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明上坟</p> <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不远,回家的日子却在缩短,越来越惦念那些逝去的先辈</p> <p class="ql-block"> 从公路上去,有一个叫余家山的地方,是我家的生基。我的高祖、曾祖、祖父就埋在这里。我高祖的坟很是大气,碑高大厚实,雕龙画凤,碑文上书:“青山绿水荫文武,孝子慈孙出公卿。”横批“万古佳城”。意思很明朗,这墓地葬得很向阳,面对清山绿水,宁静美好,默默地庇佑着子孙,愿代代出文武公卿。虽然没出过,这样的意境很是符合祖辈们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墓群,最长的建于清末,有百多年的历史。随后一些晚辈,也逐一向侧和后山安葬,大多葬于民国时期,有几十所,但最显眼算我高祖父的坟。1974年木杆发生7.1级地震,坟墓抗住强烈的震级,但墓碑却震裂,虽经父辈们恢复也伤痕累累。2013年家族筹资,修缮墓碑及香炉两座,又恢复了新的气象。从立碑来看,清末及民国时期,家族的子弟多,发展很不错,应该是这一带的旺族了。</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小山沟里,本来就没有什么古迹,更没有厚重深远的历史记载,还好有这些墓地,也算古迹了。看着这些墓地,仿佛看到祖辈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与自然抗争不屈精神。据记载,祖先是湖南绍阳人,乾隆57年火灾失去族谱,就无法向前寻根了。后迁移至四川高县,清嘉庆年间来到木杆,有250年的历史了,虽不是最先到达木杆的人,但肯定地说是最先开发故乡红岩坪及周边的人。从渺渺几人,延续到而今几百人的家族,经历了两个多世纪,这之中的艰辛和苦难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发展是清末及民国时期,兴旺是解放后,而今读书工作创业当兵的也很多,各人都在平凡岗位实现自己梦想。不难看出,一些成分或困难家庭,因受的磨折多,奋发图强,发展得较好,而一些原条件较好的家庭却落败了,由因思想复杂怪念太多。</p> <p class="ql-block"> 我在坟前思考,坟是一个历史缩影,是对先辈们深深记忆。有坟在才有印迹,才去祭奠去寻根,没有了就如断线的风筝,漂泊的游子,只有去处没有来处。饮水思源,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靠努力和勤劳致富。人生不过百年,不要去攀比,实实在在做好自己,能追求就去追求,不能追求就现实点,平庸也罢能过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