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断想

木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明断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依然下了点丝丝小雨。雨中寄情,寄托着我们对先人的无尽哀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月4日吃完早餐,我们大家庭先驱车前往家对面的邵阳县金江乡枇杷村,祭扫高祖父和高祖母墓地。高祖方宿公是诈质公四子,江西吉安南迁湖南邵阳第十八代传人。族谱记载他“太学生,册名建海,别号清轩,生于道光10年,殁于光绪27年”,即:1830年至1901年,71岁。高祖母黄氏生于道光22年,殁于民国13年,享年82岁,这在当时应该是相当高寿。他们育有3子1女,分别是新元公、新云公、新雨公和女儿春香(守节未嫁,后建贞女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祭扫完高祖父和高祖母墓地后,我们大家庭成员立即驱车到大盛镇三角村(现山水村)曾祖父新云公墓地,今年大家庭成员集资将曾祖父墓地重新修缮一新,也体现了大家庭的团结。</span></p><p class="ql-block"> 曾祖父新云公是方宿公次子,清末民初家乡有相当影响力的乡绅、知名人物,族谱记载他“清同知衔、民国县议员,册名鼎元,别号江南,又名商年,清同治7年生,民国21年殁”,即1868年至1932年,享年64岁。曾祖母张氏与曾祖父同年出生,庚午年(1930年)去世、享年62岁。他们育有5个儿子、4个女儿,个个都很优秀。</p><p class="ql-block"> 祭扫完曾祖父后,我们再次驱车到家对面的坟山为祖父母、堂祖父母、大伯母、二伯父伯母等先人祭扫,祭扫完之后,大家庭成员还在祖父母墓地前面拍了一张合影。</p><p class="ql-block"> 祖父贤鍔公是新云(吴江南)公4子,族谱记载他“字燕森,号宏琴,别名东屏,光绪25年生”,1952年2月去世,享年53岁,生前是乡村名医,做过家乡的族长。祖母徐紫英是附近徐家松轩公4女,也生于清光绪25年,1970年3月去世,享年71岁。徐家后辈人才辈出,一个表侄曾经做过“985”大学副校长,如今是广东一所知名高校的党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 接着,大家庭成员驱车前往车头村给祖父三哥贤钾公“字乾森,号铠琴”拜祭。伯祖吴铠琴是抗日烈士,是家乡唯一进入县志人物传的知名人士。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他的英名将再现史册。他的传记如下:</p><p class="ql-block"> “吴铠琴 2009-02-16 来源: 东安县人民政府网 发布机构:东安县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 吴铠琴(1896~1945),又名贤钾,东安大水乡枇杷铺人。</p><p class="ql-block"> 他出身士绅家庭,父亲吴江南曾是县参议员。少时,在枇杷铺读私塾。民国3年(1914),考入衡阳船山中学就读。尔后,去长沙求学至高中卒业。民国15年,回枇杷铺举办团练,维持地方治安。值时,北伐军已进驻邵阳五峰铺。当地有人向北伐军告发枇杷铺团练与土匪相勾结。他遂设计擒住枇杷铺匪首林助保,并砍下林的头颅提去见北伐军。民国32年,大盛栗木冲匪首伍堤棠隐居在枇杷铺一户人家中。他得知后,两次带领团练围剿,终将伍匪击毙。</p><p class="ql-block"> 吴铠琴为人,正义感强,不畏强暴。侄儿吴西岩做了土匪,他两次赶至花桥,请求三水乡乡长胡华国枪毙吴西岩,以为民除害。民国33年,乡长胡华国从枇杷铺抓走无辜农民张官寿,诬其为匪,要呈报枪毙。他赶至乡政府具保,说:“你要是枪毙张官寿,我就先毙掉你手下的红鼻头”。红鼻头明系胡之保镖,实为惯匪。说完,拔出快慢机对准红鼻头。胡华国不得不将张官寿放出。是年冬,邵阳白仓一股百余众的土匪,在匪首唐芝芳带领下,路经枇杷铺。他立即领团练二十余人,尾随追击至东安、祁东接攘处的四明山,赶走了这股土匪。</p><p class="ql-block"> 民国34年初,日军侵占五峰铺,不时至枇杷铺骚扰掳掠。农历二月份,他召集兄弟叔伯聚会,决定在原团练基础上成立枇杷铺农民抗日自卫队。队伍成立之初,共十九人,拥有三支手枪、七支步枪及部分鸟铳、梭镖等。是年农历四月三十日,一股白军来枇杷铺抢猪。他和自卫队员们开始不明日军情况,不敢正面抵抗,退避在山关暗处向日军开枪。谁料枪响后,日军惶惶退走。此后,他们打击日军的胆子大了。五月初二,他带领自卫队在马鞍岭、流洞坝两地大胆阻击日军,击毙日军一名,伤数人。其后几天,又在零值冲、铁塘、马脚坳等地成功地伏击了前来“打捞”的日军,歼敌五名,生俘三名,缴获步枪七支。五月初七下午,他带上四名自卫队员做掩护,自己化装成农妇,孤身闯入新庵堂日军据点,击毙一名欲调戏自己的日军,缴获两支手枪。</p><p class="ql-block"> 农历五月初八日晨,他在追击前来偷袭的大股日军的战斗中,不幸被日军伏兵击中,壮烈殉国。死时,手中仍紧握着生前喜爱的快慢机。是年八月,日军撤出五峰铺,唐生智亲自赶往枇杷铺,为他举行公祭。 ”</p><p class="ql-block"> 2016年3月30日,经过湖南省邵阳县、邵阳市、湖南省三级人民政府审核、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布证书,批准我的伯祖(祖父三哥)吴铠琴为抗日烈士。</p><p class="ql-block"> 说到吴铠琴烈士,不得不再次谈我的曾祖父吴江南,他也是家乡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家乡至今留传着他的不少故事和传说。</p><p class="ql-block"> “曾祖新云公,别号吴江南。同治七年生,民国21年殁。享年六十四,湖南东安人。清授同知衔,民国县议员。育有五儿子,个个都能干。还有四千金,贤淑好读书……”家乡枇杷铺的老百姓至今都认为吴江南应该是清末民初当地最能干、最有影响力的一位乡绅之一,如今,老家农村枇杷铺的老人还留传一句话:“再厉害的角色,也没有吴江南厉害”。</p><p class="ql-block"> 的确,从“清同知衔、民国县议员”的头衔,他发动吴氏初修族谱并亲笔书写序言来看,他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较强的办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首先,他在130多年前,就把现新建村三组的老宅院(在高祖建海公的基础上)彻底修建好(故又名清轩园故居,清轩是高祖建海公的别号。这一古民居至今已近200年历史);其次,他主导修建了枇杷铺的祠堂(里面办有学校)、族谱、道路(以前的石板路)、贞女亭;再次,他培养了5个儿子、4个女儿,5个儿子,即吴知琴、吴虎琴、吴铠琴、吴宏琴、吴书琴 ,每个儿子都各有所长,老大吴知琴做生意、老二吴虎琴学政法、老三吴铠琴学武、办团练(如今是烈士)、老四我的祖父吴宏琴学医、老五吴书琴(我小时候唯一见过的叔祖)学机械,可以造枪……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我跟曾祖父的百年相知只能缘于他留下的一物(古民居建筑)一字(吴氏初修族谱序言)。现将这篇序文标点后原文呈现:</p><p class="ql-block"> “初修序</p><p class="ql-block"> 我挛子姓泰伯之后,旧巳泰伯三让天下,民德称天赐之福。后世克昌盖隐,但所致不克弹述也。我始祖斗垒公,自江西旧为吴所辖。吴王夫差所游至百花洲尚存,其境可征也。公生万一、万二、万三、万四,诸公分居于邵阳、武冈、新化,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 惟万一公居东安,生子昌、子松两大房。大房曰九甲,二房曰八四甲。自明迄今,二十九代矣。一房大瑛公,才学兼优,有意倡修族谱。当时力有未逮。因著墨谱嗣,我曾祖伯祥公、堂祖祚美公,不忍原支派之乱,亦随著墨谱一册。今日之谱赖有征信者,皆此墨谱之功。若过此不修,旧简零落,历以风霜兵燹,愈无所稽,势必以骨肉为路人,宗祀为野鬼,此谱牒之修,所宜急也,敢言功哉!虽然此其中有可解、不可解者焉。</p><p class="ql-block"> 癸卯春,以谱事商,而我房之墨稿半毁于火焚,余断简班次先后,不能清厘,搜尽卷篝,只呼负负。越一月余,偶至新居正宅,遇一不甚识字之人,曰:子修谱无底本耶,余楼旧存一竹箱,尘积未开。急命开之,系历代追荐之故簿,自前明至昭代,逐一清查,烂若列眉并旧存墨谱讹混,得一一就正之,吁可解耶?不可解耶?</p><p class="ql-block"> 岁甲辰,房兄兰舫、楚屏、湘纠、月楼、成斋等,一慨然有志修谱,倡之,和之,合同采访。越二寒暑,索源清流,遗者揲之,紊者晰之,乱者正之,疑者阙之,不知者乩示之。俾原委支派班次,了然可考。而今谱事告成,志其颠末,盖以征伯泰之源流愈远愈盛也。诗所云:因心则友则笃,其庆丹书曰:凡事不强则枉费,敬则不正敬者万世,今谱牒之修,诚万世之休也夫! </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孟秋壳旦十九世嗣孙新云江南氏敬撰 ”</p><p class="ql-block"> 因通篇是文言文(1919年“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之后,全国才开始白话文),我将它翻译如下:“初修吴氏族谱序言 我们吴姓祖先是泰伯的后人,古代有泰伯三让天下的美谈……斗垒公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万一、万二、万三、万四诸公,他们分别去了邵阳、武冈、新化等地。</p><p class="ql-block"> 只有万一公迁来东安,生了子昌、子松两个儿子。子昌这一房叫做九甲,子松这一房叫做八甲、四甲。从明朝到现在,最多已经二十九代了。一房大瑛公,很有才华,曾倡议修族谱,但没有成功,手抄了一份留给子孙……所以,这次修谱成了当务之急,不敢称为功劳。这其中有可以说的,也有言语难以表达的。</p><p class="ql-block"> 1903年春天,簇人在一起商量修谱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到了1904年,同房兄弟兰舫、楚屏、湘纠、月楼、成斋等人,都有兴趣一同修谱,倡议发动、积极响应、一起走访。就这样经过两年时间,到处寻找每一支、每一房的源头、流向,漏掉的补上、模糊的清晰、混乱的改正、有疑问的弄清,不知道的公布出来。使每一个支派、班次、辈份,都能找到它的依据。如今,吴氏族谱基本弄好,要说事情的前后经过,说明泰伯的后人越来越强盛。诗经说:以仁爱之心待人,则家庭合睦,福庆不断增添。用红笔书写道:凡事不强大则枉费心机,心正别人才尊敬你,尊敬你就会永远尊敬。现在谱书已经彻底搞好,的确是子孙后代万世之福! </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孟秋 (1905年农历七月)壳旦十九世嗣孙新云江南氏敬撰(斗垒公第十九代后人吴新云吴江南敬写)。 ”</p><p class="ql-block"> 听家人和族人口口相传,曾祖江南公去世后,我祖父几兄弟在风水师的一再劝说之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将他墓地从家乡枇杷铺迁往离家5、6公里的大盛镇三角村(现山水村),并买田、买地、买山,修建房屋,请人耕种,为他守墓。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墓地曾遭盗挖。乡人告知盗墓者最后都没有好的下场。</p><p class="ql-block"> 今年清明前夕,在我的倡议、我四哥的亲自操心操办之下,我们大家庭齐心协力,将曾祖父的墓园修缮一新,重新立了墓碑。4月4日,我们大家庭为他扫墓、聚餐。之前,我专门写了一首古诗称赞曾祖父的历史功劳。</p><p class="ql-block"> “《吴公江南传》</p><p class="ql-block"> 吾族泰伯裔,三让天下传。</p><p class="ql-block"> 吾辈继其美,世代有新篇。</p><p class="ql-block"> 曾祖新云公,字号曰江南。</p><p class="ql-block"> 同治七年诞,清末志尤坚。</p><p class="ql-block"> 六十四载终,民国廿一年。</p><p class="ql-block"> 湘东枇杷铺,福泽桑梓间。</p><p class="ql-block"> 少年通经史,不避寒暑艰。</p><p class="ql-block"> 弱冠展鲲鹏,所期圣与贤。</p><p class="ql-block"> 清授同知衔,民国议政参。</p><p class="ql-block"> 治产有奇略,拓土起甍连。</p><p class="ql-block"> 金江宅院固,九子各大观。</p><p class="ql-block"> 琴瑟传雅音,馨香发桂兰。</p><p class="ql-block"> 知商通贾道,虎法立规章。</p><p class="ql-block"> 铠武戡烽火,宏医让寿延。</p><p class="ql-block"> 书工研械巧,造器震湘衡。</p><p class="ql-block"> 尤重族中事,修祠育精英。</p><p class="ql-block"> 贞女亭前月,青石路霜凝。</p><p class="ql-block"> 谱牒初定日,序言自有声。</p><p class="ql-block"> 至今耆老语,犹传月旦评。</p><p class="ql-block"> 纵是通天手,难及江南雄。</p><p class="ql-block"> 万金非润屋,尽化济世情。</p><p class="ql-block"> 但求乡邻便,誓教山水清。</p><p class="ql-block"> 我今抚旧牒,墨痕泛光明。</p><p class="ql-block"> 百卅年前事,永志勉后昆。</p><p class="ql-block"> 注:湘东枇杷铺始于泰伯公,三让天下之德,勉吾辈子孙久矣。吾曾祖吴江南公更滋壮大,修身齐家,福泽族人,四境尊崇,百余年来,辉光熠熠,后辈敬仰,齐心协力,重修墓园,再立墓碑,乃作此传,以贻后人,传之久远。”</p><p class="ql-block"> 当天,大家庭还一起给我曾祖母张氏和姑婆春香(建贞女亭之地)扫墓。而后,大家庭一起中餐。今天我在父亲和大弟的陪同下,给外祖母扫墓。</p><p class="ql-block"> 清明将过,百年风云不过一瞬。“书有根,水有源”,无论我们贫贱富贵,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宗,不能丢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吴氏始祖迁徙图(之一)</p> <p class="ql-block">吴氏始祖迁徙图(之二)。</p> <p class="ql-block">吴氏始祖迁徙图(之三)。</p> <p class="ql-block">老枇杷铺地名图</p> <p class="ql-block">曾祖父(江南院)、祖父(养和园)、伯祖吴铠琴(铠园)地形图。</p> <p class="ql-block">吴铠琴烈士事迹简介。</p> <p class="ql-block">高祖、曾祖先后修建的古民居(清轩园旧居)。</p> <p class="ql-block">旧居入门就是十七级台阶。</p> <p class="ql-block">历史已经过去两百年。</p> <p class="ql-block">英雄事迹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枇杷铺吴氏由来。</p> <p class="ql-block">从第十五代到十九代。</p> <p class="ql-block">二修族谱至今已经93年。</p> <p class="ql-block">初修序原文。</p> <p class="ql-block">重新修缮的曾祖父墓园。</p> <p class="ql-block">3月31日,我回到老家第三天,就先行拜祭曾祖父。</p> <p class="ql-block">高祖墓碑(民国25年、1936年立)。</p> <p class="ql-block">新修缮的曾祖父墓园(位于大盛山水村)。</p> <p class="ql-block">大家庭成员拜祭曾祖父。</p> <p class="ql-block">仪式结束后,在曾祖父墓园下方的公路旁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4年修缮的祖父祖母墓园。</p> <p class="ql-block">祭祖后,大家庭才字辈(父辈)、又字辈(兄弟辈)合影。</p> <p class="ql-block">所有参加清明扫墓的大家庭成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家乡一景(石牌坊为伯祖吴铠琴烈士故居遗迹)。</p> <p class="ql-block">东安县人民政府和邵阳县人民政府共同树立的烈士墓碑。</p> <p class="ql-block">烈士事迹也篆刻在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保护单位为湖南省东安、邵阳两县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烈士陵园全景。</p> <p class="ql-block">家人共同庆贺此次给曾祖父的成功修墓。</p> <p class="ql-block">与堂弟、侄儿品茗闲聊。</p> <p class="ql-block">陪中学、读研老同学参观清轩园旧居(吴铠琴烈士青少年生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4月6日上午,拜祭我去世35年的外祖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