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回忆:祭蒙毅

海在呼吸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今天是清明节日假期最后一天,拿一篇写于前年疫情期间的老文,配上自己所藏的照片发出,权作对于战友的纪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67年8月,十名女兵回国前到烈士陵园向烈士们告别</b></p> <p class="ql-block"><b>当年的烈士陵园</b></p> <p class="ql-block"><b>位于越南太原市灵山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月14日17时40分,看到杨宽让战友微信“蒙毅战友于今晨不幸逝世”,难以相信,随即问“真的假的啊?”因为一月前刚与蒙毅通过电话,她说收到了寄去的书,还说了许多近段祭扫援越烈士的情况。当我问及近来身体怎样时她说有点忙不过来,我即劝她多找年轻人接着做,她答应并说已经有好几位年轻志愿者一同来做了,只是年轻人有些不稳重易出错。还举了个青年路客(Luke)翻墙进烈士陵园被越方抓了的事,说话间依旧朗朗笑声不断,底气十足,谁能想这么快就走了呢?不大会儿,山东援越老兵原空军高炮三十一支队的张传俊也告我蒙毅走了,说是一志愿者通知他的。我再跟老杨通话,他说已与蒙毅女儿通话,的确是因病突然去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是第七天了,该落笔记述下蒙毅的故事,以示祭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想初识蒙毅,是在2005年她们发出倡议要去越南祭扫烈士墓时,距今18年了。那年5月桂林的10名援越女兵牵头,组织六十二支队援越老兵去越南为战友扫墓,我因病卧床住院无法成行,便邮件联系,开始是阳继岚大姐和我通信,9月底她们从越南回来,又托陈玉久老战友带来她们编印的画册和祭扫陵园实况录像,并由蒙毅把陵园每座烈士墓的照片逐一网传给我,自此结识了蒙毅。随后她又陆续发来了供编写军史文集《钢铁天盾》所用的《难忘岁月——秘密赴越作战的中国红卫兵》《青春无悔》等文稿,直到年底。这大半年的未见面网上传书,使我认识到蒙毅大姐是位关爱战友珍视历史情系烈士的热心肠战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2005年6月她们为祭扫先打前站,看到陵园正在修缮(蒙毅摄)</b></p> <p class="ql-block"><b>陵园烈士墓,后来她拍下了所有烈士墓</b></p> <p class="ql-block"><b>2005年9月祭扫时的陵园主碑</b></p> <p class="ql-block"><b>2005年9月祭扫现场</b></p> <p class="ql-block"><b>向烈士们献上家乡的江河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6年5月,她只身来东北向烈士亲属介绍陵墓情况和寻访援越老战友,跑了丹东沈阳抚顺凌海等地。在沈阳她与我见面时说:“去凌海见一位烈士母亲,到后几位战友在车站外蹲在路边等候并说那位烈士母亲前两天已经去世,这事说明我们来的晚了,烈士亲人最后也没能看到烈士的安葬地和陵墓,真是很遗憾,很揪心!”她在沈阳几天,我陪她走访了袁守范师长、野战医院邱凤林院长、师文艺宣传队景铸九队长,还看望了正在住院的史新德政委、杨荣科医生(后任军区卫生部长)等当年援越时的老首长老战友,每到一处她都介绍去越南扫墓情况和桂林的十位女兵情况,述说对当年援越战地生活和对老首长老战友的怀念之情。当我问她住在哪里时她笑了,说没住旅店宾馆住在陈玉久刚装修好的一套新房子里,抱床被褥就在地板上睡。我这才知道她们经济并不宽裕,是自费去越南扫墓而且她来此也是自掏腰包。其执着的战友之情和开朗乐观的精神着实令人钦佩。</b></p> <b>在沈阳同老战友们一起看望当年援越时的支队长</b> <p class="ql-block"><b>请来的电视台摄像师吴学钦在拍照</b></p> <p class="ql-block"><b>老战友杨荣科虽未能亲往,也写来了悼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年年底,她又在桂林十位女兵的班长莫少兴带领下,为援越铁道兵老兵林意洲自筹自建的中山市红色军事文化博物馆制作了《历史的见证永恒的记忆——高炮62师援越抗美纪实》展板,后来还参加了开馆仪式,把当年铁道兵工程兵高炮兵在越南战斗的史实忠实记录并展现出来。</b></p> <h5><b style="font-size:18px;">左二起:陈惠荣、莫少兴、宋江滨、蒙毅在中山红色军事历史博物馆</b></h5> <p class="ql-block"><b>2006年与战友在老战士歌咏大赛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7年9月,她们又张罗了第二次赴越祭扫活动,这次我和沈阳抚顺十几位战友及烈属同去。那天凌晨一两点钟我们一下飞机就看到蒙毅在出口接机,然后送我们入住宾馆,那一天接机接站她团团转,直到接上最后几位,陆续到来的有黑龙江陕西河南安徽湖北北京一共60人。晚上开会完善组织,选出秦志学为团长、郑若杜烈士遗孀杨淑贞教授和杨宽让为副团长,宣布了注意事项和分工,她为领队导游负责对外联络、陈惠荣宁如兰两位桂林女兵随同服务。另有广西电视台的两组记者也跟随采访记录。入越后在前往河内半路上,蒙毅接到大使馆武官助理电话,说北京来电话说你们在友谊关又列队宣誓,又前后摄像,动静有点大,问此行还有什么意思,原定邀请武官聚餐和参观大使馆可能有变。蒙毅赶紧回答就是参战老兵重温当年及烈士亲属们缅怀烈士祭扫陵园,别无它意。遂使对方打消顾虑,到河内后依旧按原计划实行。在河内我们瞻仰了胡志明陵墓、旧居、参观游览了军事历史博物馆及古迹,晚上聚餐时张武官及助理同来参加,应允第二天请大家到大使馆做客。9月9日那天我们去太原灵山陵园祭扫,然后又寻访了钢厂电厂大象山等昔日战地,行程圆满回到南宁。随后的总结会上,大家特别是烈属们对蒙毅等人的辛苦服务表示感谢,她说事还没完,要尽快把影像做成节目播出以告慰烈士。不久,电视台记者组编出一集短片播了,可长片未播,于是她又自己动手编辑了一部《血铸的友谊永恒的怀念——援越老战士访越纪行》,做成光碟,后来又推荐给凤凰卫视,被做成两集专题片播出。她翻录制碟或邮寄或托人捎,分发各处给大家。为了整这些影像资料,她在和我QQ聊天时让我看她的电脑,里面加装了三四块存储硬盘,“请人来指导我做DVD,要不容量不够做不成哦”,还是乐呵呵地说。</b></p> <p class="ql-block"><b>当年女兵们一起迎接来祭扫的烈属和战友(前左三)</b></p> <p class="ql-block"><b>祭扫团大部到齐时在南宁车站合影(前右二)</b></p> <h5><b style="font-size:18px;">蒙毅(前左蹲者)同大家在灵山烈士陵园</b></h5> <p class="ql-block"><b>越南当地领导也随我们祭扫并向烈士们献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多次赴越同时她还认真核对各陵园的烈士名录,忙不过来就联手其他援越老兵和年轻志愿者一起做,先后写下《各部队烈士陵园一览表(新)》《各陵园安葬烈士情况一览表》《需要核对的 安葬在国内烈士陵园的援越烈士名单》《需要修改的烈士名录》数份报告,订正原烈士名册。2009年10月她将这些报告交给我驻越大使馆,在给大使馆的信中写道:“这几年我们几位老兵和南宁一位叫路客的网友自费赴越,几乎将所有在越的中国烈士陵园都拍了照片(除了巴敦、荣市、志灵、仙山、孟申这几个陵园没有跑到外),一个一个墓碑拍摄,共有一千多张。”“如果在整理中国烈士陵园的工作中,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不用客气,只要一声召唤,我一定全力以赴。以尽老兵的一点心意!”大使馆武官处在看到她的报告和提出的4点问题之后同意“以她订正的为准”,还在武官换班交接时把她作为一项内容。十几年来武官换了七八茬,几乎每一任都和她关系密切,称之为“老兵大姐”。</b></p> <p class="ql-block"><b>应邀到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参观</b></p> <p class="ql-block"><b>大使馆赠送给烈属们的烈士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几年她名声在外,许多烈士亲属和援越老兵都找她联系返越扫墓之事,她也不知疲倦地陆续接待了几十个祭扫团,陪同众多寻亲烈属往返赴越,走遍越南北方的各个烈士陵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9年5月她作为“中国援越抗法抗美顾问、老战士代表团”一员出访越南,受到越方官方礼待。当和一位越军军官握手时对方笑道:“我认识你,在凤凰网上见过。”</b></p> <p class="ql-block"><b>她随我国代表团参加越南国庆节时的合影照片(前排中间)</b></p> <p class="ql-block"><b>越共常务书记张晋创接见我代表团时与她握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5年9月,凤凰卫视要做一组寻找海外英烈的节目,又找到她,请其组团赴越祭扫以供采访,这样她又把手头要去扫墓的烈士亲属集中起来,组织了一个包含有空军陆军铁道高炮各部的返越祭扫团,由第三次返越祭扫的杨宽让任团长,依旧计划在9月上旬赴越。此外电视台记者张宁还要采访沈阳的张国真和朱魁元烈士家属,蒙毅转告我提前通知到。祭扫团此行在越南共走了4个烈士陵园并寻访了数处战地旧址,找到当年朱魁元烈士救起的越南老人后代,还同越方友协、退伍军人委员会等座谈联欢,照例应邀去大使馆参观。当看到陵园环境更美、纪念碑更高,而蒙毅已生出丝丝白发步履略显蹒跚时,来自陕西山东河南辽宁吉林的援越老战士和十几位烈士亲属们一致对她所做的努力称颂感谢。后来凤凰卫视又制作了《中国秘密部队援助越南千余军人埋骨他乡》、《越南祭》和《我的哥哥在越南》专题片,于2016年4月起在“凤凰大视野”“我们一起走过”栏目播出。《越南祭》片尾,主持人姜楠说道:“从2005年去越南扫墓至今,十年的时间过去了,65岁的蒙毅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曾经和她一起的老兵谢雄威前两年因为健康原因退出了这个活动。蒙毅一直在考虑有一天她带不了队了,那些还没有去过越南扫墓的烈士家属,他们的愿望将如何实现呢?这个问题她一直还没找到准确的答案。”</b></p> <p class="ql-block"><b>2015年9月再一次祭扫时虽力不从心,仍然走在队伍前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行文至此,我在资料素材中突然发现蒙毅发来的两页当年他们红卫兵长征队里大学生北京工业大学黄启福日记:1967年的今天即1月21日,是他们27位红卫兵请求上越南抗美前线,接到周总理办公室复电同意安排他们到援越部队中锻炼的日子。两天后他们便随援越高炮六十二支队出关入越,经短暂培训,17名北京各大学的广西籍男生下到战斗连队,10名桂林女中学生则到宣传队和医疗队,开始军旅战地生活。正是56年前的这份总理复电,让蒙毅成为众多援越烈士的战友,在人民军队大熔炉里和异国他乡战火中滋生出关爱战友尊重烈士的感情。她把这感情铭刻在心直到终老。几十年过去,世间变化无穷,可她敬重烈士服务烈士的初心未变,她以自己的行动完成了为国为民为战友为烈士的夙愿。</b></p> <h5><b style="font-size:18px;">当年北京工业大学学生、红卫兵长征队员黄启福日记</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去年春夏疫情期间,蒙毅告我说找到了新方法祭扫烈士墓,就是委托给一位叫春宝的越南女孩去做,若再有烈士亲属要去祭扫,可以根据她整理的名录陵址让春宝逐个落实,并说她已经安排了到太原灵山六十二支队烈士陵园代祭这事。没多久,她发来春宝姑娘从老街出发去灵山祭扫的实况视频,当我说要资助些费用时她说“用不着,没多少钱我自己就解决了。”还说“以后可以让烈士亲属们用这个办法为亲人扫墓,既经济又便利。”看来她心心念念的还是祭扫烈士这桩事,其情之深心之诚可见一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在带祭扫团游览下龙湾时的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咦唏!今天再想起这些,怎么也不会想到她会这么快的撒手人寰离开我们,可恶可恨的病毒竟如此无情,让好人早逝好事中断。希望蒙毅在天堂之上与烈士们为伴、继续其为烈士服务的事业,也希望她的梦想后继有人、烈士的英名业绩永为后代所景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安息吧蒙毅战友,相信你含笑天地间人生无悔无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1月22日17时于深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