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明代皇宫的东西中轴线,东安门-东华门-午门-西华门-西安门-玄津桥。2025年4月6日的行走我们主要从东安门到西安门。用脚步丈量明朝皇宫东西中轴线。</p><p class="ql-block">东华门遗址距离中山门不远、南京博物院的斜对面,是南京明故宫宫城的东门,已有600多年历史。它与西华门相对,是南京现存较为完整的宫城城门。</p> <p class="ql-block">在离中山门不远处、南京博物院的斜对面,有一座明朝洪武年间的建筑遗存——东华门。</p> <p class="ql-block">东华门形制与西安门相似,为三门洞,中间的门洞最大,为太子专用。门洞下边路基仍是明朝初遗存。须弥座高约1.2米,腰部为素面,最底部刻有浮雕云纹,没有卷叶纹雕饰,体现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提倡简朴建宫殿的宗旨。</p> <p class="ql-block">明初东华门是专供东宫太子朱标及东宫官僚们进出宫城之门。进东华门不远就是文华殿,文华殿在明朝时是太子的住所,因为靠近紫禁城(明故宫)东门,所以也叫东宫,宫廷戏剧中常说的东宫太子,就是这么来的,这也是封建王朝的规矩。</p> <p class="ql-block">驻足东华门遗址,细说上面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西安门是皇城最西面的一座城门,西安门为三孔券门,规格仅次于午门,其石质须弥座与午门、东华门一样,均刻有典型明初风格的卷云纹,拱门内还保留着明代的青石板路面。今西安门城楼已毁,门外(西)杨吴城濠(今秦淮河东支)上的玄津桥尚存。</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西华门</p> <p class="ql-block">从皇城图看皇城的东西南北。分清东西,南北中轴线。</p> <p class="ql-block">光华门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原名正阳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据传因大明朝在五行中属“火”,而此门坐北朝南,是明朝宫城南北中轴线上最南端的大门,即明朝京城的正门,由此得名正阳门。</p> <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9日拂晓,日军最精锐部队之一——胁坂部队占领光华门外大校场和通光营房,继而进抵光华门,与该城门的中国守军展开激战。</p> <p class="ql-block">城门已毁,仅剩下遗址</p> <p class="ql-block">南起正阳门(今光华门),北抵午门(今午朝门),中有外五龙桥。因曾是明朝京师皇宫的御街和御道而得名,这就是今天的御道街</p><p class="ql-block">明朝南京皇宫的内城叫宫城,外城称皇城。皇城是护卫宫城最近的一道城垣,环绕宫城等距而建。皇城呈凸字形,南北长五里,东西宽四里,周长九公里,开有六座城门,其中,洪武门是明皇宫南面的正门,位于都城正阳门(即光华门)内北面。从洪武门进入皇城后,眼前就是一条纵贯南北的宽阔御街,两边建有连续的廊屋,故又称为“千步廊”。“千步廊”在明代政治史上,起到了非常核心的作用。千步廊东面分布着吏、户、礼、兵、工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西面则是最高军事机关——五军都督府,可以说,明朝初年整个国家的核心中枢,都集中在这条御街上了。</p><p class="ql-block">御街的尽头是外五龙桥,此为皇城前护城河上之桥,北对承天门(皇城南面的正门)。在承天门之内,东为太庙,西为社稷坛。御道则更加森严,是皇家专属领地的道路、通向宫城的交通线。</p> <p class="ql-block">御河上的铁索桥</p> <p class="ql-block">外五龙桥原在承天门南,今承天门已不存在,但我们可以根据天安门的样子想象一下承天门,因为朱棣修建北京故宫时天安门即对应南京故宫的承天门。</p><p class="ql-block">外五龙桥的桥券仍保持完好,我们今天看到的桥的主体部分就是六百多年前的原件,后世不断维修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南起光华门(原正阳门)遗址步行2公里多,我们来到了午门下。</p><p class="ql-block">午门是宫城的正门,明代官员们上朝需通过午门才能到达奉天门广场,于是午门又被称为“午朝门”。南京午门的原本形状与北京午门一致,平面为“凹”字形,这是模仿中国早期宫殿的形制——门阙,但在民国时期被拆除。现存的午门遗址东西长89米,南北进深约35米,比北京午门(宽120米)略小,共有五个门洞,中间为皇帝的御道,两侧供皇族、百官等出入。城门的底部有青石雕刻而成的须弥座,上有精美的纹饰,简约大气,风格完全被北京午门所继承。城门的南侧墙壁可以看出有明显的不同颜色的砖石修补痕迹,需要如此大面积修补的原因即是太平天国战争的影响。城门两侧有20世纪80年代新建的登城道,登城而上,可以看到顶部残存有城楼的柱础,由于太平天国战争的损毁,柱础已不完整,但依旧可以看出原先城楼是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大殿结构,是古代建筑的最高等级,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城楼两边有重檐崇楼两座,与阙台上的另两座崇楼以及午门城楼合称为“五凤楼”(现均毁)。午门遗址虽不完整,但它依旧是明故宫遗址上最大的地面建筑遗迹。</p> <p class="ql-block">午门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午门复原图</p> <p class="ql-block">从午门上看御道街,再次体会南北中轴线。</p> <p class="ql-block">内五龙桥</p> <p class="ql-block">午朝门公园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作为明故宫的一部分,它见证了很多岁月的变迁。而在每年的这段时间里,木绣球花的盛开给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带来了另一种现代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石照壁</p> <p class="ql-block">明故宫三大殿,玄武门,北安门,我们探访香林寺时时已经行走过。</p> <p class="ql-block">后记:在途中给孩子们讲解的时候,也有驻足的行人问孩子们听懂吗?孩子们回答“听懂呢!”。如何用浅显的语言给孩子们讲历史很有诀窍,地图,视频,与熟悉的事物、地点进行类比,孩子们更容易接受。三次活动,孩子们对明故宫的东南西北有了初步印象,里面的故事留给孩子们自己去寻找!</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