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浦东牡丹园游

HYG

<p class="ql-block">牡丹园在浦东,离我的寓所交通很便捷,今天天气晴朗,气侯宜人,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我绝对是不能放过这踏青的好机会。</p><p class="ql-block">园门颇大,横着一块匾,题着"浦东牡丹园"五个大字,黑底金字,倒也气派。入门便见一条石子路,两旁植着些矮树,青翠可爱。</p> <p class="ql-block">来的正是时机,2025年牡丹节正隆重举行,园内人满为患。</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道弯,牡丹便赫然在目了。花确是好的,红的、白的、紫的,团团簇簇,开得极盛。花瓣肥厚,色泽鲜艳,在阳光下几乎要溢出油来。花蕊金黄,招蜂引蝶,忙得不亦乐乎。花下立着木牌,写着品种名称,什么"青龙卧墨池”、”二乔"、"姚黄"之类,名目繁多,我亦不甚了了。</p> <p class="ql-block">牡丹园的特别之处,首先在于它保留这样一片专为赏花而设的园林,近乎奢侈。园内六栋从浦东各镇迁移而来的古建筑,更是将时空的褶皱轻轻抚平。这些建筑并非仿古赝品,而是货真价实的晚清民宅,一砖一瓦都浸透着岁月的包浆。它们被小心翼翼地整体搬迁至此,重新拼装,如同将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其中景运堂原为陆家嘴陈氏民宅,三进院落,雕梁画栋;周浦的周家宅则是“的海派民居,中西合璧的风格诉说着上海开埠wJ文化交融。</p> <p class="ql-block">这些建筑与牡丹的相遇,恰似一场精心安排的“文化嫁接"。牡丹本为北方花卉,却在江南民居的映衬下展现出别样风姿。园内种植的牡丹品种逾百,从常见的“洛阳红“到稀有的“青龙卧墨池",各色花朵在黛瓦白墙间争奇斗艳。最妙的是那些百年牡丹,枝干虬曲如龙,花朵却娇艳欲滴,新与旧日、柔与刚的对比令人叹为观止。园艺师们更刻意保留了部分野生状态,让牡丹不是整齐划一地排列在花坛中,而是看似随意地点缀在假山、池塘边,颇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江南园林景观•仿古建筑、小桥流水、假山回廊,适合漫步休憩。•园内有“牡丹亭”“九曲桥”等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园内汇集6栋江南历史建筑,如清代乾隆年间的“景运堂”、浦东周浦老宅、中西合璧的喻氏民宅等,被誉为“活态老宅博物馆”•园林景观:融合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兼具苏式园林风格与海派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园内种植数十种牡丹,涵盖红、粉、白、紫等色系,核心观赏区集中在中央花坛及古典园林周边。•推荐搭配古风服饰拍照,背景亭台楼阁与牡丹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牡丹花海:品种规模:2025年牡丹节期间(3月28日 4月28日)展示43个品种、12大色系牡丹,包括珍稀品种如“初乌”“黑夫人”“蓝月亮”等</p> <p class="ql-block">日头渐高,游人蜂拥。有举着相机的,凑近花朵,拍个不停;有支起画架的,对着花丛涂抹颜色;更多的是举着手机自拍的,摆出各种姿态,与花争艳。牡丹无言,只是开着,任由人们评说、观赏、践踏其周围的草地。</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径缓行,忽见一株白牡丹,孤零零地开在角落,不似其他花朵那般张扬。近前看时,发现花瓣边缘已微微泛黄,显是开得久了。一只蜜蜂钻入花心,久久不出,想是醉倒在花蜜中了。</p> <p class="ql-block">奚氏民宅</p> <p class="ql-block">喻氏民宅</p> <p class="ql-block">一尺花园</p> <p class="ql-block">高氏民宅</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离开牡丹园时,夕阳为花瓣镀上金边。忽然明白,这座园子的珍贵,不仅在于它保存了濒危的古建筑和珍稀花卉,更在于它为都市人保留了一处可以安放诗意的心灵栖息地。在效率至上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这样一方天地,让自己暂时脱离线性时间的追赶,在花开花落间,体味生命的圆融与丰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浦东宝莲庵(又名井亭庵)是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行镇解放村的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庵堂,眦邻牡丹园。</p> <p class="ql-block">宝莲庵始建:明万历五年(1577年),初为供奉莲卧观音的道场,因庵前凿井建亭供行人饮水,得名“井亭庵"。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同治元年(1862年)两次焚毁,同治四年(1865年)由住持比丘尼坤真募捐重建 。1992年重新开放,1995年后由戒持法师、仁清法师主持扩建,现道场庄严,信众云集。</p> <p class="ql-block">• 相传明清时期,浦东沿海一带常受台风、潮灾侵袭,百姓苦不堪言。某夜,一位渔民梦见观音菩萨手持宝莲,立于现庵址处,称若在此建庵供奉,可保一方平安。乡民集资修建“宝莲庵”,供奉观音像,此后风调雨顺,香火渐盛。也有说法称,宝莲庵原为明代浦东某位陆姓乡绅的宅院。其女因情所困,自愿出家为尼,乡绅遂将宅院改建为庵堂,取名“宝莲”,寓意“佛门清净如莲”。庵内可能曾存明代碑刻或古树,成为后世寻访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 民间志怪:浦东濒海,旧传有恶龙兴风作浪。一位云游尼姑以法力降服恶龙,并取龙宫宝莲一枚镇于庵基之下,建庵以永镇水患,故名“宝莲庵”。庵中或曾有古井,被传为“通海之眼”,每逢旱涝,乡民便来祈福。</p> <p class="ql-block">• 近现代轶闻: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宝莲庵可能曾作为难民避难所。传说日寇轰炸浦东时,庵堂周围屡现奇异佛光,致使敌机偏离目标,百姓深信是菩萨显灵。此说虽无确证,但符合战时民间对宗教场所的神化叙事。</p> <p class="ql-block">:现存一进两厢房及东侧余屋,庵前保留明代古井及四柱石亭井水甘甜,曾为周边居民供水</p> <p class="ql-block">• 主要殿堂:包括天王殿(供奉弥勒菩萨、四大天王)、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与十八罗汉)、观音殿(金碧辉煌的观音像群)及后院佛塔。•独特装饰:大雄宝殿前四根龙柱雕刻精美,殿顶有“三龙戏珠”彩绘,建筑融合江南与福建风格。</p> <p class="ql-block">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名称由来:源自《妙法莲华经》,寓意观音救苦救难,庵内原供奉莲卧观音。</p><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与明代抗倭、清代航运保护相关,传说井亭由“飞来菩萨”携石柱建成。</p> <p class="ql-block">佛塔,顺时针绕三圈,积功积德,</p> <p class="ql-block">井亭</p>

牡丹

浦东

牡丹园

民宅

宝莲庵

园内

井亭

供奉

宝莲

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