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早听说西门豹的故事,是中学课本中的《西门豹治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门豹(生卒年不详),战国初期魏国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魏文侯魏斯(前472年—前396年)时期,西门豹任邺令(今河南安阳市北、河北临漳县西)。通过调查,他了解到邺地“河伯娶妇”的迷信盛行,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投邪巫于河,以除邺人之害”,破除了“河伯娶妇”的陋习。接着,又发动群众凿引漳十二渠(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邺镇和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即在邺西的漳河南岸开12处引水口、修12条引水渠,以溉农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开渠过程中,由于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百姓劳役较重,颇有怨言,但西门豹不为所动,说了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西门豹的坚持下,理想终于成了现实。由于漳河浑浊,含有丰富有机肥料,既溉且粪,使得邺南大片瘠薄的盐碱地成为“膏壤”,亩收一钟(相当于今250斤),亩产提高了八倍以上。对于西门豹引漳十二渠一事,西汉司马迁、西汉禇少孙、东汉王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西门豹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使邺地民富兵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门豹投巫治漳,兴修水利,留下了千古美名。西门豹死后,邺地人民为纪念他的丰功伟绩,纷纷建庙立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之前做攻略,查到的网上资料大多介绍说,现存西门豹祠有两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处位于河南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现划归殷都区)北丰村,具体位置在107国道西侧200米处的北丰村东头。是东汉时期为纪念西门豹治邺有功而修建的庙宇。该祠堂历史上曾多次修葺,1924年毁于战火,现仅存宋、明、清和民国时的石碑,但是大部分石碑上字迹漫漶,难以辨认年代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但据明成化《河南总志》彰德府载(后面内容有详细引用),安阳县当时只有北大夫村有西门豹祠,是北齐天保间建。也就是说,安阳县北丰村的西门豹祠在明代以前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故有观点结合其他资料,推断其为明嘉靖年间的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处西门豹祠,直接导航“西门豹祠”就可以到达。我们是参观完曹操墓之后就近去看的。从现场情况看,此前这里曾大兴土木,现在处于停工状态,只有那几座石碑用玻璃罩了起来,都拍不了一张清晰的照片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网上资料介绍说另一处西门豹祠,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仁寿村,更有资料称这就是临漳历史上的西门豹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惜,这些内容是错误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首先,我从Deepseek查询结果显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西门豹祠原址位于临漳县西南(古邺城一带),该祠是纪念战国时期邺令西门豹治水投巫的场所,始建于东汉,北齐时重修,唐代仍有记载,后逐渐荒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临漳县现存西门豹祠的位置在临漳县仁寿村东北约2公里处,在邺城遗址附近,而非仁寿村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3.现存的这座西门豹祠遗址为清代重建,有残存建筑,规模较小,保存状况一般,部分仅存碑刻或地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另据明成化二十二年 (公 元1486年 )《河南总志》彰德府下记载说:“西门大夫庙有二,一在安阳县北大夫村,北齐天保间建。一在临漳县西南人受里,创始未详,后赵石虎建,国朝洪武六年修。”另外,清光绪30年《临漳县志》载,“鄴镇在县西南四十里。仁寿二里,在县西南四十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综合这些史料,可以确定临漳县历史上的西门豹祠在邺镇西南人受里,也就是指临漳县邺镇区域,并非现在的仁寿村。说明Deepseek给出的上述结论是符合历史记载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找到河北临漳县的这一处西门豹祠,我们在游览完铜雀三台遗址后,特意开车到了仁寿村,在村口向几个村民打听,都回复说不知道。再按Deepseek给出的路线,穿过仁寿村去往东北方向,也没有看到指示牌。最后又导航“邺城遗址”,导向的是“北魏北齐宫城区”。最终也没有见到西门豹祠的影子,就略带遗憾地离开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河北临漳县还有西门豹纪念馆,感兴趣的也可以去看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西门豹祠有几处、在哪里、什么年代建造,于我们而言并不重要。只需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知道后世没有忘记他,就够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4月5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