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畅游天下名山 七十八、绵山</h1> <h1>关注公众号:“重新爱”情感</h1> (一)<br>山西太原美绵山,葱笼嵯峨万壑环,<br>国家旅游风景区,清明佳节此发源。<br>介公携母隐居处,割肉重耳解饥难,<br>倡导天地君亲师,大道思想千古传。<br> (二)<br>绵山葱笼万象生,峭崖绝壁悬空明,<br>殿庙宫观轩廊榭,亭台楼阁古营门。<br>城池寨墙牌房立,雕梁画栋建筑群,<br>尤似考古博物院,更有大道传后人。<br> (三)<br>绵山苍峦烟雨蒙,壑谷叠嶂映长空,<br>龙头寺矗龙脊岭,李姑岩观大罗宫,<br>天桥眺望一斗泉,朱家凹瞅巍云峰,<br>栖贤藤谷水涛沟,正果寺岭祭介公。<br> (四)<br>世外桃源水仙沟,庶饶清翠染中州,<br>牛角挂书莲花峰,五龙飞瀑弄漩流,<br>子月峰峭刀劈石,水帘洞内雄狮吼,<br>仙女坐龟碧溪钓,知章诗公醉老酒。<br> (五)<br>绵山古刹云峰寺,建于三国曹魏时,<br>供奉真神介子推,真佛空王佛像立,<br>迪公鸾公志超洞,毗卢玉皇五龙祠,<br>唐宋元明碑刻塑,上古文化论价值。<br> (六)<br>绵山峦野万壑红,古刹参差吻长空,<br>龙脊岭翠李姑岩,玉皇阁殿大罗宫,<br>子推忠孝传千古,晋王唐皇敬介公,<br>众多山人拜仙来,忠孝精神抚华中。<br> (七)<br>绵山峦峰隐烟云,天地君亲师人伦,<br>侠肝义胆忠孝勇,大道思想抚乾坤。<br> (八)<br>绵山多秀景,万壑露清新,<br>割肉救晋王,生死孝母亲。<br>中国寒食节,华夏有清明,<br>大道思想在,天地君师亲。<br>紫气蓬莱娇,瀑泉起雷鸣,<br>玄观寺庙幽,飞鹤传啼声。<br>介子山中隐,论道悟人伦,<br>精神传千古,华夏万代春! 绵山的地理位置:绵山地处山西太原盆地西南端、太岳山北侧、汾河南畔,绵延百里,西入灵石县,南与沁源县毗连。最高峰海拔约2567米,是国家5A旅游景区、山西省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有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地界,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br> 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 <br> 绵山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绵山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br> 绵山有十四个大景点,三百六十余个小景点。人文景观有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有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等。<br> 绵山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晋文公回国为君后,介子推携母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子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山田改介推田,阳县改为介休县,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br> 绵山早在春秋时候便有了道家的活动。介子推作为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身体力行道家清净无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朴素思想。在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中,介子推已被尊奉为道家神灵。<br> <br> 绵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石桐水,即绵水,出介休县之绵山,流经石桐寺西。石桐寺即介子推之祠。后人们到绵山寻幽探古,访贤求道,凭吊先哲,更使绵山道家的活动日益兴盛。<br> 绵山由震旦系和前震旦系、奥陶系、寒武系构成,是大地被海水淹没后沉积石灰岩、白云岩、沙岩等,山体继续上升,谷地相对下降,继续接纳物质堆积,沉降速度大于堆积速度而形成。为侵蚀构造型石灰岩高山区,属新构造运动强烈上升的侵蚀构造类型。<br> 绵山地下水,主要储存于石灰岩裂隙溶洞,不仅沟中有泉流,山顶有茶坊沿、李姑岩、五龙寺、半山腰峰房泉、龙池、一锅泉,山根冀家庄等处都有泉水。真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绵山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日照充足,夏季雨量较多,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多有瑞雪。四季景色各异,皆宜游览,尤宜冬日雪霁。<br> 绵山毓德堂是供奉“天地君亲师尊位”的神圣殿堂,建于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建。意在告诫世人遵循天地君亲师之道,用介之推的“忠孝仁信、礼义廉耻、慈俭温良、谨让谦和”箴言教化天下。唐李世民曾两次幸临绵山,朝拜介之推。张良、魏征、文彦博、刘伯温,都留下“治国必须厚德、人伦道德尊卑有序,纲常有法”的哲理名言。<br> 绵山毓德堂右侧为祭母文、祭社稷文、玄宗皇帝祭天地文,左侧为神宗奠玉皇大帝文、秦王出师告天地文、太宗皇帝祭介山文。这些都体现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对天地君亲师的崇拜理念,在此得以传承和延续,显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和谐社会理念。 绵山的主要景观:绵山有龙头寺、毓德堂、关帝庙、真武庙、南天门等名胜古迹。还有龙脊岭、唐营、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白云洞、洞神宫、云峰寺等景观。<br>还有《叶剑英元帅论绵山》《左传·介子推不言禄》、屈原《九章》、宋廷魁《绵山赋》、唐太宗御制诗碑等,这些石刻是领略绵山厚重历史文化的主要景点。<br> 绵山龙脊岭:位居双龙交汇的背脊而得名。展现唐代军事文化和道家养生文化。有龙抬头、龙涎泉、龙须瀑、介子推母子巨型雕像、真武殿、八卦园、仰止亭等二十余处景点。子推母子塑像生动传神。<br> 绵山唐营:是国内唯一留存的唐代古营。有督战台、插旗石等历史遗迹,展现唐秦王李世民当年布兵督战的场景。 <br> 绵山山幽地灵吸引众多仙家、圣人于此修行布道。有伯子常、彭祖、子乔、华佗、汉钟离、吕洞宾、陈抟等历代古贤的修行洞十余处,是最古老的养生地。<br> 绵山李姑岩:也叫皇姑岩,位于龙脊岭西侧,是国内罕见的皇姑出家胜地。有天然巨型岩洞,庙殿建为上下两层,依山筑阁,别具特色。有皇姑殿、释迦殿、关帝殿、都龙王殿、罗汉堂、三身佛殿等名胜。相传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妹长昭公主随驾礼佛,至此结庐,焚修有年,卒登觉岸,显灵助人,后人在此塑其像祭祀。<br> 绵山蜂房泉:又名圣乳泉、母奶头,是罕见的自然奇观,是中国仅有的悬泉。悬崖绝壁上数十对苔藓茸结的石乳,乳汁如珍珠断线,滴落池中叮咚作响,宛如琴弦弹奏出的山水清音。有望峰门、五龙朝母殿、四海龙王殿、三皇阁、五岳殿、妈祖殿、圣母殿、八仙洞、上善若水牌楼等遗迹。<br> 绵山大罗宫:俗称“中岩”。大罗宫依山而建,层楼杰阁,画栋雕梁,金碧辉煌。由十三层组成,总高一百一十米。大罗宫主殿有讲经坛、混元殿、群仙殿、灵霄殿、三清殿、财神殿、救苦殿、元辰殿、三官殿、五老君殿、斗姆殿等诸殿。展厅内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精品彩塑,被称为“山西的敦煌”。藏经阁有藏书之最,称天下道家第一宫观。<br> 绵山白云洞:大罗宫旁岩上有一天然石洞,夏日常有白云飘出,故称为“白云洞”。洞旁建一草庵,叫白云庵。庵内的《金刚经》石刻,为唐代遗留的稀世文物。<br> 绵山天桥:有千余年的历史,悬于危岩上。每逢雨过云涌,人在桥上过,云在脚下飞,使人平步青云,飘飘欲仙。有洞神宫、祖师殿、七真殿、水母殿、悬空长廊和回头看柏龙、兔桥、须弥石等名胜。有孔明和张良等人的修行洞。还有中国古代最险绝的军事堡垒石勒寨,地势险峻,易守难攻。<br> 绵山洞神宫:是唐武德三年,唐太宗李世民为感神恩,于贞观十六年降诏重修。宋、元、明、清官方和民间先后增葺。1940年遭日军焚毁,1998年在原址扩建。绵山一斗泉:是天然生成的石泉,仅仅能盛一斗水而得名。传说很久以前绵山缺水,元始天尊云游至此,用拂尘醮东海之水,往绵山洒了几点,绵山便出现了很多泉水,最后一点滴在此处,形成一斗泉。<br> 绵山朱家凹:在元代末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在这里修行,祈祷上苍保佑儿孙富贵。结果他的儿子朱元璋的在灵宝天尊的庇佑下,统一中国,当了皇帝,建立大明王朝。在洪武十八年派皇十七子朱权来绵山谢恩,大兴土木,修葺洞玄宫,这就是朱家凹的来历,是一处“圣迹”。<br> 绵山云峰寺:原名抱腹寺,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高僧迪公经营始建,距今一千七百余年。分上下两层,有二百余间殿宇。有毗卢殿、玉皇阁、空王殿、五龙殿、迪公洞、鸾公洞、志超洞、五龙松、铁索岭、《大唐汾洲抱腹寺碑》等四十余处。寺内供奉有真神介子推、真佛空王佛。寺内有唐、宋、元、明碑刻、雕塑,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br> 绵山铁索岭:是最古老的攀崖铁索栈道。铁索岭的铁索和下方云梯悬挂于唐代之前,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当年登山的一条险径。有清光绪三年皇帝所赐“慈云法雨”御匾,有当代著名学者邑人张颔所题“抱腹栖云”的匾额。<br> 绵山正果寺:寺内有十三尊包骨真身像,虽历经千年而骨架完好,颇有灵气,是研究绵山历史文化和地理气候的重要文物。有通天云衢、五龙松、弥陀殿、圣母殿、观音殿、三大士殿、送子娘娘殿、五龙殿等,神奇灵验。<br> 绵山灵应塔:明七层暗九层,高达六十九米,高出云霄,巍峨壮观,是中国高山寺院中最高的佛塔。封侯亭是当年文彦博宣旨诰封介子推为洁惠侯时所建,构思巧妙,工艺精湛,具有皇家园林之气,亭内有宋神宗的圣旨碑刻,弥足珍贵。<br> 绵山介子推:介公岭是介子推的隐居地、焚身地和享祀处。有哀号坡、绵山碑林、神仙石林、一掌山、呼介石、子母石、莲叶泉、白鸦山、如意泉、鱼龟山、避火洞、思烟台、足下亭、介公岭、柏树岭、介公墓、慑神石等景点。介公墓建于柏树岭中央,居高临下,放眼眺望,古代晋国山川尽收眼底。古墓依山而建,有元、明、清历代墓碑数通。介神庙坐落在石窟中,是中国最大的石窟祠庙。<br> 绵山水涛沟:绵山秀色,首推水涛仙沟。有:五龙树、五龙飞瀑、莲花峰、仙箓榜、子月峰、刀劈石、雄狮瀑、水帘洞等;有仙女坐龟、碧溪垂钓、牛角挂书、知章醉酒等雕塑。有奇瀑五龙飞瀑、五龙潭;水帘洞为修生养性、辟谷成真的第一洞,为历代高僧、高道闭关、闭谷的修炼场所。<br> 绵山古藤谷:俗名“西水沟”,是唐代著名宰相令狐楚创办静林书院之地。谷内古藤缠绕古树,形成似伞、似尾、似洞、似桥、似网、似宫等藤景奇观。众多历史名人来此游览,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题留石刻,有唐玄宗、令狐楚、文彦博、贺知章、张煊等的手迹。 绵山的主要特色文化:主要有自然地理文化、清明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特色文化。<br> 自然地理文化:绵山位于山西省的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面积巨大,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底蕴。绵山地势起伏,高低错落,葱茏森林,覆盖整个景区。山间小溪潺潺流淌,清澈见底,鸟语花香,给人宁静。云雾缭绕的山峦,更是美得仿佛如仙境。春季万物复苏、绿草如茵;夏季郁郁葱葱、凉爽宜人;秋季金黄,美不胜收;冬季银装素裹、风景如画。各式各样的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画廊。绵山小溪更是这片土地的灵魂之一,顺着山势奔腾而下,形成美丽的瀑布和清澈见底的池塘。水景给人宁静和清新,让人心旷神怡。潺潺流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神秘,自然地理文化独特。<br> 清明文化:绵山是中华清明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寒食节的发源地之一。绵山从古自今传颂着介子推被焚的故事,在中国悠久的民俗文化中,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只有两个:一是清明寒食节,为缅怀晋国大夫介子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在最困难的时候,随臣介子推“割股奉君”。十九年后,重耳返国为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赏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认为自己顺应天命辅君复国,不愿再同那些邀功争赏之人同朝为伍,便携老母隐居到介休绵山之中。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便亲自来到绵山寻而无果。文公无奈,下令一面放火烧山,本想把他逼出来,但是,奸臣却故意陷害,四面烧山,直到大火熄灭,才发现介子推母子相拥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br> 为了悼念介子推,文公下诏,在介子推忌日,禁烟寒食。以寒食寄托哀思,是为了怕引火再烧了绵山。另一个是五月端午节,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五月端午屈原死难日乘龙舟往汨罗江丢粽子一样,是为纪念屈原,也怕鱼类再糟蹋屈原的躯体。这是人民群众怀念所爱历史人物的最好方法。同一时期的两位贤哲,一南一北,双星辉映;一水一火,赴义成仁;一江一山,永载史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时期寒食节已经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寒食节本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但发展到唐代后期,逐渐演变为一个节日。寒食节历经两千多年,最终发展为四海同祭,生者展孝,祖先享食的盛大节日。绵山有专门致力于清明文化的研究中心和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与清明节有关的文物和资料,展示了清明节的起源、历史和传统习俗等。 建筑文化:绵山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成为充满历史底蕴的胜地,绵山拥有多个古老的寺庙建筑,同样也是中华佛教文化的重要据点。在这些古老的寺庙里,可领略到佛教文化的瑰宝,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寺庙的建筑风格独特,古朴而庄重,给人安宁和庄严的氛围。寺庙内的佛像金碧辉煌、丰神俊朗、让人肃然起敬。绵山的乡村地区,民风淳朴,村落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古老的寺庙建筑和清明文化博物馆,建筑特色独特。绵山还有众多古代文学名人的题字和碑刻,这些石刻记录着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传统的农耕文化、民族风俗、民间艺术表演、传统工艺独特。绵山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古城墙、寺庙宫观、古民居丰富多彩,宁静和谐,历史悠久。<br> 饮食文化:彭祖养生药膳:绵山彭祖,即彭铿。据考察彭祖年轻时曾在绵山龙脊岭修行多年,期间常食用绵山黄芪、黄精、党参、柏籽等,因而活了八百岁,成为中国历代最长寿的人。彭祖倡导美食、养生、药膳,是气功导引第一人,创出了天下名宴彭祖养生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烹饪先师。彭祖养生宴历经四千多年演变、发展、充实,最终成为绵山的著名风味宴席之一,是目前国内历史悠久、品种较丰富的特色养生宴。介公宴:西晋末年,朝纲腐朽,诸侯割据,石勒在绵山建寨起义。石勒称帝后常常用此宴宴请大臣,成为众臣常食的美味佳肴。开元御宴:“开元御宴”是闻名三晋的绵山名宴,始于唐代。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上绵山朝拜,县令在绵山一饭庄接待,菜肴鲜美,风味独特,厨师唐皇很高兴,便求赐名,唐玄宗脱口而出,“就叫开元御宴吧”。之后,凡上绵山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要品赏此宴,流传至今。 农家宴:东汉永兴年间,郭泰联合三万名太学生抨击朝政黑暗与腐败,为款待老友,郭泰特地在绵山一馆舍备下一桌农家宴,绵山杂食,香气飘逸,乡风野趣,令朝廷大员们啧啧称奇,从此便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三晋名宴,至今,农家宴仍名扬天下。养元斋排骨王:清雍正年间,雍正皇帝为皇后做寿,宴请文武百官。范毓宾便向皇帝举荐介休名厨主持御宴,名厨果然不负众望,便成为御膳滋补佳品,也成为绵山独具特色的名菜。香辣鸡脆骨:此菜出自北宋元丰年间,当时有个叫马天来的介休书生,每天在绵山放牛看书,疲倦时就在佛香亭坐禅。后来赴京赶考,结果金榜题名,中了进士。好友刘绍先设宴接风洗尘,其中就有这道菜。马天来品尝畅饮之际,乘兴挥毫题“香辣鸡脆骨”五字相赠。后马天来官至国史编修,还将此菜制法带回京城,后被列入御膳宴菜。陈醋:绵山是陈醋的发祥地,绵山陈醋养颜美容,消炎杀菌,香味绵长,药味辣味、姜味熏味、八大系列,风味独特。保健醋、礼品醋,满是飘香。 绵山的交通指南:乘火车:乘火车(高铁)到太原或介休东站,然后乘车到介休汽车站,再换乘302路公交车到绵山。有绵山旅游专列可以直接坐到山顶。<br> 乘飞机:乘飞机到介休绵山景区,可选择飞往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然后乘坐大巴或火车前往介休。再转乘大巴或出租车前往景区。<br> 乘公交:介休市至绵山景区,可乘旅游大巴223路,转乘介休302路公交车到绵山。也可直接在太原或介休乘前往景区的大巴或出租车。介休火车站有绵山风景区旅游专车往返接站直达山顶景区。山上各景点均有旅游车往返接送。<br> 自驾:按导航搜索介休绵山景区即可,行驶至灵石口高速,沿路边指示牌再直行十分钟,便到绵山景区;可沿京昆高速灵石收费站出口至永吉大道至介秦线至绵山景区。 <h1>关注公众号:“重新爱”情感</h1> <h1>文字:原创<div>图片:网络 明谢原作者</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