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水美</p><p class="ql-block"> 我对青砖有着深刻的记忆,因为,我所在的村小学当时是个完全学校,还有初中,全校,只有南头路东第一个教室(临近操场)是新盖的,蓝窗户蓝门,透亮的玻璃,青砖铺地,杨老师是那个班的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这个全校唯一的青砖铺地教室,在卫生检查时,地面洒点水,稍微一扫就显得很干净,特别让人羡慕。其余教室和学生家里一样,全是土脚地,有的还不平整。但同学们为了拿奖,一洒水,能把地皮扫下来,和人家比。</p><p class="ql-block"> 东大砖瓦厂没建起来时,村里的小瓦窑,就制作青砖青瓦。一次,我路过那里,看兴娃哥在制作青瓦坯子,我看了好久。有的制作青砖坯子,相对简单些。那里的黄泥,软,有筋头,明亮亮的,一釐就是一大块,工匠们再将其填入模具里,(我们叫壳子),用如弓箭弦的工具一割平,再往地上一扣,全过程真像小孩子玩扣鸡蛋的游戏。这样,一次三个平整的青砖坯子就做好了,平铺晒太阳。我叹过工匠手工的熟练,也嘀咕过这砖压力不够。当年制作青砖青瓦的情景怎么都挥之不去。后来,东大公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型砖瓦厂,作为当时很有名的社办企业,只不过烧的是红砖,压力好,是机器做坯子,既增加了压力,又提高了效率。砖很棱整,火候也到,质量文明遐迩,不容易买到。</p><p class="ql-block"> 现在,青砖用于修花墙,盖古建等,价钱昂贵,毕竟物以稀为贵。</p><p class="ql-block">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东大公社砖瓦厂已经被拆,成了苗圃。在七八十年代,那里曾经是我们的乐园。一段青砖制作视频,勾起了我的回忆,便记录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2025.3.3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