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明的风带着哀愁,吹向远方的你我,心头。”</p> <p class="ql-block">春天来啦,花朵绽放,适合踏青,出来走走呼吸新鲜空气,也有助于身心愉悦。春天可真好。</p> <p class="ql-block">“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雨纷纷”,……。“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故人长眠,唯念念不忘”。</p> <p class="ql-block">“斯人已逝,生者如斯,惟愿安好”。</p><p class="ql-block">敬上心香一柱略表心意和寄托我们的哀思怀念。</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去缙云寺在于敬佛礼佛和缅怀先人、感悟生命和寻求内心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缙云寺是千年古刹。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这座古刹历经多次重建和修葺,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是佛学研究与朝拜的圣地。缙云寺不仅是重庆的著名佛教圣地,还与四川青城山、峨眉山并称“蜀中三大宗教名山”。</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去缙云寺,不仅是对先祖的追思与缅怀,更是心灵的一次洗礼,让人在宁静的禅意中感受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和谐,领悟生活的真谛与超脱。</p> <p class="ql-block">缙云寺被确立为迦叶古佛道场主要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缙云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环境吸引了迦叶古佛在此建立道场。传说中,迦叶古佛在缙云山的狮子峰上开山门,建立道场,这里嘉陵江如玉带般蜿蜒而过,远处的群峰似波涛汹涌,风吹过竹海,碧波荡漾,日照松林,万涛齐鸣,是一个绝佳的修行之地。</p> <p class="ql-block">北碚区文物保护单位,石山门</p><p class="ql-block">北碚区人民政府-2014年7月25日公布。北碚区人民政府 2022年10月立。</p><p class="ql-block">石山门简介</p><p class="ql-block">缙云山石山门牌坊位于缙云寺山门前,高6米,宽5米,气势豪迈。牌坊的一面刻有“敕渝”二字,下方刻有“缙云胜境”四字,这是明成祖朱棣的御笔;另一面最上方刻有“圣旨”二字,下方刻有“迦叶道场”四字,这是明神宗朱翊钧的手迹。这些字迹见证了缙云寺的历史沧桑,反映了其在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缙云寺碑亭可以追溯到明朝天顺六年。根据资料记载,明英宗在天顺六年敕封缙云寺时,立下了两块石碑,分别被称为“盘龙石碑”。这两块石碑分别位于大雄宝殿的左右两侧,左为“敕赐崇教寺碑记”,右为“重修崇教寺碑记”,碑阴面有“临济正宗图记”。</p><p class="ql-block">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由慈应禅师创建。历经各代沧桑兴废,缙云寺在明朝天顺六年得到了明英宗的敕封,并立下了这两块石碑作为纪念。这些石碑不仅记录了缙云寺的历史变迁,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幅对联;</p><p class="ql-block">心有慈悲添福寿</p><p class="ql-block">知因識果得吉祥</p> <p class="ql-block">世界佛学范汉法教理院旧址</p><p class="ql-block">此建筑主体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存天子殿,大雄殿、天王殿、闻慧殿、太虚台及《世界佛学苑汉成教理院记》,神刻等。1930年,太虚法师倡议修建世界佛学苑。1932年秋,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在此正式年学。抗战期间,该院师生曾组织僧侣救拍队支持抗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缙云书院的设立源于寺庙千年办学传统,</span>书院最初为寺庙义学,后发展为系统教育场所,2024年由妙慧法师正式恢复,并注册为文化传承机构,聚焦佛学、文献整理及公益活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明节的传统包含祭祖、踏青与文化传承,而缙云书院作为历史文脉的象征,成为清明期间游客体验传统文化的目的地之一,但书院的文化属性与节日内涵契合。</span></p> <p class="ql-block">自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慈应和尚开山建寺,缙云山浸沐佛光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缙云寺作为缙云山主要的佛教建筑,其间更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因缘。古来从相思寺、崇胜寺到缙云寺的名称变迁背后隐藏着佛教在一带的发展脉络,近代太虚法师在缙云寺创办的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则使这座古刹在当时以川东佛教文化中心再一次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1932年太虚大师创办的汉藏教理院既是近代佛教复兴运动的结果,亦与当时西藏密教在内地的流行、政府沟通汉藏关系的需要等政治、文化形势等有重要关系。太虚将佛教改革的具体措施灌注于汉藏教理院,使其成为发展新式佛教教育、阐述“人间佛教”思想、向海内外传播佛教文化的试验场。</p><p class="ql-block">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汉藏教理院在师资、规模、影响力等方面逐步发展至全国首位。在太虚大师感召下,汉、藏两地众多高僧相继到来,使汉藏教理院具备了阵容强大的师资,培养了大批优秀僧才,为佛教革新运动输送了有生力量。同时,汉藏教理院编译、出版大批汉藏佛教丛书,并派造僧员赴西藏学法,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九一八事变后,汉藏教理院更积极组织救护队等参与抗日救国运动,并率团出访南洋,号召东南亚人民与中国人民一道抗击日本侵略者。汉藏教理院为佛教发展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所做的贡献,使其成为近现代佛教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衡亭位于缙云山景区内,由汉藏教理院护院何北衡于1936年捐建,原名即“衡亭”,后因风灾损毁于1990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p><p class="ql-block">衡亭记</p><p class="ql-block">庚午年间、一代高僧太虚法师,应四川刘湘之邀,在川弘扬佛法,创建佛学苑汉藏教理院,并任院长。时重庆长者居士何公北衡德高志诚,赤心礼佛,倾力其间,功莫大焉;建院之始,主持院士。院成慷慨而仁。捐银百圆,亲力亲为,恩泽后人。來往善信休憇宁神,大洋百圆,于此建亭,彰显义举命名衡亭。戊寅之际,风狂亭圮。欣逢盛世,旧亭新建沿用原名,胜迹复现,亭耸眼千幸甚至哉。</p> <p class="ql-block">雙柏精舍的这幅对联:</p><p class="ql-block">你可知此身不能久在何苦总总忙忙幹些歹事</p><p class="ql-block">我都晓前生皆已注定只得清清白白做箇好人</p> <p class="ql-block">《过故人庄 》 唐/孟浩然</p><p class="ql-block">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p><p class="ql-block">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p><p class="ql-block">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p><p class="ql-block">《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野花与农田蔬菜在初春的田野上争相开放,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农家生活,养鸡养鸭的乐趣无穷多,惬意得让人陶醉其中。</p><p class="ql-block">简单而美好的生活不过如此,有家有禽,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和希望。</p> <p class="ql-block">“清明过了桃花尽,颇觉春容属菜花。”</p><p class="ql-block"> 宋.王之道</p><p class="ql-block">“田园空阔无桃李,一段春光属菜花。”</p><p class="ql-block"> 宋·黄庚《田家》</p><p class="ql-block">“田园空阔无桃李,一段春光属菜花”</p><p class="ql-block"> 宋·黄庚《田家》</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此时此刻此景最好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踏青去到这家民宿,挺别致文雅。营建这家的老板是一个返乡造福乡梓的企业家。独树一帜、独具匠心,建了这座清风苑。不妨去体检一下。</p> <p class="ql-block">清风苑,这家农家乐可不一般。</p><p class="ql-block">名字中的“清风”象征着自然界的清风,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苑则指园林或庭院,整体名字让人联想到一个宁静的园林环境,适合放松和休息。</p><p class="ql-block">清风苑这个名字也体现了文化与雅致。清风代表着清新脱俗的气质,苑则暗示了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适合那些追求雅致生活的人。</p><p class="ql-block">清风苑这个名字还传达了一种欢迎和接纳的姿态。清风象征着开放和包容,苑则是一个聚集的场所,整体名字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清风苑不仅是一个民宿的名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适合那些希望在自然与文化中寻找心灵栖息地的旅客。</p> <p class="ql-block">房屋建在背靠大山前面视野开阔的风水被认为是吉祥的格局,具有多种好处。</p><p class="ql-block">风水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坐实朝空”,意味着住宅背后有山或高楼,前面有开阔的明堂。这种格局被认为是旺丁旺财的。背后的山或高楼被称为靠山,可以是风景秀丽的山峰,也可以是比住宅所在楼房更高更宽阔的建筑。</p><p class="ql-block">背靠大山可以提供稳固的后方支持,有利于居住者的健康和事业上的繁荣。大山象征着稳固与依靠,能够形成有利于气场积聚的环境,阻挡恶劣的风,为房屋提供保护作用。</p><p class="ql-block">背靠大山代表着财富与活力。寓意着财源广进、生活富足,并有助于吸引财运,促进财富的积累与增长。</p><p class="ql-block">住在靠山的房子里,心里会觉得更踏实。背后有靠山,容易遇到贵人相助,工作上会遇到更多机会和挑战,别人容易接受你的建议,更会让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p> <p class="ql-block">大门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承重与装饰构件,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兼具力学功能与艺术价值。 </p><p class="ql-block">大门的那幅时联也是独创新意;</p><p class="ql-block">横批:苑中有你</p><p class="ql-block">清风徐來花自开</p><p class="ql-block">水波不兴迊君來</p><p class="ql-block">屋顶匾额为“清风苑”</p><p class="ql-block">这其中的“滋味”各自去领会。</p> <p class="ql-block">四合院天井水缸的寓意;</p><p class="ql-block">在传统文化中,水象征着财富。四合院天井中的水缸被视为“门海”,寓意着门前如同大海般广阔,财气汇聚,象征着家宅的繁荣与兴旺。</p><p class="ql-block">四合院通常采用砖砌木框架结构,容易发生火灾。天井中的水缸可以在火灾发生时迅速扑灭火势,减少损失,因此水缸也具有实际的防火功能。</p><p class="ql-block">在风水学中,水缸被视为调节庭院气场的重要媒介。水缸的存在暗合阴阳五行之道,能够汇聚天地灵气,形成强大的风水局,带来好运和财富。</p><p class="ql-block">水缸中可以养荷花和金鱼,增添生机与雅趣,使庭院更加美观。</p><p class="ql-block">大门口整块坚石镌刻的步梯则表示,实实在在的步步高升。</p> <p class="ql-block">在建筑上雕刻蝙蝠在风水中的寓意吉祥、幸福、长寿和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仙鹤在风水中象征长寿、和谐、财富与祥瑞,并具有平衡气场、提升福气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喜鹊在风水中的象征吉祥、财富和好运。</p><p class="ql-block">鹿在风水中的核心象征吉详幸福、富贵与权力、长寿与健康、繁荣与昌盛。</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花窗雕刻与阶梯上阴阳刻也是深有内涵。</p> <p class="ql-block">步入大厅的设计更是奇思妙想,不仅有西方的壁炉,还有一只來至西北狼的标本和大型根雕,据老板介绍这个似鹰非鹰,是鸽非鸽的根雕。更是让你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更绝的是,这家民宿老板居然将整个清明上河图(复制品)的图片分别贴在大厅与攴厅的墙壁上。给人们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大厅背墙上用青瓦相嵌入式图案,下面的小几上摆放的是來至腾冲的腾冲玉,其造型更标新立异。</p> <p class="ql-block">这是歺厅,其墙壁的上图案其内容为;</p><p class="ql-block">这家店要常来,谁来谁发财。</p><p class="ql-block">良心经营,放心消费。</p><p class="ql-block">另一个图案内容是;吃过四面八方,</p><p class="ql-block">还是这里最香。</p> <p class="ql-block">民宿喂养宠物狗是指民宿提供特定的设施和服务,以适应携带宠物狗的旅客需求。这种服务通常包括宠物友好的住宿环境、宠物用品和清洁服务。</p> <p class="ql-block">“清明踏青人纷纷,扫墓祭祖心沉沉。” </p><p class="ql-block">“绿意盎然春色浓,清明时节踏青中。” </p><p class="ql-block">“清明雨过草青青,踏青寻春入画屏。” </p><p class="ql-block">“杨柳依依风满堤,清明踏青乐无涯。” </p><p class="ql-block">“花开满园春色好,清明踏青笑声高。” </p> <p class="ql-block">感谢儿女孙子及亲友陪我们老俩口过了一个惬意踏青的日子。同时也要感谢清风苑老板的热情款待。</p><p class="ql-block"> (资料来源于生活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