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杂记

喜舍后山人

<p class="ql-block"> 清明杂记</p><p class="ql-block"> 每年清明节前后,万物复苏,地上的小草开始发出嫩芽,枯萎了一个冬天的树木也开始吐绿。早开的花儿,像各色的梅,海棠,杏花,梨花,也竞相绽放。放眼望去,田间地头,篱墙院落,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春色。</p><p class="ql-block"> 清明这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早早起了床,忙活着插柳。清明在我们这一带农村,是一个重要的节日,除了祭祀祖先,就是宣告春天正式来了。而插柳插松的习俗就成为清明节标志性仪式之一。母亲先是选几支颜色鲜嫩、枝条顺溜的柳枝,插在大门,堂屋门两侧,然后再插在其他各个房门旁。</p><p class="ql-block"> 柳枝大都是我和哥哥在清明节前一天,在河边的柳树上折的。较低处的柳枝早就让人折光了,我们就爬上柳树,折高处的柳枝,折上一大堆,回家后就分散给周围的邻居,邻居叔婶们就笑着收下,不住的夸我们懂事。</p><p class="ql-block"> 新柳的枝条很是柔韧,我们就折一段粗细适中的枝条,拧出白嫩的芯,去掉一端的外皮,就做成一个柳笛。我们一群小孩子就滴哩滴哩的胡乱吹着,不知疲倦的在田间地头里疯跑、疯玩,打闹声、嬉笑声响成一片。</p><p class="ql-block"> 这大概就是现在人们说的踏青吧,那时候我们没也有什么踏青的概念 ,只是觉得春天的田野真好啊,温风和煦,万物生发。难怪古人感叹,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呢。</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也是缅怀、祭祀先人的日子。不到中午,母亲就收拾好祭祭祀用的东西,纸香肉酒之类的。我和哥哥就跟着父亲去坟地上坟,父亲焚了纸,念念叨叨的说着什么,似乎是和故去的先人们絮叨家常话,这情形何尝不像我们依偎在父母身边一样呢!我们看着一片片的坟包,不禁感慨 ,这厚厚的黄土不但养育了我们,不也是我们共同的归宿么。</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渐渐长大了,并且考上了县城中学。清明节这天就很少陪父亲上坟了。因为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祭奠英烈。听着陵园工作人员讲述着一次次惨烈的战斗,一个个英勇就义的烈士,无时无刻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没有无数先烈付出生命和鲜血,哪有我们今天的盛世和平!他们才是民族的脊梁,真正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在今天,放眼全世界,还有多少国家和地区在战火纷飞,国破家亡,人们流离失所,朝不保夕;再看一下我们今天所处的和平年代,人们安居乐业,歌舞升平,想一想为今天的和平付出生命的先烈们,我们有理由不珍惜吗!</p><p class="ql-block"> 清明已过,思绪难平,抚古思今,不知所云。</p><p class="ql-block">(吴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