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翌日,依旧天清气明,受文友之邀,踏春风,驾轻车,携文友,直奔丘隅之塬。</p><p class="ql-block"> 丘隅自古文脉之地,钟灵毓秀,名流巨子辈出,文人雅士扎堆,自古隶属耀州,边居西陲,然其西临淳化,南接三原,独成一隅,三襄之地,自古农耕为业,故民风淳朴,男耕女织,公序良俗,秩序井然,女人温柔似水,女工巧手,茶饭精细;男人温文尔雅,心沉志坚,放下锄头唱戏,拿起乐器鼓乐,夜来读书,夫唱妇随,心志宁静,不啻陶渊明笔下之桃花源记,一派安定祥和气象。今天,就是那里的一帮文化使者在小丘独石村的周河庄园举办的一场郭建民诗歌鉴赏朗诵读书会,有幸受邀而去,想到能再一次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想到能很快见到那些我平素仰慕的文友大家,我又岂能不轻车快马,心绪如飞!</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春风暖暖,春意盎然,杏花白,桃花红,柳枝嫩绿,麦苗青青,远山近水。刚进小丘地界,便有连翘花一路相伴,路边沟畔,漫山遍野,一派生机气象。过了小丘镇,公路盘山而下,穿梁越脊,临近照金地界,山下沟深处,才到达一个叫周河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周河四面环山,沟底有溪水常年不绝,稍高平阔处,几排现代化深蓝色玻璃大棚整齐排列,大棚的西边,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式的二层庄园,建筑古朴典雅,很有特色,即使近些年见过很多的仿古建筑,这座庄园的设计建造,依然让人眼前一亮,惊艳不已。</p><p class="ql-block"> 诗歌鉴赏诵读便是在这座四合院的二楼会议室举行。</p><p class="ql-block"> 郭建民老师是陕西省继王老九、李强华之后陕西省农民诗歌创作的第三代领军人物,1942年生人,他从青年时代就热爱诗歌,醉心于农民诗歌的研读和创作,今年八十多岁,从事诗歌、文学创作六十多年,依旧笔耕不辍,佳作不断,今年,又不顾自己年迈体弱多病,组织主持了《2025陕西省农民诗歌三百首》编纂和校正工作,为陕西省农民诗歌的创作和发展壮大,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 在会上,首先是陕西省农民诗歌协会顾问,八十三岁的杨五贵老师发言,他深切回顾了他与郭建民老师在文学创作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并总结出郭建民老师诗歌创作中所蕴含的哲理美、思想美、文字美、画面美和含蓄美,五美交织,意蕴深远;陕西省农民诗歌协会副会长杨朝祥老师在会上和与会者分享了他多年前为郭建民老师诗歌所写的八千多字的评论文章,全面剖析了郭建民老师诗歌的文字魅力和他对陕西省农民诗歌的推动发扬;小丘诗歌王子、陕西省农民诗歌协会名誉会长李双霖老师深情回忆了他和郭建民老师当年一起搞文字创作的点点滴滴,他被郭老师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深深的打动,他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能有今天的成绩,也是从郭建民老师的精神世界中汲取了力量。他总结了郭建民老师在诗歌创作中的四个独有特质:谦逊;坚持;创新;扶持,也就是低调谦虚,坚持不懈,敢于创新,扶持新人。与会者白璞、席小宁、李婷、朱俊平等二十多人也都踊跃发言,或朗读,或分享自己对农民诗歌创作的感受和体会,郭建民老师因为身体原因虽未亲自到场,也给读书会发来贺辞,对大家的读书热情表示感谢,并预祝读书会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这辈子要做一件事也许并不是很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郭建民老师从少年时开始诗歌创作,出书二十多部,六十多年从未懈怠,至今八十有四且体弱多病,但仍坚持创作、出书,在如今这种读书者贫、文风衰退的社会环境下,不能不令人由衷的心生感慨和敬佩。</p><p class="ql-block"> 丘隅春风暖,读书正当时,组织者孙长青老师做了最后发言。精神是一种力量,书香是一种传承,在丘隅塬上,有一群人正在奋力的继承和传播:白璞、李双霖的诗歌正在插上翅膀,飞向祖国的大江南北;同兰辉、武小运的摄像制作,正在丰盈着时代的画卷;何改荣的快板创新、李耀宏的历史挖掘、朱俊平的乡土文学、杨维耀的农耕情怀……。</p><p class="ql-block"> 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 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丘隅的塬,会更加厚重;丘隅人的天空,会更加高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