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镇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长江横阵,大河纵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山环绕,千年古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 class="ql-cursor"></span> 乙巳年早春游记</span></p> <p class="ql-block">镇江,西周时称宜,为宜侯的封地。春秋时期改称朱方,后曾用谷阳、丹徒、京口等名称。北宋建镇江府,始称镇江。</p><p class="ql-block">镇江“一水横阵,连岗三面”,扼守大江南北咽喉,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镇江山水旖旎,古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称,美得让所有人都吃醋。</p> <p class="ql-block">镇江,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p><p class="ql-block">昭关石塔,镇江标志性古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是镇江的西津渡,或者说是西津古渡、西津渡古街。镇江西津渡,具有千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西津渡是长江南岸的一个渡口,渡南来北往之客,位于镇江西部。</p><p class="ql-block">有了西津渡,人来人往,经济不断发展,便在渡口附近形成了一条条繁华的、很有文化内涵的古街,即西津渡古街。</p><p class="ql-block">目前,西津渡古街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古街景区入口是一个鉴园广场。鉴园广场周围的一大片区域,既有一些中式古建筑,也有一些欧式建筑,现形成为一个公园,称之为鉴园。</p> <p class="ql-block">鉴园的一部分,最初是清代官宦宅邸花园,园内青瓦回廊、六角水榭、湖石假山等元素,体现了传统江南园林的风貌。</p><p class="ql-block">这是花园回廊建筑局部。</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镇江被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2月,英列强将西津渡银山门一带占为租界,占地一百二十亩,其中包括了原来的官宦宅邸花园。</p> <p class="ql-block">在租界内,设有英国领事馆、美国领事馆,还有管理租界的英工部局。此外,英美的亚细亚火油公司和美孚火油公司等洋行也在租界内建有大楼。</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位于西津渡古街五十三坡上,始建于1864年,竣工于1890年,由五幢砖木结构的房屋组成,属欧洲古典建筑的变形“东印度式”建筑。现部分建筑辟为镇江博物馆分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后来基建挖掘发现的原镇江英国领事馆北门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是坐落于西津渡德士古火油公司旧址附近的英租界工部局旧址,现辟为片仔癀国药堂。</p> <p class="ql-block">这是原英国领事馆旁边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租界内还有一些其他的欧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些欧式建筑,打上了那个年代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1927年,民国政府收回了租界,但这些建筑依然保留着,见证了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后来,相关部门对英租界旧址内现存的原英国领事馆、美国领事馆、英工部局大楼等租界建筑进行了保护修缮,并辟为“鉴园”,取“以史为鉴”之意,警示后人勿忘国耻,自强富国。</p> <p class="ql-block">鉴园中的欧式喷水池。</p> <p class="ql-block">春</p><p class="ql-block">鉴园中新建了一些花坛。</p> <p class="ql-block">夏</p> <p class="ql-block">秋</p> <p class="ql-block">冬。</p><p class="ql-block">滚滚长江东逝水,西津渡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国耻,要以史为鉴,强我中华。</p> <p class="ql-block">走过鉴园,就进入西津渡古街了。</p><p class="ql-block">西津渡古街坐落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北麓,依附于云台山破山栈道而兴起,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p><p class="ql-block">早春,云台山麓的野花早已悄悄开放。</p> <p class="ql-block">沿着云台山麓五十三坡(原英国领事馆旁)的这条小道拾级而上,过了一个券门,很快就可看到与西津渡有关的建筑和西津渡古街了。</p><p class="ql-block">西津渡古街:201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保存着自唐朝以来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成片的传统民居,是我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渡历史街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小码头街是西津渡古街的主要街道,从五十三坡起,自东向西全长约1000米。</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小码头街的起始段。</p> <p class="ql-block">街旁围墙内侧还可见一些欧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小码头街的石板向纵深伸展,就是镇江西津渡的真正的民居了,在有些民房门口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门当。</p> <p class="ql-block">千年以来,西津渡古街不断发展,其民居已发展到很大一片。</p> <p class="ql-block">破山栈道为基础,云台山麓藏民居。</p> <p class="ql-block">远处亭子,近处小径,青砖黛瓦置身于云台山中,这样的民居真的很不错哦。</p> <p class="ql-block">这幢楼叫小山楼,唐代时是客栈。现存建筑为现代在原小山楼遗址上按唐代风格复建的,其用途仍为客栈或旅店。</p><p class="ql-block">小山楼是见证西津渡的主要建筑。楼上有一牌匾写着“金陵渡”,西津渡在唐代时称“金陵渡”。</p> <p class="ql-block">当年,唐代诗人张祜夜宿小山楼时,远眺对岸瓜洲隐约闪现的渔火,触景生情,留下了千古名诗《题金陵渡》:</p><p class="ql-block">金陵津渡小山楼,</p><p class="ql-block">一宿行人自可愁。</p><p class="ql-block">潮落夜江斜月里,</p><p class="ql-block">两三星火是瓜洲。</p><p class="ql-block">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渡口的景象以及旅人的愁思。此外,李白、孟浩然、王安石、苏轼等众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留下了许多赞美西津渡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这是张祜《题金陵渡》诗碑,碑上字体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海先生所书。</p> <p class="ql-block">小山楼,作为西津渡的重要建筑,见证了无数南来北往的行人过客。</p><p class="ql-block">小山楼门前的那条小道,更是有着千年的历史沉淀。</p> <p class="ql-block">据考证,小山楼门前玻璃罩下面的道路隐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路基层,可清晰地分辨出唐、宋、元、明、清不同年代的路基层断面。</p> <p class="ql-block">其中,最底下的碎石路基层是唐以前的路基,即原始栈道。</p><p class="ql-block">其实,西津渡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候这里称“蒜山渡”,是孙权东吴水师的驻扎地,东面象山为屏障,北面与古邗沟对应,临江断矶绝壁,是岸线稳定的天然港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p><p class="ql-block">六朝时期,这里的渡江航线已经固定,“永嘉南渡”时,北方流民一半以上在此登岸,西津渡开始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唐代,西津渡称“金陵渡”,具有完备的渡口功能,是镇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也是漕运重镇的交通咽喉。</p> <p class="ql-block">待渡亭,距离小山楼不远有个待渡亭,是渡客在渡江前歇脚的场所,也是许多文人墨客送别友人的场所。</p><p class="ql-block">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在西津渡的待渡亭停留过。</p><p class="ql-block">很久以前,待渡亭离江边不远,但随着历史的变迁,自清朝中叶起,长江镇江段南淤北坍,岸线北移,渡口功能持续弱化,以致于我们今天只能看到历史上的西津渡了。</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历史悠久,西津渡古街也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昭关石塔就是一个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昭关石塔,位于镇江西津渡古街,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元代过街石塔,青石质地,大约完工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由下部的云台及上部的石塔构成,通高8.635米,造型独特,形如瓶,又叫瓶塔。</p> <p class="ql-block">昭关石塔,也是藏传佛教标志性建筑,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观音洞,这是一个依山而建的洞窟建筑,供奉观音菩萨。始建于宋,现建筑为清咸丰九年(1859年)重建。观音洞的历史与镇江开阔的江面有关,传说观音菩萨曾在此救起江面上的遇难者,于是人们感念观音菩萨慈悲建了此洞。</p> <p class="ql-block">救生会旧址。现建筑建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其创设可追溯到宋代,延续宋元明清直至当代,是带有慈善性质的进行义渡和水上安全救助的机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海事救生机构之一。由此,也可一窥当年西津渡的规模和影响不小。</p> <p class="ql-block">目前,救生会馆被辟为“中国镇江救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沿小码头街一路向西,可以看到有好几个砖砌结构的拱形券门,其石额上刻有不同的额题,这也是西津渡古街历史文化的一个特点。</p> <p class="ql-block">“同登觉路”券门:“觉路”,在佛教中意为觉悟、解脱之路,寓意人们通过修行和感悟,共同踏上通往觉悟和智慧的道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宗教精神层面的追求,希望在精神上获得解脱和升华。</p><p class="ql-block">该券门位于昭关石塔前方不远,与石塔一起宣扬佛教思想。</p> <p class="ql-block">“飞阁流丹”券门:寓意西津古街建筑华丽精巧、建筑艺术高超以及古街景象繁华。</p> <p class="ql-block">“层峦耸翠”券门:描绘了西津古街(渡)及其周边山峦重叠、翠绿高耸、优美秀丽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共渡慈航”券门:“慈航”代表着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意思,体现了一种慈悲救助的精神,象征着人们相互帮助、共同度过生活中的困难,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众生的关爱之情。</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古街景区供人们休息的座椅是船形的,其靠背为桨叶形,上面写着“百年修得同船渡”。</p> <p class="ql-block">沿小码头街一路向前,水平高度落差很大,要走很多阶梯,路中间的石板是供独轮手推车行驶的,石板中间的凹槽是车轮长期碾压所致,见证了岁月沧桑。</p> <p class="ql-block">距离“共渡慈航”券门不远,有一个铁柱宫。铁柱宫是一幢道教建筑,供奉着两晋道教净明派“许祖”许逊真人。相传许逊曾铸铁为柱,以镇慑长江蛟螭之害,保护当地百姓入江捕鱼平安归来。</p><p class="ql-block">铁柱宫见证了西津渡的历史变迁和宗教文化的交融,与西津渡的其他历史遗迹共同构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铁柱宫,初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修,后遭损毁。2004年原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古街还是一条很繁华的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商号最多时有一百五十多家。</p> <p class="ql-block">这家店的窗玻璃上特意标示出“镇江西津渡古街”。</p> <p class="ql-block">这家酒吧借用了名声很大的“小山楼”名号。</p> <p class="ql-block">恒顺醋业西津渡分号。</p> <p class="ql-block">醋罐很大,商业排场不小。</p> <p class="ql-block">宝堰人家,镇江香醋。</p> <p class="ql-block">千载西津古渡,百年于氏厨房。</p><p class="ql-block">1907年的百年老店。</p> <p class="ql-block">“品味江南”老字号。</p> <p class="ql-block">戴春林非遗国妆。</p><p class="ql-block">戴春林创立于崇祯元年的扬州埂子街,曾创造出多项辉煌,在明清时期与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齐名。</p> <p class="ql-block">这条小巷右侧券门上有额题“义渡局支巷”,说明救生会在西津渡确实也开展义渡的。</p> <p class="ql-block">这条小巷通往江边,巷内有客栈,也有镇江锅盖面。</p> <p class="ql-block">周家二小姐的菜是很有点名气的。</p> <p class="ql-block">环境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松庐小鲜有点雅。</p> <p class="ql-block">西津,吃个“八分饱”就行了。</p> <p class="ql-block">前方隐约可见一家驿栈。</p> <p class="ql-block">西津驿栈。过去,西津渡肯定有很多这样的驿栈。</p> <p class="ql-block">驿栈是古时的,邮政(局)是现代的。</p> <p class="ql-block">街巷剧场,红色驿站。</p><p class="ql-block">这栋红色二层小楼,是一个演出剧场。每周会表演特色戏剧,弘扬传统文化,也会在一些特殊时期进行红色主题演出。</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景区有一个蒜山游园,园内有一些传统的中式建筑亭台楼阁,与西津渡古街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来烟榭,依山水而建,飞檐翘角、黛瓦青砖,与西津渡古街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散发着浓厚的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园内蒜山东侧山脚下,有一个京江亭。京江亭,攒顶圆亭,造型精美,是为纪念杜秋娘而建。</p><p class="ql-block">杜秋娘,唐代镇江才女,一生经历坎坷,曾被节度使李奇纳为侍妾,后又入宫,宪宗驾崩后她做皇子傅姆,皇子被废后放归故乡,穷困潦倒,诗人杜牧曾写长篇叙事诗表达对她的同情。</p> <p class="ql-block">京江亭旁绕山为池,临水而建,亭前水面立有京江女杜秋娘的白玉塑像,亭亭玉立,姿态婀娜,与京江亭相互映衬,构就一幅美丽的画面。</p><p class="ql-block">相传,唐诗《金缕衣》为杜秋娘所作:</p><p class="ql-block">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p><p class="ql-block">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p> <p class="ql-block">蒜山游园内,有一些人物塑像,其中这组塑像最为经典,诸葛亮与周瑜,一文一武,尽诉镇江历史。</p><p class="ql-block">远处,云台山山顶有一阁,即云台阁,是一座仿古建筑,外观宏伟壮观。登上云台阁,可以俯瞰西津渡古街和镇江市区的美景。云台阁已成为镇江的一个新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游西津渡,AAAA级景区,那是一定要打卡的。</p> <p class="ql-block">鉴园花坛</p> <p class="ql-block">鉴园喷水池</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古街入口券门</p> <p class="ql-block">飞阁流丹券门</p> <p class="ql-block">小山楼酒吧</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古街</p> <p class="ql-block">中式园林回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津渡,再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