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根是游子精神佳园的情节》

郭甄贤(G·Z·X)

<p class="ql-block">福州市亭江乡英屿村: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地理位置,闽江口北岸。東與東岐村接壤,西與長柄村為邻,南與琅岐島隔江相望,現已兩地搭橋闊江變通途!北至到戈磹顶、企石山下。鄉間有二個自然村組成,前嶼(江边)與街東(包括橋頭,澳尾,過山等名)組成。現在都已連成一片。郭姓與王姓為大姓,據說劉姓最早落戶此地,還有其他雜性組成 。鄉村有三個祠堂,郭氏祠堂,王氏祠堂,張氏祠堂。郭氏與王氏先民迁居英屿村相近,大約八百年左右,英嶼村郭姓血脈源自郭子儀⋯⋯長子郭曜后人,郭氏宗祠始祖坤公系汾陽王之后裔。坤公生于南宋嘉泰(公元1201年一1204年)年間 。从榕城之东迁居英山迄今近八百年,相传二十八世。據我了解族人,族長應該從:先輩開始(可能極小)⋯⋯啟⋯⋯后⋯⋯振⋯⋯起⋯⋯維⋯⋯彰⋯⋯登⋯⋯俊(可能極少數人出生)『彥美 ,传芳受天之,佑百順为纲,笃生贤裔以 ,慰祖望高明,广大积厚纯存』。若到“存”結束為止第59世。英嶼也是著名的僑乡,早期移民新加波,东南亞等地,后來是香港。上世紀80年代中期,朝着美國移民,現在據大約统計,美國移民居多。英屿人性格內斂,具有埋頭苦干吃苦耐勞!</p> <p class="ql-block">回乡有感:笔者是英屿人,据资料显示,本村总人口1196 ,现常住人341人,外来流口649 人,旅居海外4500人左右 。从村头到村尾,人流稀少,陌生熟悉人绝大数老年人,其中回国乡亲占一部分人。从乡村面貌来看,确实变化很大,高楼林立,别墅成群,私建豪宅,遍村开花。其中老旧房屋也不少,(澳尾王厝里比较出名,现大门紧锁,受文物单位示牌保护,凭事实可与福州南后街,台江上下杭,仓山,闽南泉州古街等地,古迹相媲美,它们特点以旧修旧,尽量保持原貌,干净示人,南后街林则徐故居可以起示范作用 。)整体新建房子,许多房屋人去楼空,失去打理,逐渐开始老化!个人感觉闽江口湿度大,长期房子关着,失去通风功能,加速老化,最好每隔十几,二十年需要修缮一下,在条件与经济允可下常回家,看看祖国与故乡翻天覆地美好的变化 !</p> <p class="ql-block">据族谱记载:汾阳郭氏祠堂,由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间为1328 -1398约计31年)伯华公手创建距今约690年历史。历经沧桑,几经修茸,最后重修于199 1年,距今已有34年,今年又重新油漆一遍,当时共集资人民币38万元。原宗祠增高1,27米,词内正龛增设宗祖郭子仪公夫妇塑一对。一切重建基本上恢复原貌。</p><p class="ql-block">修祠理事会:郭啓波,郭后涛,郭后铜等人(发起修祖祠主要侨领)</p><p class="ql-block">理会机构:族长郭先施,代族长郭先瓜。</p><p class="ql-block">常务理事:郭后涛(已故),郭后铜(已),郭后喜,郭后璧(已)</p><p class="ql-block">财务负责人:郭后权,郭后沩,郭后铿,</p><p class="ql-block">办公室负责人:郭后璧,郭后节,郭啓天</p><p class="ql-block">调查组负责人:郭啓权,郭后秀,郭振杨,郭振夏,郭后瑞,。 </p><p class="ql-block"> 郭振著,郭后探,郭振伙,郭后官</p><p class="ql-block">后勤组负责人:郭昇鑾,郭啓纽,郭振华,郭振治,郭啓琴 ,。 </p><p class="ql-block"> 郭后书,郭振贵,郭后钱,</p><p class="ql-block">核对员负责人:郭振昆 ,郭啓镇,郭振乐,郭振松,郭后枨,。 </p><p class="ql-block"> 郭良旻</p><p class="ql-block">顾 问:郭先施,郭啓燦,郭啓波,郭后樞,郭后淦。</p><p class="ql-block">备注:1,由于篇幅问题,郭氏子孙捐款名单,以祠堂碑刻为准不在于一一例举。</p><p class="ql-block"> 2。汾阳郭名词解释 :郭氏家族称为《汾阳世家》主要源于唐代名将郭子仪封《汾阳郡王》的荣耀历史。</p><p class="ql-block"> 3。祠堂:通常被称为宗词,祖祠,宗庙或祖庙。祠堂的用途不仅限于祭祀,还包括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等功能,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4,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当初重建郭氏祠堂先贤,侨领,能人志士大部分人已仙逝,但是他们留下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永载在祠堂内碑刻得以永生,世代相传,留芳千古!</p> <p class="ql-block">据1997族谱资料显示:郭氏子孙约有五佰伍拾余户,参仟玖佰参拾多人,散居世界各地,事经28年后,预估郭氐子孙可达4500人左右。沧海桑田,家乡翻天覆地变化,国家进步,社会安定 ,个人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改善,子孙日見繁衍,人丁兴旺,</p> <p class="ql-block">据族谱显示,八世祖伯华公生于永乐丙申年四月初五(对应时间公元1416年四月初五,朱棣当皇帝,享年七十一岁,其父七世祖显宗生有四子:长子伯恭,次子伯纪,官至浙江山阴三江巡检(正九品官员,相当县级局长。)三子:伯华,四子:伯叙。因史料记载不详,个人认为,家中兄弟有当官,田地应该不少,属于殷富家庭,才能支撑起建祠堂的重任。若是伯华公建郭氏祠堂,应该是14世纪中期,而宗谱写着《明初伯华公手创建,明初朱元璋当皇帝,而他出生于朱棣当皇帝年间,时间不符打个问号?)我询问乡亲,但他观点与史料有异。由于年代久远,史载不详仅供参考!据说伯华公支祠,由他儿孙们盖的……。支祠屋内伯华公 公婆龛和塑像,由郭龙于一九九七献资人民币3万元塑雕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名词解释:1 支祠:中国古代宗族由宗族分支建立的祭祀场所,主要用于本支派的祖先。</p><p class="ql-block"> 2书斋:文人藏书:读书,创作鉴赏及精神寄托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郭氏书斋:古时主要用途于本族子弟从小受文化教育的学堂。</p> <p class="ql-block">郭氏礼堂共有二层 :一层作为全村乡亲,婚丧喜庆举办酒席之用,备有宽大后厨,大量桌椅硬件设施,只有聘请理想厨师团队,一条龙搞定,经济又实惠。二楼供作全乡老人休闲娱乐之用。</p> <p class="ql-block">身后是我祖传老屋,爷爷创业时,前面店面买酒,后面酿酒的地方,时代更迭。当我童年时知道就是破房子 ,酒坊留下许多罈罈罐罐,锡器,制酒器具,至今还保留柜台,锡噐物件。睹物思人,感谢祖上恩赐。房子在我出国后建成,由大哥牵头,大姐,二姐捐资帮助建成,前面分我,四弟分后面,右边分二兄,(未建房之前,四兄弟财产已分清),房子建好时,最高兴莫过是老父,在世时与我越洋通电语聊天时,情不自禁告诉我,房子盖得非常漂亮,满意度十足……。凡是不经过不知难,理解父辈心情 ,强爷胜祖父辈们的殷切期望!这次回国首见二十多年前盖得房子开始老化,于心不忍,大约花了一个月时间,重新油漆,粉刷给人焕然一新感觉。祖屋是根脉所在,虽然很少住,精神寄托大于实际应用。一代人有一代人使命,祖上东西能传承发扬光大于心无愧。</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农村是富人心里天堂 ,是穷人眼里荒凉,是诗人笔下的远方,是游子梦回的故乡 ,事实确实如此!</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 ,九十年代以来,以华侨捐款为主,不分姓氏捐款项目,英屿自来水供水系统,英屿电视差转台,修祠堂,建村头,村尾牌坊,修整全乡水泥道路,全面改造粪厕,建公园,建敬老院,青年馆,修建大王宫,泰山宫,圣君宫,妈祖宫,元鹤寺,张圣真君宫,戈山顶休闲公园等等项目,海量资金绝大部分由海外乡亲集资无偿捐献!此过程由乡贤起中流砥柱作用。侨领郭后涛,郭起锋,郭啓波,郭后铜,郭振彩,郭后钰,郭振锦,郭后雄,郭啓燦等名士,排名不分前后 ,因捐款人太多,各慈善项目都立碑,详细雕刻捐款人名单,他们爱国爱乡无私奉献高尚的情操,永载史册。流芳百世。</p> <p class="ql-block">英山郭氏宗谱分为上下卷。于1996年续谱编修完毕。当时并成立本族理事会计三十七人,群策群力,订步骤,发布告,印通知。得到海内族人热烈反应,一呼百应,奔走相告,兴高采烈,纷纷从各地寄来家族登记表,据当年族人办事人所 说,天天宴席招待,如临佳节,经过四个月 艰苦攻坚。在专业修谱人帮助下,大功告成!可谓喜出望外。</p><p class="ql-block">‍更可喜者,笫八世祖种公子伯恭派下,旧谱均无记载,此次续谱消息传到《连江县丹陽镇蓼沿乡山村》同姓族亲持 《种公派下由海公(十世祖)迁往该村。五 百年以来 保存的一支族谱》(由 为凤 保存)来认宗归祖,此族谱由一世到九世 ,与我族谱相符,远隔五百年之久同族亲得 以相认,可谓喜从天降,唯望此后密切来往,相辅相成。</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图上:郭后光叔(右)现年86岁,3月份还去新西兰旅行过。他毕业于中国中国科技大学,曾任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高工级工程师,兼任人民日报新闻编排技术顾问,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三星评选委员会顾问,他是国务院授予有实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图下:郭后光叔旧居,左是他姪子。右是弟媳妇。</p> <p class="ql-block">郭后荣: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学院 ,任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院长,教授,大校正师级军干部。</p><p class="ql-block">‍郭起浗:毕于中央军校二十一期,任国民党空军上校副师级军事干部。</p><p class="ql-block">‍备注:因篇幅受限的缘故,郭氐子孙以 上三位优秀名人为代表,其他不能在此一一例举,具体 名单《英山郭氏宗谱》内有详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以上视频点击三角就可以 观看戈 磹顶眼底下闽江口美丽景观!</p> <p class="ql-block">英屿村戈磹顶休闲公园从乡间走路登山大 约四十分钟,位于元鹤寺,仙鹤楼(原来寺后13队枇杷园后山。)地势险要,戏称《牵牛过南磹》,乡亲们硬生生把陡峭山路改造成为安全拾阶而上通道,在险要地段加装不锈钢拦杆,并在山上盖房有厨房,凉亭,桌椅等娱乐设施!登高远望:闽江口,琯头镇,琅岐岛,亭江镇尽收眼底,美不胜收。是乡村游,登山,度假,留影,打卡好去处。该处目前 造价高达70多万元,还在筹款,还在建设中,感谢乡村义工组识者,以及国内外乡亲无私的捐助!英屿村有您们无私的奉献,把它建设的更加美丽!</p> <p class="ql-block">图上英屿大溪水库全景,青山绿水,库容3600立方米。甘甜泉水远远足以供应全村人的饮用。</p> <p class="ql-block">这是英屿灵水洞隧道,全长2384米,贯穿二座大山,工程历时约一年半时间,造价约300万元人民币,于1998年底完工。</p> <p class="ql-block">英屿大溪灵山水库,坝高30米,坝底20多米,库容3600立方米。造价约170万元人民币,历时一年多于1999年底完工。</p> <p class="ql-block">饮水思源,千年铁树开了,英屿引水工程,彻底改变《贫水村》落后面貌,对英屿村来说是世纪重大民生工程,永驻史册,功在当代恵及子孙后代。我身后是英山灵水洞口位置,左侧就是《寺后:即元鹤寺,仙鹤楼》,头顶就是《戈磹顶休闲公园》。整个引水过程:英屿大溪饮用水库→ 塑料钢化管→接英山灵水隧道水渠→水厂消毒,过滤后接驳到乡村千家万户饮用,总造价高达470人民币左右。对上世纪来说无形是巨款,资金主要来源于海外乡亲集资无偿捐献!在此非常感谢上一辈侨领,贤人志士领导有方与无私的奉献,虽然前辈乡贤远离尘世,但他们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碑立传得以永生!</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老照片在我出国前,最后一张离别照,家父生性儒弱,体弱多病 ,一身书生气 ,教书育人是他一生唯一职业,挑李遍布亭江镇,在长安小学任教最长时间,对长安村有特殊感情,童年在长安 度过。对历届学 生特有感情,文革特殊年代学生们基本没有为难他,最 多是陪斗角色,70年代母亲患病,老父大病不患 ,小病不断。家庭陷入经济危机,在腥风苦雨日子.曾经得到旅居海外学生 集资帮助,度过难关,记得捐款有三千多人民币。当时来说是不少的数目,后人铭记在心,在此深表谢意!我家是多子女家庭,四男三女,我排老六。母亲早逝,与家父关系特深,属于我保护对象。他是富二代,我是穷一代。他是金子银子,而我则是柴头椅子。小时候有好东西 ,母亲总是叮嘱说:好食物要留给父 亲吃。而娶妻生子,老婆总是说,这是你女儿爱吃东西要留给她吃,怎滴?做《子》输给女儿,当《爹》又输给老父。这辈子亏大了,我老婆常说出生日不 好,未生人先生命。我只好无奈认了。图 上:前排左 一是我老婆,中间老父抱着是我女儿,右本人,后排左弟媳妇,右是小弟。(夫妻俩都是考上《福建省机电 学校》属于一流中专学校,同班同学自由恋爱结成一对,双双曾当任过企业管理层要职,现已退休。) </p> <p class="ql-block">图上是过去桥头池子全貌,现已变成公园了。</p> <p class="ql-block">以上视频是去年年关郭氏祠堂敬老宴,凡年过60岁以上郭氏子孙及家属,象征性收10元餐费。饱尝美食佳肴,每桌约1800元左右,以示尊老敬老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p> <p class="ql-block">以上视频《清明节》是郭氏子孙祭祖日,缅怀祖先恩德,持续几十年成为常态。也是全村一年当中最热闹的一天,郭氏子孙来自国内外欢聚一堂,并邀请亲朋好友相叙!席开50多桌约计6百人左右,人多坐满郭氏礼堂上下二层。</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宴席上美食佳肴实拍!</p> <p class="ql-block">图上郭振彩书法作品 :以大气磅礴,苍劲有力见长而点赞!图下振彩兄(中!长期以慈善为己任,无论乡间慈善工程大小,几乎都有他捐款立碑的位置 ,千古流芳,为郭氏子孙立下好榜样!</p> <p class="ql-block">前屿闽江古码头:凉亭,石碑为先贤树碑立传,左边是琅岐大桥,景色优美,令人向往旅游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前屿张圣真君宫公园实景拍摄!点击三角就可以观赏。</p> <p class="ql-block">澳尾王氏宗祠外景</p> <p class="ql-block">王氏在解放前属于官家显赫家族,达官贵人比比皆是。据说《王厝里》几座豪宅,历时十四年才建造完毕,气派可以三坊七巷古建筑比高低,现已将它作为古宅保护。人物方面:如王傳舉解放后首任亭江中學校長。畢業于南京國立政治大學,蔣介石當校長。培養高級政府文官。胞弟:王傳焘畢業于黃埔軍校。(蔣介石當校長,周恩來當政治部主任,葉剑英當教授部主任。)其父:王孙瑛畢業于保定軍校,(該校最有名蔣百里将军当过校長,他是軍事理論學家。科學家錢學森岳父。蔣介石也就讀過该軍校。)王孙瑛參加過东佂北战,抗日戰爭。后棄官隱居,從事教育職業。祖父:王玉畲國學生,倡办过亭江怡山小學堂。執教二十多年。福建省副省長⋯⋯潘心誠(王傳舉先生的學生),曾經給老師题過詞:「五代从教,烛光長明。」道出教育世家之美誉。在亭江鎮,乃至福州市鮮有少見⋯⋯書香門第的家族。</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当天王姓子孙全族聚会,席开约17桌左右,图中是正厅,图下是后厅。</p> <p class="ql-block">上图,中图,是英屿村澳尾牌坊与凉亭,头上就是琅岐大桥。下图是戈磹顶景点俯瞰下靠右英屿村真实全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