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center;"><b>折菊寄哀思 雨落思故人</b></h1><p class="ql-block">——凤岗江中村“九龙”宗亲祭祀刘六公等祖墓</p><p class="ql-block">撰稿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p><p class="ql-block"><b>刘依目</b> 研究员(教授)</p><p class="ql-block">摄影 俊采星驰</p> <p class="ql-block"> 年年陌上生春草,岁岁清明思故人。杜牧经典的名诗《清明》,广为传颂。表面上是写清明时节的哀思,实际蕴含着深邃的浪漫主义情怀。诗人以"雨纷纷"描写了朦胧的江南水墨意境,缥渺春雨化作天地间的柔情笔触,将肃穆的祭扫场景点染成流动的画卷;行人"欲断魂"的愁绪与牧童"遥指杏花"的明媚形成强烈的反差,恰似水墨画中的留白技法——哀而不伤的底色上,忽然绽放出生命的亮色。</p><p class="ql-block"> 诗中自然界意象的清明雨、杏花,人文意象的断魂行人、牧童、酒家,时空意象的时令节、虚实交织的古村落。通过这三种意象描述,有了感官上的叠加,有雨的触觉、杏花的视觉、酒香的味觉与哲学隐喻,共同编织出清明特有的哀而不伤、死生相续的诗意世界┅┉</p><p class="ql-block"> ——题记</p> <h1><b> 思祖数百年</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宗祖维修公系”凤岗忠贤刘氏”大中房(建新镇刘宅村),系刘存十七裔孙。堂号”彭城”,或”彭城世家”;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十九年(1591年),二十二年(1594年),连续两年发生大旱,再遇两百年来极为罕见的洪涝。间隔三年,再次频繁的自然大灾难,叠加兵祸、动乱;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五月二十六日、八月六日,接连年内两次遭遇特大洪灾,在一连串天灾人祸的年景下,宗祖维修公后裔纷纷从第一迁居点螺江(螺洲镇)散迁居住各处。历经数百年。</span></p><p class="ql-block"> <b>看上风水地</b>。明朝中后期,初步形成纵横交叉草洲、泥滩洲;明末清初,蟹山洲的岛形由西向到东向,乌龙江潮水不断冲、堆积,岛洲形状相继露出水面;蟹山洲在岛上逐渐形成大小不一的洲型分布,禄家洲(六礁洲)、文山洲、方洲、橄榄岛、正蟹山、副蟹山、四十一头、春兴洲、派积、四十八份尾、塔礁洲等等,共有25多个岛洲,东向塔礁洲却因大岩礁凸出江面而闻名;蟹山洲,又称江中洲,因岛洲在乌龙江江中心而得名。</p> 旧称”对面洲”,古时属闽县内七里永庆里,闽县尚干镇西北面的乌龙江江中(祥谦镇);俯看蟹山洲呈葫芦腹状,由乌龙江奔腾水流沙泥淤积形成。蟹山洲,是六公子孙最早从蟹山洲东向,首先登上岛洲开发;当年的江中岛洲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亦可捕捞。她像待开发的处女地,期待着人们前往定居开发。<br> <b>族谱有记载</b>。《凤岗忠贤刘氏族谱》乙丑仲冬版记载,“谦六公善终安葬门口坛元前山麓,墓地坐东南向西北,得六马朝天吉穴”; 《凤岗忠贤刘氏族谱》江中村世次(2003年红版)记载,” 谦六公善终安葬门口坛元前山麓,墓地坐东南向西北,得六马朝天吉穴”。”祭未(2003年)春,由三十二世孙登赛召集发成、彬俤、顺利、莺俤、金梨等,率公后裔,集资华重修谦六公墓,铺上水泥,立下墓碑,公后裔必将人才层出,贤能子孙,繁衍万代”。<br> 2003年清明,由龙祥岛刘氏族亲牵头“九条龙”子孙共同将先祖谦六公墓在门口坛元前山麓重修时,洋中刘氏族亲曾参与资助修建。 <b> 祖墓有回迁</b>。福州洋中刘氏宗亲与龙祥岛刘氏的历史源远流长。同属《凤岗忠贤刘氏族谱》同宗同祖,习称“九条龙”,洋中宗亲是谦六公次子龙明公,有佃(俗称“第二龙”)子孙;2007年清明,洋中刘氏先祖有佃二支祥金公、祥宝公祖坟,也从福州东门站(火车货运站)山麓,迁回五虎山东向山麓下,曾系祖居地门口村的后山上;2014年农历四月十三,动土重修占地面积60平方米的祖坟,这就重回了明万历间(1580年)的岁月……<br><b> 宗亲有往来</b>。①1983年清明,鸭牳洲洋中里宗亲前往江中村寻根问祖,刘登赛村长领众宗亲热情款待;②刘登赛还多次回鸭牳洲洋中里寻亲恳谈;③2003年修江中村刘氏族谱时,江中修谱理事会成员走访洋中里,还深入台江中选堤坝边刘氏一分支调研;④2015年农历二月初十,洋中里重建刘氏宗祠竣工典礼时,江中村宗亲赠送“一脉相承”的牌匾,悬挂宗祠横梁正中;⑤近十年来,每逢祀仪、祭坛、会神排宴、重要典礼等等,宗亲双方热情邀请,管委会成员及子孙的来往十分密切,“九龙(九房)”团结和谐,从不间断。 <p class="ql-block"><b> 祭祀有发现</b>。2015年清明起,宗亲约定每年清明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九龙”子孙组队前往祖坟祭扫;2018年清明祭祀,洋中刘氏宗亲依目老师和贞雄主任察看祖坟浅土层,有一块咖啡色方块砖至今有90多年了,在右上角刻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吉旦立”,正中刻有“刘六公之墓”,左边刻有“经文田洲山主迁此”(一说文田洲,属归义里、高详里,史上祥谦镇旧名,二说文田洲隶属于(民国)闽侯县竹岐乡山主,直呼名),这块方的耐火砖(方言,兜底砖)有明显裂痕,洋中尚书庙管委会带回,由常务主任锦惠和刘峰秘书长进行加工,用有机玻璃套框,采用不锈钢边框,保护宗族文物(重要物证、信息);2019年清明,宗亲祭扫时看到这块原始墓字碑,由江中村宗亲嵌入谦六公寿域,位于置顶的正中间</p> <b> 年年有祭祀</b>。2015年清明起,宗亲约定每年清明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九龙”子孙组队前往祖坟祭扫;2021年4月11日江中村莺俤、彬昌、春玉、冰泉、财旺、保俤等指导并做好山地安全防火工作。发布《清明时节 思索人生》美编;2022年、2023年清明,都前往门口坛元前山麓祭祀刘六公祖坟;2024年4月6日(农历二月廿八,周六),按惯例在清明后第一个周日祭祀,因润年,尊重习俗之说。“九龙”宗亲登上五虎山山麓(右向)海拔百米余的坛元前山(起点在渡头村村口)祭扫,发布《九龙同祭祖 百年成一统》美编;2025年4月6日(农历四月初九,周天),按惯例恰好是清明后第一个周日祭祀。正巧去年和今年清明同一天祭扫祖墓。发布《折菊寄哀思 雨落思故人》美编。 <p class="ql-block"><b> 宗亲有同步</b>。江中村第一房龙资——刘福其,第二房龙明——刘贞雄、刘锦惠主任,刘依目、刘水挡、刘国平、刘友宝、刘国强、刘 峰、刘友松、刘南华等11人;第三房龙顺——刘其昌,第四房龙朝——刘冰泉、刘金荣、刘秀忠,第五房龙利——刘汉鼎主任,第七房龙贵——刘新旺、刘保顺(注:第六房龙钗——子孙缺席,第八房龙富——子孙居住螺洲尾、义序等,第九房龙珠——子孙均居连江东岱);大家紧随其后,山间的雾气尚未散尽,薄纱般的岚霭贴着青灰色的山脊游动。一行人踩着湿润的土径蜿蜒而上,袋里装着黄纸、香烛和酒水,竹篮里摞着青团与鲜果;一路山地湿淋淋,一片树林上挂雨珠,一路青草贯水滴,一地落叶泡水里,一支宗亲扫墓人踏过树下,穿过荆棘丛,踩在落叶层,雨水打湿了衣裳,裤角粘上了泥巴……这不是烦恼,是来扫墓子孙的福气,是祖宗对子孙的恩泽!老者拄着竹杖,走得慢却稳,嘴里絮絮念叨着先祖的旧事,仿佛每一步都踏在记忆的褶皱里,孩童起初蹦跳着追逐林间的鸟影,渐渐被陡坡累得喘气,却仍仰问:“大老太爷爷的坟头,真有那棵老杏树吗?</p> <p class="ql-block"> 宗亲同一路,方向同一致,登山脚印重脚印,劲往一处使,纸钱往一堆烧┅┉笔者明白:山脉是静,山麓为阴。水是流动的,流水为阳。唯有水,方能沟通阴阳两界,这就是山与水的阴阳之说。通常写“山环水抱”,实指山与水的阴阳相交的风水之说,子孙同祖上在沟通……</p><p class="ql-block"> 随后,第二房龙明子孙登上五虎山南向山麓,海拔250米。祭扫祖墓,右边青竹林挺拔,翠绿玉竹象征着有坚韧、有长寿和家族兴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力旺盛,莫过于竹子四季常青,它不畏严寒酷暑,其坚韧的品质深受家族喜爱;在坟墓周边种植竹子,寓意着家族后辈能够继承先人的坚韧精神,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 一方竹子古朴的造型和幽美的环境装点表达,使得“宁可食无肉,不愿居无竹”成为苏东坡对竹子的最高赞誉,历经千年仍广受人们推崇。洋中里宗族子孙见之旺竹尽是开心。</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清明五特点</b></h1><h3 style="text-align: left;">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时间在滴答中流逝,2025年4月4日20时49分,乙巳蛇年的清明节气,充满哀思与希望的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我们缅怀故人,折菊寄哀思,同时,怀揣着一份期待,期待山河无恙,人间皆安。一壶酒,祭奠那些过往的追思;一缕香,寄托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h3> 4日<b>清明</b>。清明节具体日期并不固定,通常来说,清明节在公历4月4日到4月6日之间,4月5日为清明节的年份更为多见;今年清明节较特殊,4月4日(星期五),因为又恰逢周末,所以今年的清明节放假时间是:4月4日(周五)至6日(周日),清明假期连着休息三天,休假后不用调休。 <p class="ql-block"><b> 三月清明</b>。从交节令的日期上来看,为农历三月初七,是民间常说的“三月清明”,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民谚有云:“二月清明花开遍,三月清明花不开。”是说如果农历二月过清明,杏花、桃花等很多花朵都已绽放,如果三月过清明,这些花却还都没开呢。农谚说,“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就表达这一意思;不难推断,“二月清明”的年份,升温较快,“三月清明”的年份,往往回暖很慢。根据这个特点,要适当“春捂”,不要换衣太勤快,不要早把棉衣收起,以免受寒。</p><p class="ql-block"><b> 晚上清明</b>。清明节可依入节时间,分为“白天清明”和“晚上清明”。依老祖宗的说法,白天清明和晚上清明是以子时和午时为界点,若是交节的时间在午时后,就属于“晚上清明”。今年清明节气是4月4日20时49分,是典型的"晚上清明"。虽说不上罕见,但也并不一般。俗语说“白天清明暖烘烘,晚上清明冻死牛”。这句民谚的字面上看,白天清明,天气会比较暖和,是暖春。晚上清明,天气就会比较寒冷,预示着今年春天会出现倒春寒。</p> <b> 双春清明</b>。2025年清明不一般,说是百年难遇,还因为今年的清明有个特点:它是双春年的清明;双春年是指在农历年中,一年内出现两个“立春”节气的年份。据统计,在本世纪百年中,双春年只发生37次,可见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乙巳蛇年有两个立春节气:一次立春是农历正月初六,第二次立春发生在农历腊月十七。<br><b> 双春年份</b>。有些地方有“双春年不结婚”的说法;2025年农历正月初一以后,正式进入蛇年,当天零点以后出生的宝宝为“蛇宝宝”,而不是把立春节气交节日出生的宝宝定义为“蛇宝宝”;民间有一说法,双春年份还有清明不立碑、不迁坟,甚至有些地方还有“双春年不上坟”的习俗。最近网上说,今年不上坟理由就依据双春年份之说;因为老人认为,一年中出现两次立春节气,就如同过了两个年。这样的年份迁坟立碑不符合丧葬传统,比较忌讳。建议按照当地民俗进行祭扫活动。<br> 今年清明五大特点供参考,的确是百年难遇的清明节!置备供品,为清明节上坟扫墓祭祖提前做好准备。 <h1><b> 清明三物候</b></h1><p class="ql-block"> 查战国秦汉时期《逸周书》中记载:“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古人将清明节气的十五天划分为三个物候,清明到来这天,泡桐花开放。再过五天,田野中麦苗拔节,田鼠尽掩其中,类似鹌鹑一样的鸟类多了起来。又过五天,彩虹开始出现。</p><p class="ql-block"> <b>一候桐始华</b>。桐树在清明时节绽放花朵,其淡淡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仿佛漫山遍野都弥漫着春的气息。桐花即桐树的花,是清明“节气”之花。“清明之日桐始华”,是自然时序的物候标记;三春之景到清明绚烂至极致,但同时盈虚有数、由盛转衰。桐花因此而成为两种悖反意趣的承载。</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inherit;"> </b></p> 桐花作为“清明节气之花”,最早在《周书》记载“清明之日桐始华”,后有无数诗人清明时节写桐花:“夜夜春寒渐觉轻,桐花十日过清明”“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长”……李商隐“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勾勒出桐花漫野、雏凤声清的画面。(译意:在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注释:桐花,现常用后句,泛指后起之秀将更有作为,不可限量;传说凤凰非梧桐不宿。丹山:传说为凤凰产地。老凤:指韩瞻,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 <b>二候田鼠变</b>。喜好阴凉的田鼠纷纷躲回地下洞穴,不见踪迹;“田鼠化为鹌”是二十四节气中清明二候的物候现象,源自古代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阴阳哲学的解释。解读:①字面上,“田鼠化为鹌”指的是,田鼠变成鹌鹑。实际非指生物学的转化,而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象征性描述;②阴阳哲学解释。古人认为田鼠是至阴之物,喜欢阴暗的环境,鹌鹑是至阳之物,喜欢阳光。清明时节,阳气渐盛,阴气潜藏,田鼠因躲避阳光而躲回洞穴,鹌鹑开始活跃。因此,古人用“田鼠化为鹌”来象征阴消阳长的自然规律;③物候现象的观察。清明时节,气温上升,草木茂盛,田鼠活动减少,鹌鹑等小鸟活动增多。古人观察到田鼠不再出现,鹌鹑频繁活动,便认为田鼠“化”为了鹌鹑。这种描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致观察;④文化象征。“田鼠化为鹌”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蕴含了古人对阴阳平衡和万物更替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古人在观察自然中总结出的规律,并将其融入文化和生活。它不仅是节气文化的一部分,也展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p class="ql-block"><b> 三候虹始见</b>。雨雾初霁,天空出现绚烂的彩虹,宛如梦境中的仙桥,引人遐想。清明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郊游,尽情享受春光。荡秋千、放风筝、植树插柳等,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日子。</p><p class="ql-block"> 扫墓时人们身着素衣,手持铲子锄头,清除坟墓周围的杂草,摆上贡品,点燃香火、上香,虔诚地叩头,献上一束菊花,低声说着对亲人思念、敬意。有时细雨纷纷飘落,沾湿行人衣衫,引得他们愁绪满怀,仿佛要与灵魂相断。</p><p class="ql-block"> 寻觅酒家何处?牧童遥指远方的杏花村,那里或许能寻得一份心灵的慰藉。没有难字和典故,却写得自然流畅,音节和谐,景象清新而生动,境界优美,令人回味无穷;清明时节,诗意正酣,无数文人墨客以诗词为载体,抒发着对这一特殊节日的深情厚意;杜牧名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苏轼的“寒食过后,酒醒还醉,一怀愁绪”,无不透露出人们对清明节的独特情感┅┉</p>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敬上祭祖文</b></span></h1><br><h3 style="text-align: left;">先祖之恩,山高水长。千年圣绩,百世流芳。</h3><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清酒成殿,祖豆馨香。诉求我祖,赐福无疆。</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世泽流盘,恩泽辉煌。保佑后裔,丁财两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豪贤贵族,门第书香。富贵永昌,吉祥安康。</span></div></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彭城堂•凤岗刘氏江中村洋中里第三十一世裔孙 刘依目执笔 研究员 陈志平</h3><h3>2025.04.04农历三月初九上午----04.04清明,深夜落笔。<br>陈老师03.05下午审读。03.06笔者补充,03.06---17点发,刘俊摄影师编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