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前往歙县游览巍峨高大庄重威严的七座棠樾牌坊群和被誉为东方园林之母的鲍家花园(美第516篇)。

大明

<p class="ql-block">3月19日上午从福州乘9:45分/G330次/12:38分到达歙县北,从福州出发乘高铁到安微歙县仅2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9日前往安徽歙县国家5A景点游览,巍峨高大、庄重威严的七座棠樾牌坊群和汇集徽派盆景艺术之精华,被誉为东方园林之母的鲍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歙县牌坊群位于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距离歙县古城约10公里,这里七座牌坊依次排列,形成一条壮观的弧形,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与周围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始建于明清时期,其中明代三座,清代四座,是徽州地区牌坊建筑的代表作。这些牌坊主要用于旌表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是封建社会家族荣誉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牌坊群几乎全部采用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建造,高大挺拔,气宇轩昂。建筑工艺精湛,既不用钉又不用铆,以石与石之间的巧妙结合,历经数百年而不倒。</p> <p class="ql-block">牌坊群的文化内涵忠孝节义,牌坊群按照“忠、孝、节、义”的顺序排列,每一座牌坊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体现了徽文化中程朱理学的伦理道德观念。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家族传承牌坊群是鲍氏家族的荣耀象征,鲍氏家族以忠孝节义为家训,世代相传,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鲍象贤向书坊,明天启二年(1622)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重修。鲍象贤(1506-1578),嘉靖八年进士,历任户部右侍郎、右都御史、兵部左侍郎等职,誉为嘉靖朝“中兴辅佐”,明史有传。卒封赠工部尚书,享葬祭。</p> <p class="ql-block">“慈孝里坊”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乾隆十四年(1749)重修。此坊为表彰架末元初鲍宗岩、鲍寿孙父子通盗 会死一事而建,事载《宋史·孝义传》。明成祖立诗碑,追表所居里一棠樾为“慈孝里”,牌坊龙凤板上“御制”二字,意味着该坊乃皇帝从国库里拿出银子建造。明弘治年、清乾隆、同治、光绪年间多次整修。</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1552—1567年)初年鲍灿坊初建,为四柱三间一楼,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重修。旌表明弘治年间孝子鲍灿。</p> <p class="ql-block">“鲍灿孝子坊”明嘉靖十三年(1534)建,清乾隆士四年(1749)重修。鲍灿为母口吮脓痘,为时文人竞相歌颂,奏请于朝,立坊旌表。嘉靖间鲍灿又为孙鲍象贤官禄庇荫,封赠兵部右侍郎。</p> <p class="ql-block">“驰步亭”明隆庆年间(1567-1572),棠樾人都匀知府鲍献书与侄元臣同建。取《汉书·列异志》中驰马御史之典。亭屡圮屡修,现亭为乾嘉年间重建。单檐四角攒尖,屋角采用嫩戗做法。宝顶形似官帽,为他处少见。亭跨骑沟上,额文“驰步亭”三字,为清书法家邓石如手笔。</p> <p class="ql-block">“鲍文龄妻節孝坊”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鲍文龄妻汪氏,年廿五守节,抚孤子成立,四十五岁殁。建鲍文龄妻坊,为了旌表年青就守寡的节女而立。</p> <p class="ql-block">“鲍文渊妻節孝坊”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建。鲍文渊继麦吴氏。廿五岁适棠樾氏,廿九岁夫故,吴氏抚前室子成立,修九世以下祖墓,葬夫及租族未葬者,守节逾六甸卒。乾隆三十六年奉旨旌表。建鲍文渊妻坊,因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劲三冬”、“脉存一线”而建。</p> <p class="ql-block">清嘉庆二年(1797年)建鲍逢昌坊,为旌表孝子鲍逢昌而建。明未乱世,鲍逢昌父外出久无音讯,十四岁的逢昌外出乞食寻父,终相建于甘肃寺中,奉父以归。旋又割股为母治病,孝行闻名遐迩,乾隆三十年(1774年)奉旨旌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建乐善好施坊,旌表鲍漱芳和其子鲍均行善建成这座“乐善好施”义字牌坊。。</span>“鲍漱芳父子义行坊”清熹庆二十五年(1820)建。鲍漱芳、鲍均父子为乾嘉年间盐业巨商.在盐税、军需、服济淮黄河工、民等方面为清廷捐出巨额金银,并出资修复建造昌城、乡甲之书院、祠堂、脾坊、桥果、道路、水利设施以及举办义田、文学等。秋人感其功德义行。庆十九年(1814)宰旨袭。</p> <p class="ql-block">“世孝祠”两淮盐务总商鲍志道建于清嘉庆七年,原三进,现存门楼及后进寝堂。牌楼式门罩,水磨砖砌就,四柱三楼,门楼上“世孝祠”门额为隶书,由清朝著名书法家邓石如所书。为他处少见。亭跨骑沟上,额文“驰步享”三字,为清书法家邓石如手笔。</p> <p class="ql-block">世孝祠建于1801年,是鲍氏家族用以专门供奉孝子牌位、教育后代修身的祠堂。供奉祖先宗族议事的祠堂全国比比皆是,单独为孝子修建的祠堂在国内实属罕见,由此可见鲍氏重视孝道和以孝治家的观念。</p> <p class="ql-block">鲍氏支祠,又名敦本堂,坐落在安徽省歙县棠樾牌坊群西。明嘉靖年间兴建。清嘉庆二至六年(1797—1801)鲍志道出资重修。门外有砖雕八字墙,上为五凤楼,“进而为堂,又进而为室。门三楹,堂与室五楹”。同时,增高了廊祠后余地,袤数寻,加固了祠堂屋基。</p> <p class="ql-block">鲍氏支祠位于棠樾牌坊群北侧,又名“万四公祠”,俗称“男祠”。男祠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该祠坐北朝南。</p> <p class="ql-block">鲍氏支祠大门</p> <p class="ql-block">鲍氏祠堂中沉稳凝重的敦本堂是鲍氏家族的男祠,又称支祠,“敦本”的原意即为注重根本。敦本堂坐北朝南,三进的祠堂共开五间,全部采用木质结构建造,用银杏木为柱,樟木作梁,结构简洁明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祠堂是中国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常言:“皇族有太庙,百姓有祠堂”。古徽州百姓聚族而居,出于敬宗收族的需要,每个百姓都建有规模不一的祠堂。祠堂分宗祠、支祠、家祠三种,其中宗祠规模较大。世孝祠建于1801年,是鲍氏家族用以专门供奉孝子牌位、教育后代修身的祠堂。</p> <p class="ql-block">敦本堂正中悬挂着鲍氏祖先画像,为后世子孙之楷模,受后代敬仰和膜拜。堂内还有保存完整的鲍氏宗族管理制度的碑刻,是鲍氏为宣扬祖德佑启后人所立。堂内的《嘉庆上谕三道碑》更是充分显示了当年棠樾鲍氏家族的显赫。供奉祖先宗族议事的祠堂全国比比皆是,单独为孝子修建的祠堂在国内实属罕见,由此可见鲍氏重视孝道和以孝治家的观念。</p> <p class="ql-block">敦本堂坐北朝南,三进的祠堂共开五间,全部采用木质结构建造,用银杏木为柱,樟木作梁,结构简洁明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砖、木、石徽州三雕一应俱全,雕饰不繁,朴素大方,处处透露出儒家学说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鲍氏祠堂全部采用木质结构建造,木雕工艺极为精湛,布置精致大方。</p> <p class="ql-block">歙县棠樾村除有一座鲍氏支祠,还建有一座女祠。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封建社会男为天,女为地,妇女地位低下,因此鲍女祠无论是规模还是气势均不如男祠宏伟。</p> <p class="ql-block">女祠构架宏大,进深48.4米,面阔16.9米,三进两天井,五开间。其规模超过男祠。门楼为砖雕精致的拱门,门厅外有栅门、八字墙,大门前有抱鼓石一对。</p> <p class="ql-block">女祠位于牌坊群西头,名为“清懿堂”,取“品行清白,懿德美好”的意思。嘉庆年间,鲍氏二十四世祖鲍启运“遗命其子有莱建女祠”,于是在与男祠相向处,建造了一座从南朝北的女祠,其坐向是借《易经》中的“田乾女坤,阴阳相悖”的哲理而设计;古人又认为“焉得萱草,言村之背”,背,即北堂,历来为母氏居地,坐向朝北,意在颂扬母恩母德。</p> <p class="ql-block">中进深入步架,上有拱形轩顶,“清懿堂”匾额高悬,另有一方“贞烈两全”匾额,为清代曾国藩手书。</p> <p class="ql-block">天井下有蓄水池,廊屋环匝,檐柱皆石质,轩敞宏丽。檐间铺作平板枋上有一组仿明枫拱,誉替、梁驮、外檐柱撑皆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后进寝堂天井为深池式,两旁有廊庑,沿石阶通享堂。寝堂龛座上,供奉鲍氏女主牌位,将棠樾鲍氏贞节烈女,按世系顺序排列,让后人顶礼膜拜,四时祭祀,奉为楷模。</p> <p class="ql-block">在封建社会里,男为天,女为地,妇女的地位是绝对低下的。为了做到克勤克俭,恪守孝道,完成大礼的孝道,许多妇女“功名成就”面成了烈女和贞妇。其实这都是对妇女精神的一种压迫和对幸福生活的剥夺。</p> <p class="ql-block">据《民国歙志》载:棠樾鲍氏贞节烈女明清两代达59人之多。有的独自守寡,拉扯大年幼的孩子;有的恪守妇道,孝敬着夫家父辈;有的任劳任怨,支持着徽商的发展,但无一例外地都是以牺牲自己的情感、生活为代价的。</p> <p class="ql-block">棠樾的民居也很有特色。从世济桥到济穷仓,从坪头掌书园到花墙,从鲍氏老屋到鲍氏始祖墓,从慈孝门到棠樾中街,这些被保护完好的文物古迹,不仅记载了当时棠樾家族的兴衰史,也饱蕴了徽州文化的宝典。</p> <p class="ql-block">在棠樾村,从鲍氏祠堂到棠樾牌坊群,棠樾村的文物古迹均保存完好,为游客了解徽商发展的兴衰史和徽州文化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此鲍氏祠堂也和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景点,成为歙县极具看点的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鲍家花园”清咸丰元年至同治三年间(1851年—1864年),鲍家花园因太平天国战乱部份受损。2001年黎坚先生投1.6亿人民币,在原址上复修重建鲍家花园,经过三年建设,修复后自鲍家花园现占地360余亩。“鲍家花园”国家5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子景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景区以徽商宅第园林为背景,以徽派盆景为主题,荟萃了国内外各流派盆景之精华,融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于一体,规模宏大,是徽文化的杰出代表。</span>“景区布局”鲍家花园是中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和盆景观赏地,以园林景观和盆景展示为主,有水面80多亩,盆景展示场地80亩,收藏有全国各地盆景佳作6000多件。鲍家花园与苏州拙政园、无锡蠡园并称“江南三大私家名园”,被誉为盆景之“绝唱”,园林之“离骚”。</p> <p class="ql-block">鲍家花园景区以徽商宅第园林为背景,以徽派盆景为主题,荟萃了国内外各流派盆景之精华,融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于一体,规模宏大,是徽文化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鲍家花园内的盆景大多以枝干虬曲的木本植物为培育对象,树桩大而奇,造型精巧奇美,倔傲刚劲,也不乏小巧玲珑型,充满装饰美感。与徽派盆景以徽梅、徽柏、黄山松、罗汉松为主不同,鲍家花园的盆景园,以山石为主,草木为辅。</p> <p class="ql-block">鲍家花园以徽派盆景为主题,园内有精彩绝伦的盆景,造型各异的山石,奇妙名贵的花草藤木,融于亭台楼阁中;兼容并蓄,收苏派、川派、湘派盆景造型精华于一园,被誉为“东方园林之母”。</p> <p class="ql-block">“徽风园”鲍家花园内的园中园,名“徽风园”,占地面积50余亩,集中展示了不同风格的盆景作品2000余盆,收藏名家名作120余盆,有许多盆景曾获得国际、国内盆景大赛金奖。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古徽派的游龙梅、川派的弯拐银杏,岭南、徽、鄂等不同风格的树木盆景,还可看到现代最具诗情画意的山石盆景、树石盆景。</p> <p class="ql-block">此外鲍家花园的游玩景点主要有“盆景园”、大草坪、入口广场、广场鸽、徽文化展示馆、四季花园、乡土花园、茶园坡、松林坡、观鱼池、垂钓湖、经济水生植物园、游船码头、山石瀑布、盆景培育基地、陶吧、茶楼等。</p> <p class="ql-block">国内最长的树石盆景《江山如此多娇》就陈列于徽风园“沁芬轩”前,它以其自然清新、神形兼备、树石交辉的新貌吸引了数十万中外游客驻足留念。</p> <p class="ql-block">该园内代表作品有“南国风情”“南国风情”“徽州人家”“天上人间”“岁寒三友”“一代天骄”等。</p> <p class="ql-block">“南国风情”鲍家花园的镇园之宝为“南国风情”。该作品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型古榕盆景,曾获“99昆明世博会金奖”。“南国风情”,枝杆高1.28米,冠幅达2.8米,是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型古榕盆景之一,已有二百多年的培养史。树体虽高不足四尺,但给人古木参天、荫泽四方的清凉之感。遒劲交织的榕根融为一体,共同铸成庞大稳固的根盘,象征万众一心,江山稳固。苍翠的叶冠呈不等边三角形,蕴变化于统一,繁茂祥和,寓意繁荣昌盛,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枯木逢春”这是一株极大的古银杏树桩,距今己有1200年历史,原树冠占地约半亩,树高数十丈,后毁于战乱。然主千基部却倔强存活并萌发枝条,鲍家花园修复时,留住新萌枝条并精心培植,成为今日之银杏丛林。正是“战乱园林遭厄运,如今古木又逢春”。</p> <p class="ql-block">“黄山风骨”粉墙照壁之前,一抹缓丘,几组黄石阵列有致,士数株青松,参差高下,斜直相间,构成一幅惟妙惟肖的松石图:体现了任凭风浪起,何畏风雪侵,坚韧枝干担千钧,青绿枝叶展风情的黄山风景。</p> <p class="ql-block">鲍家花园收藏盆景作品近万盆,名家名作有当今盆景之父、著名盆景艺术家贺淦荪的力作30余盆,为国内盆景园收录其作品之最;有刘传刚、谢克英、陈日生、赵清泉等大师的作品300余盆;其中,中华第一榕“南国风情”四次获世博会大奖。</p> <p class="ql-block">鲍家花园盆景品类齐全,代表作品有冠幅达2米的“南国风情”、山水组合“徽州人家”;还有“天上人间”“岁寒三友”、台湾名贵珍珠罗汉松“一代天骄”等。</p> <p class="ql-block">歙县徽派盆景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棠樾老街</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9日前往歙县游览巍峨高大庄重威严的七座棠樾牌坊群和被誉为东方园林之母的鲍家花园及徽州古城【小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