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初春四月天,晴好的天气,春风轻拂中,树绿了、花开了,早春的阳光给新叶染上各种颜色,一切都散发着勃勃生机。2025年的春天如期而至,和往年相同却又不同的春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风吹着新绿的树枝,花朵在春光中傲然绽放,在这美丽的春天行走,浑身有一种舒适坦然。三天的假期,在最后一天要出差北京,和往常不同,高铁票全部售罄,连续候补了两天依然没有成功,只好改定长途车票,假期最后一天的高速公路肯定会堵得一塌糊涂,这次差旅注定是一次无比煎熬的远方之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午11:30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大巴车,这是临时加的一班车,但依然是坐的满满的。封闭的空间内令人不适,拿出携带的kindle,读孟浩然的诗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诗才济济的大唐盛世,孟浩然是不太突出的诗人,就如他那平淡的文字,在唐诗鉴赏词典中仅收录了他的二十首诗作,从春节后就读这些诗,全部是茶余饭后的闲暇时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春晓”这首小诗的知名度可比李太白的“静夜思”,但孟浩然和李白不是一个档次的诗人,其实这样的评判非常主观且不公平。孟浩然一生不得志,潜心于文学诗作,却终未进入仕途,恰恰是这样的清贫经历承就了孟浩然的山水田园的纯朴自然诗风,在唐朝的诗坛占有一席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个平谈之词,了了几行诗句就能写出无尽的游子之愁,这是诗歌的魅力,更是作者的敏锐情感、高超造诣之所在。孟浩然写洞庭的诗是另一种气魄,其传神之处可比诗圣杜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人读古诗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自己能写出诗作,是能在熟记于心后可背诵出以引人注意,其实这些都不是原因所在。慢慢地读诗句,不求能记住字句,只是随着诗词韵律去在心中构画诗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与诗人共通的情感,穿越时空与古代先贤对话,诗歌是文字,但更是诗更是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孟浩然生长在南方,所以他的诗作大多是描写江南的山水,写庐山的诗有两首,其中一首更是其篇幅最长的诗作。“挂席”“水乡”“青山”“水国”这些词高频出现,让人在诗句中游历于青山水乡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车上的旅客都在看手机,那些短视频、碎片化的文字让人们的旅途充满快乐。与诗作相伴的旅程是另一种体验,文字是抽象的,需要发挥你的想象力在心中复刻画面,这是颇费心力的事,但却又是无比美好的事,可以让人在诗画中看到诗人所在的年代与远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车程中,央视在直播仁川冠军赛半决赛,林昀儒对阵韩国的老将李尚洙,技术占优且年轻的林昀儒2:4不敌对手,多少令人感到遗憾。转播画面中出现了柳承敏、还有刘南奎,这些当年的名将,1990年出生的李尚洙也将退役,真的是让人感慨,心中忽然冒出了“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诗句,出自孟浩然之作,心中猛然有悟,这可能是读诗的乐趣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近九个小时的颠簸,车终于到北京进站,行走在华灯初上的都市,虽有些疲惫,但毕竟走过了难捱的长途,一次难得的差旅体验,生活需要多元且直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