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呼唤——读《呼兰河传》有感

清*爽

<p class="ql-block">《呼兰河传》读后感</p><p class="ql-block">51班李雅茜</p><p class="ql-block">合上《呼兰河传》这本书,我的眼前仿佛还飘着呼兰河畔的炊烟,耳边似乎还回响着跳大神的鼓声。萧红奶奶用一支笔,把那个遥远的小城和她的童年,像放电影一样展现在我的面前。</p><p class="ql-block">书里最让我难忘的,是萧红奶奶和祖父在后花园度过的时光。祖父的花园就像童话世界:金灿灿的向日葵对着太阳咧嘴笑,胖乎乎的蜜蜂在倭瓜花里打滚,蝴蝶翅膀上沾着露水,飞起来像撒了一把星星。她在花园里追蜻蜓、摘黄瓜,把草帽插满玫瑰花,调皮得就像现在的我们。读到这儿,我忍不住想起暑假在外婆家的菜园里挖红薯,被蚂蚱吓得哇哇大叫的情景。原来不管哪个年代的孩子,都能在大自然里找到最简单的快乐。</p><p class="ql-block">可是书里也有很多让我揪心的故事。那个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因为婆家说她“太大方”,就被按在开水里“治病”。她烫得直哭,可周围的人却拍手叫好。我读到这里时,手心都攥出了汗。妈妈告诉我,那是旧社会对女孩子的压迫。我突然觉得,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能和同学自由自在地玩耍,是多么幸福的事啊!</p><p class="ql-block">书中的人们总说“命是天定的”,可萧红奶奶偏偏不信。她写跳大神的鼓声“冷森森的”,写人们围观小团圆媳妇时“像看一场戏”,字里行间都藏着对愚昧的叹息。但她也写了冯歪嘴子,这个穷苦的磨倌,妻子死后独自养大两个孩子,像石头缝里钻出来的草一样顽强。这让我明白:再黑暗的地方,也会有人努力活出光来。</p><p class="ql-block">妈妈说这本书像一幅褪了色的老照片。我觉得它更像一扇窗户,让我看见了百年前的中国:那里有温暖的亲情,也有刺骨的寒冷;有热闹的庙会,也有吃人的规矩。合上书,我摸了摸胸前的红领巾,突然很想对萧红奶奶说:“您看,现在的呼兰河,女孩子也能蹦蹦跳跳上学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