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杨集户前屋后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清明来临,我随车到插队所在地——阜宁杨集张吴庄去扫墓。有人感到奇怪,问我在苏北有亲戚吗?这么大年纪,还不远千里去扫墓?我在农村插队十年,在那最艰苦的岁月里,与乡亲们结下深厚的感情,到后来认陈国兵、孙鹤兰为干爹、干妈,他们的7个子女都认我为大哥,小辈认我为大舅,有的就在无锡工作。1978年我高考回无锡读书,陈国兵挑担干活不小心从七支渠跌入河沟,在医院看病没钱,我汇去20元,是我一个月的饭钱和生活费,以解他一时之困。同时,我又与原生产队长、后任大队(社区)书记的陈加付特别要好,曾睡一个被窝。他们都已去世许多年了。以前回杨集时,曾去扫过他们的墓,最近听说因村里统一规划而迁坟。于是趁放假而有此行。</p> <p class="ql-block">正是春暖花开之时,从苏南到苏北,一路到处是金黄色的油菜花,夹杂着紫荆花、桃花等,大片绿油油的小麦正在拔节。兴化、溱潼一带,更是遍地铺满了油菜花,在阳光下灿灿发光。以前到苏北走高速公路,总是走盐靖线,到盐城南往左再走盐淮线。这次却多出了一条从阜宁到溧阳的阜溧线,路经兴化沙沟、宝应射阳湖,盐都区大纵湖(服务区吃饭)、楼王,经建湖颜单、建阳等地,就到了阜宁公兴、角巷、杨集。这一线路以前回无锡都是乘船,而今全是公路。一个个地名,引起一阵阵回忆。阜溧线车辆很少,有时一大段竟空无一人。这条线,我第一次经过,是位于原盐淮线的西边,比起东边盐城线更近。小车从田野里建造的高速公路上开过,很空旷,又是满眼油菜花,可感到是名副其实的盐阜平原大地。80年前,这片土地驰骋着新四军黄克诚的三师,陈国兵的父亲等很多盐阜子弟就是在黄克诚部队牺牲的。也可体会到苏北高速公路网的密度。</p> <p class="ql-block">在大纵湖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同上,饭厅电视片</p> <p class="ql-block">快到角巷了</p> <p class="ql-block">到张吴后,立即就去村里统一建的陵园。我把从无锡带去的鲜花献给干亲和加付,以祭祀,向他们鞠躬。看到墓碑上的照片,又想起了他们。2003年,我去杨集时,孙鹤兰已病在床上,我临走时,她硬撑起身体,披着棉袄,在门口送我,这是最后一面。2012年,陈加付在南京住院开刀,我特地去看他,也是最后一面。历历在目。在陵园,我还看到不少大队、生产队熟悉的名字,都一一作揖致意。扫墓是对故去人的怀念,是一份情意。这份情意只有亲身感受的人才会理解。而对我来讲,还有深深地感恩!</p> <p class="ql-block">烈属陈国兵夫妇,在村里威望极高,在于人品朴实。</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到益林镇。上一次来已是2018年12月。益林还是那样繁华,商店麟次栉比。我特地带了桶买阜宁酱油。又买瓶装的。老板娘说,镇上买酱油的有陶记、周记、雷记等十几家,她这家是最正宗的,有省老字号的牌子。益林酱菜厂那块大场地上,一只只大晒缸我还记得清清楚楚,现在全是私人制造了。又去买阜宁大糕,软软的,确实比无锡的雪片糕好吃。益林原供销社、原第一百货商店还在,只是经过了改造。那最老的、窄窄的小街还在。益林是个经济大镇。但在建设与管理上,似赶不上阜宁县城的整洁、美丽。</p> <p class="ql-block">百年酱油老店</p> <p class="ql-block">益林中心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益林老商场</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我独自一人往河边走了一大圈。这河名海凌河,从前可通轮船,我曾在河里游泳。也是这里担水吃用。当年的张吴庄,就是沿着河岸建立起来的。人们称张吴又叫“北堆”或“堆上”。2010年以后,村庄陆续移向原六支渠上,渠上建设成为公路。我曾经在六支渠的队场上养猪多年。更远处是七支渠,现在也已成为公路。那时的七支渠很荒凉,我曾一人住在在七支渠边看棉花,也有多年,生活非常孤苦清贫。而今的田地都已由大户承包种植。农民或多或少拿着农保过日子,休闲舒适。庄稼产量远远高于当年。由于北堆居民已移迁,原有的小路已无。河岸全种满了油菜花、小麦。遥望河岸,全被油菜花所覆盖,金灿灿一片,河对岸的杨集大队居民房没有拆迁。而我们这边北堆上的老房子早已被扒掉。只有极个别的还在。比如八队许仁芹、九队做豆腐的余留成子、十队的姚文林等。姚家靠河,河里养着一群鸭子,他正在处理用地笼打捞的蚌肉、螺丝。与十队隔河是角东大队。当年我校10个女生一个组插队在此。这些女生回城后,有的能见到。女知青的房子早就没有了,连若大的一个角东五队村庄都已搬迁到角巷小区去了,原址成为小麦田。一中的陈芳来投靠姐姐陈芬,却因角东五队工分高,插不进,只能安排在隔河的张吴庄十队。我与陈芳曾一起到盐城开过青年作家会议。陈芳后去了美国,再也没见到。角东五队又叫南湾,早先我们摇船到角巷卖公粮必经这里,弯弯的一条河湾,村庄掩映在芦苇和树林丛中。如今都大变样。南湾桥也往北移至很远。南湾还有本家好友郁学林,在盐城女儿处,惜这次未能见到。</p> <p class="ql-block">清晨散步迎朝霞</p> <p class="ql-block">我们所住原河岸</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十队后的小河,河右旁是角东南湾</p> <p class="ql-block">六支渠,北堆重要的支河</p> <p class="ql-block">北堆居民房</p> <p class="ql-block">早饭后,陈国兵女儿陈加妹带我去看望乡亲,见到了亦师亦友的陈国浪,见到了好多人。有人脸熟,已认不出,但一提起名字,互相就知道了,分外亲切。杨集与角巷、益林一样都有安置房小区。白墙黛瓦,独家独户,十分畅亮。100平方可是实打实的,相当于城里的120平方。小区也有我认识的人。我在各家各户聊天,提到了很多以前的人和事。生产队里活得最长的陈国祥达97岁,去年去世。孙鹤义夫人、邱万年夫人都已九十几,还健在。</p> <p class="ql-block">右陈加干</p> <p class="ql-block">七年前,左陈加干,右陈加文</p> <p class="ql-block">下午去马荡风景区。经过王庄、蟠龙,原来都是有知青小组的地方,路也是小路,如今马荡成为网红打卡地,路也自然拓宽。我是看到过马荡前世今生的。从前的芦苇荡,如今的游玩地,似马荡神笔马良画出来的。我们自己乘船在湖面游荡,春风拂面,心情喜悦。又去乘转盘,灵魂随车飞转似像置之天外。直到天色已晚方才回家。</p> <p class="ql-block">到马荡</p> <p class="ql-block">称马良古城,神笔马良为此地人</p> <p class="ql-block">母子俩</p> <p class="ql-block">在转盘里</p> <p class="ql-block">在湖里</p> <p class="ql-block">乘小游船</p> <p class="ql-block">游荡</p> <p class="ql-block">马良索桥</p> <p class="ql-block">黄花、绿柳</p> <p class="ql-block">穿小河道</p> <p class="ql-block">寺庙前佛像</p> <p class="ql-block">周政女儿</p> <p class="ql-block">我住在陈国兵三儿子加胜家。屋后都是油菜花,与好多人家一样养着鸡、还有两只大鹅,下着蛋。我坐在他家门口歇息,门前即是马路。早饭,他家喜欢煮稀粥喝,然后买余留成子的豆腐蘸上酱油,用很薄的百叶包了油条吃。我每到一家,都客气地留我吃饭,这是乡风民俗。第一天,在杨集街上环龙饭店,那是2018年我们20多个知青回杨集时曾在这里吃饭的地方,由陈加付儿子陈传念和陈加金儿子陈伟军安排的。颜廷祥厂长也来,却已去世。第二天,陈国兵四儿加坤安排在公兴街上吃饭,二十多个陈家人,大大小小,十分热闹。当天,陈伟念由南京回杨集,晚上又请我及陈氏兄弟喝酒。</p><p class="ql-block">陈国兵三儿开了小店,却像是张吴庄人的联络点。在这里我遇到了不少人。连几十年前隔壁邻居陈国成的儿子小瞎子也来。陈国成有非常强壮的身体,没有文化,家里一贫如洗,儿子8岁时眼睛感染后没钱治,眼睁睁看着瞎了。陈国成早逝,儿子学算命,到益林、建湖,却混出了人样,结婚成家有了小孩。我看到瞎子,还是小时候的聪明样,闭着眼能一丝不差的数钱。他穿的衣服、皮鞋都是上等的,比我的好多了。可惜他父亲没有享到福。</p> <p class="ql-block">加胜屋前</p> <p class="ql-block">加胜(左),瞎子(右)</p> <p class="ql-block">与陈加达</p> <p class="ql-block">加胜对面房屋</p> <p class="ql-block">公兴社区</p> <p class="ql-block">与陈氏家人在公兴饭店</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上午,是逢八杨集赶集的日子。我上街转悠。经过杨集西桥、斜桥、杨小河桥、中心桥……我站在桥上,看着河水静静地流淌,看着满眼的油菜花,仿佛时光还停滞在几十年前。我曾经挑着粮食从河旁小路到桥旁的粮食加工场,而那加工场以及帮我加工的陈国兴分明已不在了。经过老街、村庄,经过同学吴勇所在的原油厂,经过刘耀宗和周宝珠丈夫所在的杨集卫生院,还有杨集中学、幼儿园、杨集小学。听说杨集中学生源少,连初中部都要关闭了。经过邮电局,还是老样子,这是我当年任职综合五金厂会计的所在。隔壁理发的严师傅正在专心地为人刮胡子,没去打扰他。经过杨集桥头的原大队合作医疗室,主人陈加金去世后,连店门都关了。经过杨集老年人食堂(原张吴小学所在),今天放假,说是6元一顿饭,三菜一汤。经过东方饭店,那是加付曾在这里请我吃饭的地方,当年一起在此喝酒的加付、加文、潘珍汝都已去世,加干也已病重。还到农贸市场去看了一下。我端着茶杯喝着茶,站在那里,看来来往往的人,听当地几个女人聚在一起笑谈。那熟悉的口音听起来亲切。回想起从前,是陈国浪曾陪我逛杨集街。后来又曾由陈加付陪我走一大圈,还遇到原公社领导,照面时那田主任还记得我是写《金色小海》散文,在县广播台里播放的。而现在,街上很难再遇到熟人。良久,我才起身回家。却忘了买些豆腐带回家,比无锡的好吃。</p> <p class="ql-block">已60多年的邮电所</p> <p class="ql-block">隔壁理发店严师傅正在剃头</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油厂</p> <p class="ql-block">卫生院</p> <p class="ql-block">益林东环、西环公交线,杨集为兴杨站。又有倪东站,是我同学梁汉丽所在的原大倪大队,曾去过,原穷困之地,现在面貌变了。</p> <p class="ql-block">杨小</p> <p class="ql-block">站杨集桥上</p> <p class="ql-block">海凌河</p> <p class="ql-block">杨集中学</p> <p class="ql-block">杨集街上</p> <p class="ql-block">斜桥</p> <p class="ql-block">对岸码头开着花</p> <p class="ql-block">原杨集大队人家,门前黄扬树</p> <p class="ql-block">造形独特的黄扬</p> <p class="ql-block">另一人家</p> <p class="ql-block">东方饭店,</p> <p class="ql-block">农贸市场肉摊</p> <p class="ql-block">余成子豆腐摊,豆腐非常好吃</p> <p class="ql-block">街上</p> <p class="ql-block">中饭后,陈加妹儿子开车送我到益林,经过一条开满樱花的林间大道就到高铁阜宁南站。12点34分的车,经过宝应、高邮、扬州、丹阳、常州就到无锡。这条新开的高铁线,上上下下人流量不少。与我坐一起的杨集人都说,乘汽车虽然也是高速公路,但晕车,哪有高铁平稳。多年前,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在苏北乘上高铁,这次算兑现了。下午3点就到无锡。</p><p class="ql-block">这次回杨集,可以说是满载而归,既了了心愿,又有额外收获;既熟悉又陌生,看到了各种变化,新鲜活力,感慨万千。想着上一次回杨集已是七年前,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一生一世牵挂的地方,可今后还不知哪年再会回来呢?</p> <p class="ql-block">高铁阜宁南站</p> <p class="ql-block">候车大厅</p> <p class="ql-block">站外油菜花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