察期间,见到最多的建筑当属茶馆,各式各样的茶馆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保持底色,为当地民众提供娱乐、社交的空间。下图为石桥老街一家老茶馆招牌。 这家老茶馆面积不大,其内部陈设十分古老,桌椅板凳等设施都已包浆。下图为石桥老茶馆内景。 石桥老街还保留有一座栅子门,位于老街南端。为安全起见,当地已经将栅子门封闭,禁止行人经过。下图为石桥栅子门现状。 石桥老街栅子门距离老街核心区域较远,位置相对偏僻,周边居住人口较少,目前此地较为荒凉,下图为石桥栅子门一带。 结束对石桥老街的考察后,我们前往简阳城区住宿休息。4月2日上午,我们从简阳城区出发,继续考察沱江。首先前往简阳老城老码头。下图为在前往简阳老城途中拍摄的简阳新城区。 简阳老码头,又称矮子桥码头。位于简阳老城区沱江滨江路一带,目前已经被修建为一处滨江广场。清晨有许多老人在此晨练。下图为简阳老城区矮子桥码头现状。 下图为简阳老城区矮子桥码头现状。 结束对简阳老城区老码头的考察后,我们离开简阳城区,前往沱江江心洲中坝岛,其地处沱江东岸。沱江流经中坝岛时,先向东南、再向东北拐了一个大湾,形成一个面积广阔的江心洲。时值枯水期,中坝岛与沱江东岸陆地连为一体。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中坝岛。 中坝岛上目前仅剩四五十位老年人居住,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移居他乡。下图为中坝岛上荒凉寂静的街巷。 通过与当地民众交谈得知,中坝岛上目前以种植药材为主,过去曾种植花生、玉米、蔬菜以及水稻,目前已有二十余年未种植水稻。下图为蓝老师在中坝岛上与当地民众交谈。 结束对中坝岛的考察后,我们向南来到平泉街道。平泉街道隶属简阳管辖,地处沱江东岸,传统时代是沱江航道沿线一处繁盛的码头场镇。时至今日,平泉街道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当地依然有众多的人口,是一处繁华的小镇。下图为平泉街景。 根据当地民众指引,我们来到平泉老街。由门牌得知,平泉老街有长兴街、南华街。下图为平泉老街一家传统理发店。 平泉老街依然保留有许多传统木结构建筑,表明过去航运时代此地是相当的繁盛。如今平泉老街许多建筑关门闭户,人口较少,十分荒凉。下图为平泉老街街景。 平泉老码头紧邻平泉老街,过去曾有数量庞大的各类船只停泊,如今其作为渡口继续发挥作用。下图为平泉渡口一带。 平泉老码头已经停止航运功能,其沿河地带修建有护栏,保障民众安全。下图为平泉老码头现状。 平泉老码头附近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寺庙——龙泉寺。龙泉寺采用红色涂料装饰外墙,因此格外显眼。下图为龙泉寺外景。 下图为龙泉寺山门上方牌匾。 走进龙泉寺,只见该寺是一座四合院布局,其中山门也是天王殿,其建筑精巧令人称奇。下图为站在龙泉寺大雄宝殿前拍摄的天王殿。 在龙泉寺北侧是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溪,小溪上方建有古色古香的廊桥。这座廊桥风貌原始,既能便利民众通行,同时也能为人们遮风挡雨。下图为平泉老街廊桥。 结束对平泉老街、老码头及龙泉寺的考察后,我们向南出发,来到猫猫寺。猫猫寺一带是沱江流域著名的“牛肚坝”,是沱江曲流形成的地质景观。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猫猫寺水电站。 为增加猫猫寺水电站发电效能,水利部门在干沟湾与牛肚坝之间修建一道人工堤坝,从而提高人工开凿河道的流速。下图为我们行走在干沟湾前往牛肚坝途中。 下图为干沟湾与牛肚坝之间的人工拦水闸。 随着人工堤坝的修建,沱江原始河道变得十分平静,仿佛一面镜子镶嵌在川中丘陵地区,在蓝天白云森林的映衬下呈现出十分迷人的景色。下图为干沟湾附近沱江风光。 结束对沱江牛肚坝的考察后,我们继续向南出发,不一会儿经过飞龙渡口。下图为飞龙渡口处树立的标识。 在飞龙渡口乘坐渡船过江是龙王村民众前往沱江西岸最为便捷的交通方式。下图为飞龙渡口一带现状。 飞龙场即今天的龙王村,过去是沱江东岸一处繁华的场镇,其因航运而兴,也随着航运时代的终结走向沉寂。如今的飞龙场,仅是一处规模较小的村庄,失去了往日的喧嚣。下图为飞龙场街景。 飞龙场老街名为“回龙街”,老街两侧依然保留有数量众多的传统木结构建筑,但许多人家都关门闭户,此地人口外流现象较为严重。下图为回龙街街景。 在村中几位老人的指引下,我们来到飞龙场老码头。据老人讲述,过去老码头边是薪柴交易的场所,故又名“柴市坝”。而飞龙场对岸是金洲坝,原先曾有人在那里淘金。下图为飞龙场老码头现状,对岸即金洲坝。 飞龙场回龙街还保留有一座回龙桥,这座古桥造型十分奇特,是我们先前历次考察中都没有见过的传统石桥。下图为侧面拍摄的回龙桥。 离开飞龙场,我们紧接着进入一片面积广阔、地势平坦的平坝,其名叫“龙王坝”。下图为龙王坝。 离开龙王坝后不久,我们进入老君镇。老君镇位于沱江东岸,但距离沱江较远,不在我们本次考察范围之内。于是我们从老君镇穿镇而过,并未停留。下图为老君镇入口。 老君镇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场镇,其隶属资阳市雁江区管辖,镇上的人口与房屋都较为密集。下图为老君镇街景。 穿过老君镇后,不一会儿就抵达沱江东岸的沿江村。沿江村与临江镇隔江相望,我们从沿江村乘坐渡船前往沱江西岸的临江镇。下图为抵达临江镇临江寺渡口后向东拍摄的渡船及沿江村一带。 下图为临江寺渡口候船亭,是近年来新建的候船亭,其原先的候船亭在靠北不远处。 成渝铁路经过临江镇,我们从渡口前往镇上老街途中,看到成渝铁路上依然不时有火车呼啸而过。下图为行驶在成渝铁路上的火车。 临江镇老街尚有许多传统木结构建筑留存,只是当地大多数民众都外出谋生。在上个世纪,临江镇曾出产有一种著名的调味品——“临江寺豆瓣”,我们原本计划在镇上购买临江寺豆瓣品尝,但当地民众告诉我们,镇上的豆瓣厂已经于两三年之前倒闭停产。购买临江寺豆瓣的想法就此作罢。下图为临江镇老街街景。 临江镇过去曾有上下两座码头,其中上码头位于文武宫旁,而今天的临江镇综合文化站就是在原文武宫基础上改建而来。下图为临江镇综合文化站大门。 下图为临江镇上码头附近一处老桥。 结束对临江镇的考察后,我们继续向南出发,不一会而抵达金山寺村。金山寺位于沱江东岸,与西岸的昆仑隔江相望。两地之间目前依靠渡船沟通,下图为无人机拍摄的昆仑渡口。 下图为无人机拍摄的金山寺渡口。 下图为无人机航拍昆仑渡口与金山寺渡口 金山寺过去是沱江沿线一处繁华的场镇,如今随着航运时代结束,当地发展也陷入停滞。目前金山寺是一处中等规模的村庄,当地已经无传统建筑留存。在老码头附近仅剩一棵老树,静静地矗立在路口,凝视着这座村庄的历史变迁。下图为金山寺村古树。 结束金山寺村的考察后,我们前往沱江东岸的老太婆球溪鲶鱼吃午饭,中途经过晏家坝。晏家坝是沱江东岸一块面积巨大的平坝,下图为晏家坝农田景观。 晏家坝地势平坦,有大大小小的民居散落其间,下图为我们在晏家坝期间看到的一处特色乡间别墅。 老太婆球溪鲶鱼位于沱江东岸大洪村,351国道从西侧经过。球溪鲶鱼是资中一带的著名江湖菜,其做法与重庆潼南太安鱼相似,口感则各有千秋。下图为老太婆球溪鲶鱼店面外景。 站在老太婆球溪鲶鱼饭店门口可远眺沱江,远处的资阳市区及沱江江心洲均可尽收眼底。下图为远拍沱江。 下图为球溪鲶鱼,色香味俱全,是值得回味的一盘美食。 在老太婆球溪鲶鱼吃过午饭后,我们继续向南出发,从资阳城区东部穿过,不久后抵达拱辰铺一带。拱辰铺又称“拱城铺”,是成渝东大路沿线站点之一,位于沱江东岸,现在为拱城村。拱城村目前已被纳入城区范围,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城市建设,传统建筑均已无存。下图为拱辰铺一带街景。 离开拱辰铺后,我们前往盐白沙村。白沙村位于沱江东岸,与西岸盐井溪隔江相望。我们抵达白沙村后,使用无人机对白沙村、盐井溪一带进行航拍。下图为无人机自北向南航拍白沙村与对岸盐井溪一带。 下图为无人机自南向北航拍白沙村与对岸盐井溪一带。 白沙村目前是一处小型村庄,仅有少数老人在此居住生活,在白沙村老码头附近有一棵巨大的老黄葛树。下图为白沙村老黄葛树。 白沙村房屋稀疏分布于一片平坝之中,下图为白沙村街景。 白沙村之后为飞虹铺,飞虹铺目前是沱江东岸的一处村庄,位于低缓丘陵地带,资阳至资中的公路从此地经过。下图为飞虹铺一带民居。 飞虹铺向南下一站为南津镇,其地处沱江东岸,传统时代航运兴盛时期,南津镇是一处繁华的码头场镇。目前南津镇属资阳市雁江区管辖,镇政府驻地为湖广村。下图为沱江东岸正在建设中的湖广村村委会办公楼,当地民众依旧称此为“村公所”。 抵达南津镇后,我们首先来到老码头附近,当地民众讲述南津镇老码头旁边有一大一小两块巨石,其中大者因外形与秤砣相似而被命名为秤砣石。我们根据当地老乡指引,来到南津镇老码头后,首先看到秤砣石。下图为在南津镇老码头拍摄的秤砣石。 南津镇老码头目前作为渡口继续使用,为当地民众前往沱江西岸提供便利。下图为南津镇老码头现状。 南津镇老码头与老街之间有一段较长的距离,过去是古道,今天已经乡间步道。下图为我们从老码头前往南津镇老街途中看到的一座石拱桥。 南津镇老街门牌分为新旧两类,新门牌上写的是“共和街”,旧门牌上写的是“湖广村”。下图为南津镇共和街街景。 南津镇共和街仍保存有许多传统建筑,有少数老人在此生活居住。街道表面已经硬化,原先是由石板铺设。下图为南津镇共和街街景。 离开南津镇后,我们又经过水观音,水观音位于沱江东岸,当地有一做观音寺。限于时间关系,我们并未进入观音寺。下图为观音寺外景。 水观音之后为钓鱼嘴,钓鱼嘴位于沱江东岸,因下游水电站蓄水,该段沱江水位较以往有明显抬升,将原先河道两岸河滩淹没。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钓鱼嘴一带。 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钓鱼嘴一带沱江风光 钓鱼嘴之后为葫芦坝,葫芦坝同样是沱江曲流形成的牛肚坝,水利部门在牛肚坝最狭窄处修建了王二溪水电站。下图为无人机在王二溪电站上方远拍葫芦坝。 王二溪电站位于牛肚坝最狭窄处,其长度不及百米。王二溪电站的原理便是通过人工开凿水道,利用地势落差发电。在电站大桥两侧,能够看到人工雕刻的石龙。下图为王二溪电站大桥旁边的石雕。 下图为在大桥上拍摄的王二溪电站。 结束在王二溪电站一带的考察后,我们深入葫芦坝,抵达葫芦坝渡口。下图为无人机在葫芦坝上方远拍王二溪古镇,其中王二溪汇入沱江处的景象清晰可见。 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葫芦坝渡口。 我们从葫芦坝渡口登上渡船过江,随后前往王二溪古镇。下图为葫芦坝渡口。 从葫芦坝渡口乘坐渡船,不一会儿就抵达王二溪古镇渡口,随后我们登船上岸,前往王二溪古镇参观。下图为在渡船内拍摄的《王二溪渡口价格表》。 下图为王二溪渡口边停泊的渡船。 沿一段狭长的石阶路进入到王二溪古镇老街核心区域,目前老街两旁仍有许多传统木结构建筑,根据门牌得知老街名称有“王爷庙街”、“永兴街”。下图为王二溪古镇永兴街街景。 在王二溪古镇永兴街,我们看到一处过街凉亭,其风貌保存完好,是当地的特色景观。下图为王二溪古镇过街凉亭。 穿过永兴街过街凉亭,迎面而来的一座巨大的铁路桥,这便是著名的成渝铁路王二溪古镇铁路桥,虽然历经七十多年风雨,这座铁路桥依然坚挺,每日都有许多火车穿行于此。下图为成渝铁路王二溪铁路桥。 结束对王二溪古镇的考察后,我们乘坐渡船返回至沱江东岸。随后继续向南出发,前往元坝村。元坝村地处沱江东岸,过去是一处繁华的场镇,如今却较为荒凉。元坝村东侧的山坡名为“糖房坡”。下图为在元坝村北侧远拍,其背后的糖房坡清晰可见。 元坝村主街道呈南北向,根据门牌得知,该街名为“河东街”,此地老年人口居多,青年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谋生。下图为元坝村河东街街景。 结束对元坝村的考察后,我们向南来到赵家坝。赵家坝地处沱江支流球溪河与沱江交汇处的东岸,过去此地有数量众多的饭馆旅店,后来随着航运时代的终结,原先河边的建筑被推平,改造为农田。目前,置身于赵家坝,已经完全看不到昔日此地的建筑痕迹。下图为赵家坝一带的农田。 站在赵家坝远眺对岸球溪河河口一带,能够发现河口北岸崖壁处有几座崖墓遗迹。下图为远拍崖墓遗迹。 下图为站在赵家坝远拍成渝铁路球溪河大桥。 下图为在赵家坝老码头附近考察场景。 结束对赵家坝的考察后,我们前往铜钟镇。铜钟镇位于沱江东岸,其场镇规模相对较小,目前已被并入伍隍镇管辖。下图为铜钟镇街景。 铜钟老街名为横街,是一条东西向的街道,其走向与沱江垂直,铜钟老码头在横街与沱江交汇处。根据当地民众讲述,成渝铁路修建开通后,彻底改变了当地民众的出行方式,原先沱江航运被铁路运输所取代,当地民众前往北侧的顺河场乘坐渡船过江,再乘坐火车经由成渝铁路北上成都或南下重庆。下图为铜钟横街街景,仍有少许传统建筑留存。 由于前些年的河道挖沙,铜钟老码头一带风貌已经发生了显著变迁。目前老码头一带已经成为农田,完全看不到任何的码头遗迹。下图为铜钟老码头现状。 结束对铜钟的考察后,我们前往马沿。马沿现在属资中县归德镇管辖,历史上曾是一处繁华的码头场镇,其地处沱江西岸,成渝铁路经过此地设有“登瀛崖站”。因时间关系,我们并未前往马沿,而是在马沿对岸的文站渡口进行拍照。下图为俯拍文站渡口,对岸即马沿。 下图为文站渡口停泊的渡船,与原先我们乘坐的渡船相比,这里的渡船较为陈旧。 离开文站渡口后,我们前往甘露镇考察。中途经过杨坪冲村,下图为杨坪冲村村委会办公楼。 甘露镇在历史上曾名“甘露寺”,是沱江东岸一处重要的码头场镇,其隶属资中县管辖。目前甘露镇建有一处渡口,供当地民众前往沱江西岸。下图为在甘露镇今渡口附近拍摄的建筑风貌。 甘露镇老码头位于堤坎街,堤坎街也是甘露镇老街之一,是一条南北向的狭长街道,其走向与沱江平行,在堤坎街中段有一条支巷与老码头连接,支巷地势落差明显,是典型的码头石阶路。下图为甘露镇老码头石阶路现状。 正街是甘露镇保存最为完好的老街,其同样呈南北走向,南端与堤坎街相连。甘露正街东西两侧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筑,置身其中,恍如隔世。下图为甘露正街一处店铺,是一座典型的传统木结构建筑。 下图为甘露镇正街街景。 甘露镇正街北端是甘露学校,我们考察期间,有许多学生在校园内活动休息。下图为甘露学校后门。 下图为甘露正街街景。 结束对甘露镇的考察后,我们前往当天考察的最后一站——鸡冠石。鸡冠石位于沱江东岸,是过去沱江航运沿线站点之一,目前鸡冠石一带是一处小型村庄,江边有渡口可前往沱江西岸的归德镇。下图为鸡冠石入口处的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