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昆明池</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昆明池水汉时功, 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告别了洒满阳光的西安古城墙,踏上了寻访昆明池的旅程。昆明池是历史赋予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不只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之地,也是西汉汉武帝时期水兵的操练场。</p><p class="ql-block"> 从昆明池南门进入景区,经过七夕公园,看着公园里的人文景观,鹊桥相会、鹊桥仙、荷花岛,似乎在诉说汉武帝操练水师,鹊桥相会,恩鲤衔珠等典故。沿着象征牛郎的“牵牛津”与象征织女的“织女渡”这两座人工岛的“长相思”栈道,踏着湖光山色,想着历史故事,吹着湖风,滋生着一种宁静的温馨,享受着一种别样的幸福快乐。</p><p class="ql-block"> 昆明池的水,看着非常干净,阳光下泛着蓝光,正午的微风吹着池面,万顷碧波荡漾,蓝天白云蓝湖,一种绝美如诗如画。移步于龙门前的汉台边,看着水中的石鲸,心潮澎湃,不禁大声地吟出杜甫的“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感觉诗人把这水中的石鲸写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此刻看着昆明池里东张西望的牵牛、织女石像,又有石刻鲸鱼,想着织女机虚沐浴在夜月中,一种荒凉之感,秋风拂过石鲸,似乎石鲸有知,为战乱的离别感概而激动的麟甲都在秋风中颤动。想着历史诗意,一种民族文化文明的历史,在心中萌发着涤荡着。诗圣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饱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写得诗是对他所处的动乱时代的纪实,毛泽东称他为“历史诗人”。此刻我觉得不是在昆明池用目光看着简单的风景,在这风景区里蕴含着多么丰富的文化,不是在享受一种单纯的美景,也是在感受一种历史情怀。</p><p class="ql-block"> 我是绕湖环行的游览着,走到一处飞檐错落,曲折回廊桥边,著名的“锦鲤报恩”雕塑耸立于廊亭旁边的湖中,相传汉武帝凿昆明池训练水师时,池中有灵沼,既神池。舜帝治水时在此停泊过船只,此池与白鹿原相通,原上有人在钓鱼,鱼拉断钩线携钩逃走,汉武帝夜梦此鱼求摘钩相救,第二天他在池上游玩时果然见一条大鲤鱼嘴上挂着钩线,就救了大鱼。第三天汉武帝在池岸游玩,得到了一对明珠,武帝说是那条鱼来报恩的。看此故事,感觉不在于人的身份和地位,只在于对美好生活有所期望。</p><p class="ql-block"> 看着湖中闪烁赤铜色光彩的塑像,汉武帝的形象高大,姿态优美,两条锦鲤腾跃而起,正在接受恩人的施救,和着远方洁白的鹊桥于飘拂的绿柳林,搭配着浩淼的昆明湖水组成了一幅极美的画图,让人心旷神怡。我不由自主地坐在廊亭的栏杆之间,看着美景,沐浴秋风,回味中昆明池一路的所见、所感、所闻。在这美好的时空,享受自由美好的生活,是一种适意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走过一处景观,细品一次风景。走过的景色并非完全读懂,但仔细流连是值得的。现在国家旅游业的高速发展,给处处风景添加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内涵,此时已不是昔时,昨日更不是今日,希望能跟随变换的风景,与人间美景同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