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大圆祥博物馆(璧山)》</p><p class="ql-block">被许多朋友安利无数次的大圆祥博物馆,这次我专程为它而来!这座隐匿于喧嚣之外的博物馆,满是岁月的痕迹与历史的厚重,逛完真的超震撼!</p> <p class="ql-block">《木头上的敦煌》(视频)</p><p class="ql-block">来到大圆祥,有人说是震撼,有人说是惊叹,我觉得: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若得一刻相遇,且当感怀于心。</p> <p class="ql-block">2、《乡村油菜花(璧山)》</p><p class="ql-block">此处是离大圆祥博物馆1.5公里璧山区健龙镇新石现代农业的油菜花田。</p><p class="ql-block">早上出门时沿途还是大雾弥漫,现在大地已是阳光灿烂、春光明媚。</p> <p class="ql-block">《心有阳光、眼有春花》(视频)</p><p class="ql-block">没想到这个偏僻乡村居然藏了个“小婺源”。让我无意间闯入了油画里的春天。</p><p class="ql-block">人说:心有热爱,哪怕是浪迹江湖,那一桥、一水、一楼、一影,也能惬意半日。而我佛则曰:心态平和,即便是孤独一人,那一山、一石、一花、一草,也能自乐其中。</p><p class="ql-block">生活就应该是:夏有星辰春有花,秋坐摇椅品暖茶。</p> <p class="ql-block">3、《神圣路德堂(璧山)》</p><p class="ql-block">很难相信在璧山偏远的正兴小镇还藏着一个神秘而宁静的教堂:露德堂。</p><p class="ql-block">这座天主教堂始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法国传教士选址修建,所以建筑外观具有浓郁的中国川派建筑特色,而又兼具法国哥特式建筑风格,透露出典雅与庄严,是新中式的经典代表。</p><p class="ql-block">路德堂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天主教堂之一。让我惊异不已的是,教堂历经百年风雨,依旧保持着宏伟的原貌。</p><p class="ql-block">2015年,璧山正兴“路德堂”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重庆市旅游局评为“重庆市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路德堂沉思》(视频)</p><p class="ql-block">踏入路德堂,除了惊诧之外,更多地是对它悠远往事的追思。</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露德堂由法国传教士选址设计并修建完成。</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露德堂因反洋教运动被毁。</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露德堂由法国传教士利用庚子赔款重建。</p><p class="ql-block">1949年后,露德堂教会活动中断,传教士被驱逐回法国。</p><p class="ql-block">1953年,露德堂被改为粮仓。</p><p class="ql-block">1958年,露德堂建筑又被作为正兴中学校舍。</p><p class="ql-block">1989年,正兴中学迁出,露德堂终归还教会。</p><p class="ql-block">由此历史可见,百年路德堂正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p><p class="ql-block">这真是;追溯路德堂沿革,把握近代史脉络。</p> <p class="ql-block">4、《老虎口瀑布(铜梁)》</p><p class="ql-block">老虎口瀑布位于铜梁二坪镇一个偏僻的山坳之中。这是近年来才被发现的小众秘境,被称作是重庆版的“壶口瀑布”。因为小众,所以游客极少,除了去时路上遇到两个人返回,整个景区空无一人,被我们包场。</p><p class="ql-block">老虎口瀑布共有四级,第一级瀑布为比较宽大,水中有两棵老黄葛树,与瀑布相映成趣;第二级瀑布的河岸较宽,有些类似于壶口瀑布;而第三和四级瀑布的落差变大,江水湍急奔腾而下,气势不输虎跳峡。</p><p class="ql-block">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渴望一场心灵的洗礼。于是远足踏入了这片被遗忘的仙境。</p><p class="ql-block">来时已是夕阳西下。光影斑驳,鸭子悠闲地在瀑布下清潭里怡然嬉戏,与周围青青水草景致相映成趣。瀑布上那两棵古老的黄桷树,枝条轻轻垂落,轻拂荡漾在水面,带来一丝岁月的静好。 蓝天和白云的倒影在水波中摇曳,美得不似人间。</p><p class="ql-block">远远就被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拥抱,仿佛这是大自然最纯粹的乐章,直击心灵深处。站在这片天地间,我仿佛成了画中人,所有的烦恼都随着那轰鸣的水声远去。这一刻,只想时间静止,让心灵彻底沉浸在这份宁静与壮阔之中。</p><p class="ql-block">如果你也不喜尘世的纷扰,不妨来这里,让老虎口瀑布的每一滴水珠,每一声轰鸣,都成为你心灵重生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春到老虎口》(视频)</p><p class="ql-block">春天的老虎口瀑布之畔, 景色如诗如画,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水流一泻而去。春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彻底忘记尘世间的喧嚣。在这里可寻觅心灵的慰藉, 释放生活的压力。</p><p class="ql-block">这真是:人面樱花相映红,碧波远山意无穷。</p> <p class="ql-block">5、《李花如雪(铜梁)》</p><p class="ql-block">三月来铜梁,看到盛开的李花,临时决定到近来网上很火的石鱼镇花果山,去欣赏李花开得怎么样。</p><p class="ql-block">花果山离铜梁城区只有几公里路程,开20多分钟的车就直接到花果山半山腰。停车场就在花海之中,四周被李花簇拥。花开得正艳,游人很少,太适合拍照春游了。不负所望,感觉这一趟来得值得。</p><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花果山整个山坡种的都是李子树。数百米落差的山上,层层叠叠绵延起伏开满了非常艳丽的雪白李花。偶有几株红色桃花或黄色油菜花点缀其间,搭配上晴天的蓝天白云,看起来真是壮观又漂亮,让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p><p class="ql-block">三月来到花果山踏青,可以让人体会到“满山李花犹似雪,方知李花最冰洁”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春山之约》(视频)</p><p class="ql-block">当登临花果山,亲眼看到漫山遍野扑面而来的春花,这才明白什么叫做“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p><p class="ql-block">可以说每一朵花都是春天最灵动的使者,它们热热闹闹地凑在一起,把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柔又浪漫。</p><p class="ql-block">朋友,找时间一定要去赴一场与春天的约会,去感受一下春花的无限美好。</p> <p class="ql-block">6、《舌尖上的非遗(铜梁)》</p><p class="ql-block">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欢美食,尤其在外出之中,必须要将美景与美食融为一体。这次出行当然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这一路上可说是吃了不少当地特色风味美食。有印象的是:璧山花20元钱吃全鸡鸭鱼肉和豆花的丰盛自助餐、潼南双龙街路边店的小炒、双江古镇名吃“袁凉粉”、安岳“内江牛肉面”以及遂宁安居“水厂饭店”的肝腰合炒和麻婆豆腐……。</p><p class="ql-block">如果要说印象最深,那必须是铜梁“三活庄”的非遗名菜:“铜梁红烧兔”莫属。</p><p class="ql-block">那晚要了一盘麻辣鲜香的“三活兔”和一钵鲜嫩可口的冬蔊菜汤,外加两大碗毛干饭,吃得我是胃胀肚圆。剩下一半兔肉打包带走,第二天无意中发现,这道菜华丽转身摇身一变,又幻化成了自贡名菜“冷吃兔”。能把一道菜搞成冷热双吃,也算一种创新。</p><p class="ql-block">吃了这道“铜梁红烧兔”后我的感觉是,既然是铜梁当地的非遗传承名菜,应该有其道理。而且这道菜在网上也很红,圈友们可以上网搜索。建议亲们如果有机会到铜梁时不妨前去一试。</p> <p class="ql-block">7、《寻古千年大佛寺(潼南)》</p><p class="ql-block">潼南大佛寺位于县城西之定明山下,依山傍河。潼南大佛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年),已有千余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大佛寺初名“定名院”,又名“南禅寺”。后因宋朝在寺内依山凿一大佛,方改称“大佛寺”。明朝在大佛像上覆盖七重飞阁以蔽风雨,今尚完好。大佛寺历史上曾重建三次,前两次分别在1151年和1278年;最后一次是民国11年重建。</p><p class="ql-block">潼南大佛寺享誉中外,它有许多世界之最:世界第七摩岩大佛、世界第一大室内装金摩岩大佛、最早使用全琉璃顶的古建筑“七檐佛阁”、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石磴琴声”、最大的摩石刻书法“佛”字、天然回音壁“海潮音”等胜景。</p><p class="ql-block">大佛寺保存有始于隋、盛于唐宋、继于明清、迄至民国,延续时间长达1400多年之佛、道二教摩崖造像,并有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朝庭重臣的所撰写的碑文楹联、碑刻、题词,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珍贵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另外,在寺内崖壁上集中标刻有不同年代的洪水标记线和题记。题刻始刻于明清,续于民国及现代。这些洪水标记线集中于一处,可以比较历次涪江洪水在此的高程,对探索洪水的演变规律,具有一定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8、《美艳桃花山(潼南)》</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潼南不但是全国的著名蔬菜基地,同时也是第二大黄桃生产基地,所以历来就有种植桃树的习惯,其中以桂林镇半坡村尤为最甚。</p><p class="ql-block">每到春天,桃花山漫山遍野都是盛开的桃花,放眼望去恍如粉色的海洋。同时桃花山的视野极为开阔,可以远眺潼南城区及涪江。</p><p class="ql-block">桃花山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桃花观赏地,号称潼南最美桃花观赏地确实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桃花山上桃花艳》(视频)</p><p class="ql-block">邂逅桃花山是这次潼南之行的意外收获。</p><p class="ql-block">登上高坡目之所及皆是春意盎然。远观红霞如云,近看白里透红,令人为之倾倒!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它的美!</p> <p class="ql-block">9、《踏入双江古镇(潼南)》</p><p class="ql-block">双江古镇,是中国第一批十大历史名镇之一。因猴溪与浮溪在境内交汇而得名“双江”。</p><p class="ql-block">古镇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镇中的明清建筑保存完好。漫步于古镇小街窄巷,石阶起落,灰瓦老屋,那以清代商市为特色传统街道,风格各异的深宅大院,星落棋布散落其间,有典型的巴蜀古镇风韵。被专家们誉为“难得的清代一条街”。</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光绪四年的杨氏民宅是经典的清代民居建筑,从设计到建造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品位。房屋厅堂,规模恢宏,布局讲究,宅内有几株腊梅、葡萄、黄桷兰、芭蕉,虽经百年风霜,至今仍郁郁葱葱。</p><p class="ql-block">双江禹王宫始建于清朝初期,颇有名气的“老戏台”就位于这里,中国50年代第一部川剧艺术片《杜十娘》,其影片的领衔主演廖静秋就是从这里成长起来的。周末时常有文艺演出活动。</p><p class="ql-block">双江古镇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小镇,还孕育了许多名人。其中以杨氏家族最多,如杨闇公、杨尚昆、杨白冰和杨白林等。</p> <p class="ql-block">《回到明清》(视频)</p><p class="ql-block">来到潼南双江古镇,虽是匆匆惊鸿一瞥,就被梁思成誉为“民族瑰宝”的“杨氏民宅”所倾倒。进入杨氏老屋就像回到了明清。想那时候在这深宅大院应该能见春花秋月,却没有电视空调。也不知穿越回到明清是不是比现在过得更好?</p><p class="ql-block">不想那些,只管当下,只需在此“坊间独步悦己心,笑看浮云自欢欣”。足矣!</p> <p class="ql-block">10、《油菜花的彷徨(潼南)》</p><p class="ql-block">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崇龛油菜花应是潼南的一张名片,所以才有今年的第十五届潼南崇龛油菜花节。</p><p class="ql-block">春天的四川盆地,最不缺的就是油菜花。一路走来,沿途看了不少油菜花。不论大小或高矮、地里或土外,还是黄色或七彩、食用或观赏,不一而足。这趟出来可以说是啥子油菜花都看到啦,甚至已经产生了一些视觉疲劳。所以到了双江都还在犹豫:要不要去崇龛看油菜花?</p><p class="ql-block">查信息得知:首先,崇龛油菜花海规模宏大,数万亩油菜花一起盛开就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所以这里入列“中国最美十大油菜花田”之一的名誉,仅凭这一条就足以吸引观众。其次,崇龛油菜花海与其它地方的风景不同之处是,一条琼江从数万亩油菜花田中缓缓流过,花依偎着水,水映衬着花。借用《歌唱祖国》里的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菜花香两岸”,就这意境想想都觉得特别美啊。其三,此时恰逢当地举办油菜花节,今年的油菜花节还第一次对游客免票。归纳以上三条,结论就是价廉物美。于是,我们决定要前去打卡,哪怕就算是凑个热闹捧个场。</p><p class="ql-block">崇龛油菜花海究竟好与不好,是否值得一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不管怎样,我们在2025年3月的“潼南崇龛油菜花节”期间曾经来过。</p> <p class="ql-block">《崇龛三月》(视频)</p><p class="ql-block">人随春好花烂漫,春与人宜自安然。</p> <p class="ql-block">11、《梦入百年中(潼南)》</p><p class="ql-block">这次出行几天,一路上住过好几间酒店,不过让我印象最深且不能忘怀的是,阴差阳错地住了一晚重庆市级文物:兴隆街大院。</p><p class="ql-block">这座兴隆街大院位于潼南双江古镇,它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修建,属于晚清风格为特色的院落庭园。据说当年的宅主杨紫丰是潼南首富的后代,虽然他继承了这座豪宅,但由于当地权势和驻军的逼赌磕诈,不到几年,风光一时的兴隆街大院便家道中落了。现在的兴隆街大院已被改造成了一座高档民宿,供游客们下榻。据说,旅游高峰期每套房的价格在千元以上。</p><p class="ql-block">来到大门口,门前两旁种有苍松,“兴隆街大院”几个金色的大字显得古色古香。这座清代的兴隆街大院为单檐穿逗式、抬梁式悬山砖木结构古建筑,座北向南,是典型的“一颗印”布局,呈南北竖向长方形复四合院布局。大院庭院幽深,规模宏伟,房屋对称,门径相通,院落相连。院落深邃可窥,关闭大门,每进各成紧湊完整的独立小院。</p><p class="ql-block">当我走进兴隆街大院,青绿的石板路通往宅院,老树、水墨小画随处可见;房间内美人榻、案桌、老式屋顶和中式家具,无不与现代舒适穿插得和谐自然,不动声色的流露出西南民宿的原汁原味。</p><p class="ql-block">大户人家的旧居该是怎样,我过去只在文学作品或是梦中听见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照理说睡在高院大墙的宽房大床上应是睡意浓酣。而真让我梦想成了真,我心里倒有些不踏实,再加整个大院晚上除一个值班人员,几十套客房里就我们两个人入住,夜深人静更显得空荡荡的。说实话,那一夜我是没睡安稳。天亮早起,又在大院上下转悠了几圈。饭后还在院里坐着喝了一壶早茶。</p><p class="ql-block">虽然那晚在如此有意义的地方居然没睡好,但兴隆街大院的悠长文化和古朴风韵,确实让我记忆深刻,感觉值得一书予以收藏。</p> <p class="ql-block">12、《安岳石刻:圆觉洞》</p><p class="ql-block">重庆潼南与四川安岳相邻,从潼南崇龛出发只需30分钟车程就可到安岳。</p><p class="ql-block">因母舅在那个不堪回首年代在安岳的悲惨遭遇,安岳于我是个不愿提及的伤心之地。故安岳虽距离重庆很近,但我一直不愿触及。而这次到安岳的唯一目的,就是来看心心念念许久的安岳石刻。</p><p class="ql-block">看石刻究竟看什么?我很赞同一位老师所讲:石刻观赏点就在于美、残和理三字。美,无关其他,就是美,是原始质朴和天真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残,是经历战乱纷争、自然和人为损害而遗留下的文明的印记;理,是石刻背后的佛理、经变故事还有儒释道三教乃至宇宙间的真理。以上三点美美与共。</p><p class="ql-block">与其它地方的石刻石窟不同,安岳石刻景点非常分散,遍布县域四乡。若不自驾很难走全。这次我分别去了有代表性的一洞、一寨、一寺、一院四处景点。</p><p class="ql-block">圆觉洞应该算是安岳石刻的象征和标志,且离县城最近。所以外地游客到安岳大多先到圆觉洞。</p><p class="ql-block">圆觉洞石刻造像群始于唐代,盛于五代及宋。此处因有宋代开凿的石窟雕刻十二圆觉而得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圆觉洞石刻造像精雕细琢,技艺精湛高超,造型典雅俊美,展示了公元8~12世纪佛教和道教信仰极盛时期石刻艺术的风采,是中国石刻艺术唐宋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佛教文化、艺术从神秘化走向世俗化、民族化的历史见证。圆觉洞石刻极具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初逢圆觉洞》(视频)</p> <p class="ql-block">13、《安岳石刻:千佛寨》</p><p class="ql-block">千佛寨,顾名思义:一是指这里的佛像众多,二是说这里原本有一座山寨。</p><p class="ql-block">在千佛寨这座闻名遐迩佛教圣地的崖壁上,密密麻麻地雕刻着3000余尊摩崖佛像造型,十分蔚为壮观。所以千佛寨早在2006年就被国务院列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尽管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且景点分散,千佛寨在过去并未受到广泛关注。</p><p class="ql-block">随着《黑神话:悟空》游戏的问世,千佛寨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游戏中的多个场景,如蜘蛛精的居所、庄严的佛像等,均取材于千佛寨的石刻造像。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数字化技术的精心打造下,在游戏中焕发出了新的光彩。</p><p class="ql-block">游戏的传播使千佛寨迅速走红,《黑神话:悟空》不仅为千佛寨带来了人气,更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p><p class="ql-block">在千佛寨众多佛像中,以下两龛窟在同期安岳石窟中同属精品:一是图4的第96窟药师经变图(唐 宋);另一是图6的第08窟西方三圣(唐 宋)。</p> <p class="ql-block">14、《安岳石刻:木门寺》</p><p class="ql-block">木门寺,位于安岳县卧佛镇木门村,距离县城二十多公里。从安岳城区出来走卧佛大道其路况奇好,最后拐入约3公里村道,路面虽平整但很狭窄,会车时比较困难。</p><p class="ql-block">木门寺是临济宗禅院,始建于明洪熙元年(1425年),寺内最知名的建筑是以无际禅师塔为中心的亭内修塔、亭外建殿的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无际禅师圆寂于北京,明英宗命大臣祭奠,派人运送遗体回原籍安岳,安葬在木门寺无际禅师塔内。后又在塔外修建无际禅师亭及祖师殿,这组建筑也就是目前寺内保存下来的最重要的建筑。</p><p class="ql-block">木门寺原寺建有七重大殿,现仅存大雄宝殿和祖师殿。单从建筑艺术上说木门寺,就在于该寺除两扇门为木制外,其余结构皆为石仿木制成,故名木门寺。</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与安岳其它景点主要是看石刻艺术不同,木门寺的神奇之处并不在石刻,也不是看其木门,而在观赏其石仿木。</p><p class="ql-block">围绕木门寺转一圈参观看到,寺内那些修建的塔、亭、殿上的石头建筑,经古代巴蜀匠人之手精雕细琢做出来的产品形状和效果,完全看不出来是石做的,其以假乱真的程度与木器无二,让人叹为观止,不免令后人钦佩和拜服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手艺。</p> <p class="ql-block">《木门寺访古》(视频)</p> <p class="ql-block">15、《安岳石刻:卧佛院》</p><p class="ql-block">卧佛院景区是安岳最北的石刻景区,距离县城大约25公里左右。卧佛院也是安岳所有景点中最早(第三批)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景区。</p><p class="ql-block">卧佛院始建于盛唐开元年间(最早题记为公元723年)。历经唐、五代、宋代的持续开凿,达到鼎盛,后因战乱逐渐沉寂。如今,这里仍留存了龛窟142个,摩崖造像1613尊、石刻经文15窟,是研究唐宋宗教、书法、艺术的“活化石”。卧佛院拥有我国最大的唐代左侧卧佛,也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全身卧佛像。</p><p class="ql-block">看完卧佛院就意味着,这次安岳石刻(一洞、一寨、一寺、一院)之行到此结束。</p> <p class="ql-block">《卧佛院探幽》(视频)</p> <p class="ql-block">16、《闲言碎语说安岳》</p><p class="ql-block">前面说到,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四川安岳。我们的车刚下高速路口,只见路旁一行大字介绍安岳的两大特色:“中国石刻之乡和中国柠檬之乡”。</p><p class="ql-block">确实,安岳有石刻且历史悠久,数量还不少。但遗憾的是,它的知名度和档次却都不如隔壁的重庆大足石刻。据史料记载,安岳石刻历史比大足石刻要早上百年。毕竟大足宝鼎与敦煌莫高、洛阳龙门和大同云冈同列中国四大石刻,更是世界文化遗产。所以安岳石刻一直以来只能屈居大足之后以低调示人。</p><p class="ql-block">不过,安岳盛产柠檬,称为柠檬之乡还是名副其实的。为了提高安岳自身的地位和价值,于是封了一个“柠都“的名号。想在柠檬上找到一种“首都”的感觉。我觉得“之乡”可以,称“都”则大可不必。总给人一种自吹自擂的感觉。因我自身胃酸过多,对柠檬之类的酸物敬而远之,所以到安岳就没买柠檬,也不知道这柠檬配不配得上“柠都”的称号。</p><p class="ql-block">就我个人而言,喜欢安岳石刻的程度远超安岳柠檬。希望安岳加强对石刻文化的保护和宣传,进一步搞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完善配套设施,相信安岳石刻艺术定会发扬光大,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这次专程到安岳来看石刻,走了县城附近和北边的几个石刻景点,但是南面的那几个重要景点:华严洞、毗卢洞、茗山寺等,还没来得及去,就因家事匆匆返回重庆了。所以,这次安岳之行只能说是完成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只能留待以后再找机会来完成吧。</p><p class="ql-block">本系列完,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