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道可道,飞常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社会活动层面上,形容一个人具备良好言行举止,会说:“这个人有素质”。但其实这种表述并不准确,这个语境想表达的应该是,这个人很文明。与上述相关联的,还有另外一个词,修养。试着捋清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素质,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特质和接受教育后所获得的知识掌握,这种教育不仅仅只是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身边人教育等等所有对自己有影响的教育。有了这些知识掌握,就代表了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储备。但是否具备能力,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能够经过实践检验有了“事功”的素质才真正成为你的能力。这样的“素质”指向是能力,不是文明,也不是修养。一个人是否有素质,只有熟知其能力的熟人才能够评价。素质高不代表能力强,而能力强必定是素质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明,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包括言行举止、器物、技艺、法令等等,体现人类发展进步成果的形态集成,是人文精神和发明创造的总和。而人的文明,是人类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行为规则,这些行为规则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再经过历史沉淀,成为更广泛人类共同认可和接受的行为准则,遵循这样的行为准则运转的社会则为文明社会。人之文明,指向是行为,是人文精神。在社会活动中,只通过浅层次的观察、接触,评价一个人有良好的言行举止,应该是说,这个人很文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修养,西方文明并没有完全可以对应的词语,可以算是独属于东方文明的追求。一个人通过自己持续的修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不断磨炼自己的心志,改善自己的良知,最终成为一个能够与这个世界所有人乃至万事万物和谐相处的人。这样一位修养极好的人,就是东方文明所尊崇的圣贤,是掌握道、并能运用好道的人。几千年的东方文明史,公认的圣贤寥寥无几。但成为一个修养好的人可能是每一个东方人的追求目标。正如王阳明所说,人人皆可成圣贤。这对所有人都是一辈子的功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来世上一遭,成为一位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应该会有更多价值体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此,却还不够。成为一位文明人士才能是文明社会的合格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若能够再往前走走,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修养,虽说大致成不了圣贤,但会让自己的人生尽量少些聒噪,多些淡然。也会让身边人感受更舒服,还可能影响到不少人变的更好。如此甚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修养好的人,大致有几种表现。无论何时何事,其言行举止,不会让他人有不适感;当身边人有烦恼或疑惑时,能与之共情,并给出能安抚其内心的解决方案;当周遭出现状况时,能冷静地提出妥当的充满智慧的处理思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很难。需要穷尽一生学思践悟,持续破除“心中贼”,持续“事上练”。(202504)</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