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政委——郭家聪

金春

<p class="ql-block">  值此清明时节,不由人回忆起茫茫戈壁的从军生活。而点亮心灯,让我遨游书海,终生学习的人,就是原教导大队兼东风技校政委郭家聪。是他让我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并反复宣讲其教育理念:“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比教会知识更重要。”让我重新拿起书本,利用一切业余时间,从高中、中专、大学课程全系统地学习,并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学历。我尝到了学习的甜头,特别感恩政委的教诲。</p><p class="ql-block"> 虽然岁月的脚步匆匆,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的话语,却能在时间的年轮里定格闪耀。</p> <p class="ql-block">  郭政委是天津人。具体生卒日期不详,大概是1940年以后出生。体贴基层官兵,和蔼可亲。在基地测试站,他先后担任技术室教导员、站政委,为导弹、卫星发射成功,总是苦口婆心的做思想工作,激发大家的积极性。1979年筹建东风专业技术学校,从教学大纲、教材、课程没置到师资力量配制,他操碎了心。当时正值人才的断档期,老大学生已成技术骨干,新大学生刚刚进校一年(1966年取消高考,1978年才恢复),为了借调专业技术人才授课,他不惜下到各个站点了解情况;为了特招教员,他不知打了多少报告,汇报了多少次!这些教员,没有一个和他沾亲带故!全凭考试择优选取,绝不谋私利!</p> <p class="ql-block">  记得政委经常到图书室借书,而且每次都按时归还。看书讲书,讲得最多的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教育是人与人的心灵互动,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有人性光辉的人。”保证教学质量,不误人子弟,是政委的口头禅。</p><p class="ql-block"> 建校初,10号没有场地,只得在12号上课办公。狂风怒号,风沙漫卷之时,他率先保护的是学生、是教员,唯独没有他自己。上班的车辆不够用,他和年轻教员一起,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来回24里。</p> <p class="ql-block">  政委的知遇之恩我一直没机会报答,只是在他转业时,给他全家做了一顿送别饭。他转业后担任天津市某轻工局的党委书记,正赶上国有企业改制、破产,大批工人下岗。有赤子爱民之心的他,鞠躬尽瘁。既要为企业谋出路,又为下岗工人的生活发愁,最后积劳成疾,不幸病倒在工作岗位上!2006年我专程到天津去拜望他,却不知他已不在人世。望着他慈祥的遗容,想着他辛劳付出有所贡献的一生,我泪如雨下!</p><p class="ql-block"> 政委饱尝东风建场的艰苦,又在年近半百时转业回家。除了简单的行装,不足三千元的转业安家费,其他的什么财富也没有!我同情老政委,我尊敬老政委!您一直活在我的心里.您太伟大了! 1984年底,当全国高教自学考试的春风吹到戈壁滩的时候,我兴奋地报名。第一次只开考三门,我全报考。回忆起来,真是太刺激,太隆重了!全基地有600多人报考。酒泉地区的到嘉峪关考,嘉峪关的到酒泉。监考严格,考场是由士兵把守。基地有个团政委,平时口碑很好,且苦学力行。可考试中,风把他桌上的草稿纸吹落到地,他一时忘了报告监考老师帮捡。而是下位直接捡起,无意中看了一眼前面的考生,就这一眼!结果,他被叫出教室,以违纪论处。不仅此门考试为零分,而且取消了报考资格,后来被转业。而我,却在600多人中脱颖而出。报考三门,全通过。而基地仅有10人全过,教导大队仅有我和亓万柏两人。</p> <p class="ql-block">  记得1982年夏天,我的身体出现不适,部队照顾我到兴城疗养院疗养,途经政委的老家,顺道看望了他80多岁的老妈妈和他上初中的女儿。老人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居委会干部,她把三个儿子全送到了部队。自己的晚年虽然孤单,却从不给儿子们添负担。政委惦念妈妈,让10多岁的女儿陪伴。这一老一小,都是需要成年人照顾的对象啊。可她们以沫相濡,住在简陋的平房里,相互搀扶着,不给政委添麻烦。</p> <p class="ql-block">  话说戈壁的艰辛,应是冬冷、夏热、风沙大。冬天很冷,西伯利亚寒流卷着沙尘铺天盖地袭来,刮在脸上如刀割一般,沙尘卷起又落下,辗转在茫茫戈壁,在墙角、石头间、骆驼刺周边形成一个又一个沙包。空气里弥漫着尘土气息,而你的眼睛、鼻孔、耳朵里早已积满了沙土。起风时你举步维艰,你很难做到迎风而上,只能蹲下或者找一个角落躲风。而夏天则烈日如火如荼,正午时绝不敢轻易出行,片刻间将你的皮肤晒黑,而远处的戈壁大地似乎有热浪泛起,在半空形成了海市蜃楼。我想,没有到过戈壁的人,是体味不到《西海情歌》的意境和苍凉的。而政委在戈壁呆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建场初的设施不完善,艰苦情景是可想而知的。</p> <p class="ql-block">  我多么希望政委成为一棵万古長青的大树啊!我相信政委的伟大灵魂一定融入树中。相信政委如树一般沐浴日月,与山川同在,与大地同呼吸共同蔽护子孙。您吐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时刻在与我们互动啊!</p><p class="ql-block"> 您曾经要我写东风技校校史和教导大队队史,可第二年您就转业了。我知道您热爱您的事业,爱东风。所以我在门前栽种了松竹梅兰和紫薇、桂花、红枫树,我经常在树下朗诵已经出版过的《航天人》一书,和准备出版的《我愿为树》一书,还有战友们在微信群描写航天事业日新月异的内容,我相信隨着高空流云,随看人与树的一呼一吸,一定会传到您的耳朵里去。</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您会感到慰籍的,因为时代在进步,我也在进步,在履行您的终生学习理念。</p><p class="ql-block"> 就让我用这种形式缅怀您和纪念您吧。我认为这是人类最好的归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