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月的美好在于它的花开季节,鲜花盛开百花齐放,古香古色的潭柘寺,在鲜花的映照下更显得古朴纯真,历史的年轮仿佛诉说着今天的故事,沉闷而高亢的钟声给我们讲诉1300多年前的建寺的传说……</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天气晴好微风拂面阳光不燥,仿佛为我们户外潭柘寺游览拜访也增添了几分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潭柘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北京市门头沟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潭柘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是北京有记载的年代最久远的寺庙。因寺以龙潭和柘树闻名,俗称潭柘寺。</p> <p class="ql-block">这“帝王树”能掐会算,绝非浪得虚名。据说,在清代每有新皇帝登基,此树就会从根部萌发出一枝新干来,生长速度很快,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与老干合为一体。更为神奇的是,清朝每一位皇帝驾崩,“帝王树”的树枝就会无缘无故地折断一根。可以说,千百年来“帝王树”如同一位睿智的时间老人,见证了北京城里的朝代更迭和风云变幻。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被大赦后的末代皇帝溥仪,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普通公民,他来游潭柘寺,曾指着“帝王树”东北侧的一根未与主干相合的斜长细干,对负责接待的人戏说:“这根小树就是我,因为我不成材,所以它才长成歪脖树。”由此看来,清朝新皇帝登基,此树发新枝的传说是真的,连溥仪都认可这一点。更有人言之凿凿地说,在毛主席逝世的1976年,该树就有一根大树枝折断,压塌了树边的一间房。那间房子后来重建,故房子的颜色比老房子要新。邓小平同志逝世的1997年,也有一根树枝折断了。据说当时一个301医院的师级退休医生正巧住在寺旁,他赶快打电话给同事,才知小平同志确实病危,正在抢救。至于是否真实,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p><p class="ql-block">这棵千年古树是我见过的最高大最茂盛银杏树,雄视天下,帝王风范。在帝王树的北侧挂满了红色的布条,善男信女们正在祈福;东侧的茶室在古树的庇佑下,异常幽静,坐在茶室内品尝茶香,听着祈福的钟声,放空心灵,得片刻宁静。</p> <p class="ql-block">潭柘寺1400年的银杏树。</p><p class="ql-block">千年古刹,有五大怪流传了千年:寺里的和尚数不清,皇上的闺女当尼姑,屋顶的神兽上铁链,千年的古树会算命,大殿的香炉上封条。今天我们就说说潭柘寺会算命的千年古树。</p><p class="ql-block">这棵千年古树位于大雄宝殿与毗卢阁的空地东侧。相传在辽代,不知由哪位高僧在毗卢阁前种下了一棵银杏树。这棵银杏树从此开始沐浴着佛光,守护着这个寺院。明清时期各朝到此巡游的皇帝,都要来瞻仰这棵大树,一次清乾隆皇帝巡游到此时,见其高大威猛,就御封这棵古银杏为“帝王树”。 这棵千年银杏树高40余米,直径4米多,须六、七人合抱,至今生气勃勃。</p> <p class="ql-block">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华严和尚以破败的嘉福寺为中心重建寺庙,并改名为“龙泉寺”。</p><p class="ql-block">金代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将寺改名为“大万寿寺”,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p><p class="ql-block">至明代,在其二百多年间的历史上,潭柘寺进行多次整修和扩建,皇帝几次对寺院赐名,因而寺名屡次更改,曾恢复旧名嘉福寺,现存建筑的总平面规模是明代形成的。</p><p class="ql-block">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康熙帝拨款整修潭柘寺。</p><p class="ql-block">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自此潭柘寺成为了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寺内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