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晒太阳的照片说起

老愚翁

<p class="ql-block"> “悠闲时光欲何为?笑谈岁月晒南墙。” 这是三年前我写的两句打油诗,没想到还真印证了三年后的一个场景。 </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有朋友向圈内群中发了一张五位老战友在渭南市火车站广场条形长凳上坐着晒太阳的照片。仔细观赏照片中每位的神情,颇觉有趣:有一位双目紧闭,嘴角微撬,一派美滋滋的模样。是想入非非?大摡率是梦见好事成真了;有一位戴着二饼子眼镜,披着蓝色棉衣,扣指环抱二郎腿,头微偏,嘴微张。可惜啊,虽有“首长”架势,却只剩晒太阳的优势,口袋里掏不出“上岗证”来;有一位穿着黑皮夹克,弓着腰,对着另外四位津津有味地“冒着泡泡”,这是我对着照片揣摩得出的结论。据我所知,他的唇舌“硬件“欠火侯,看样子好段子让他说糟了(高手没在场,这是赶鸭子上架哩),所以大伙笑不起来;还有两位象“刚吃完瓜”赶来的,也许是没有睡醒,上眼皮与下眼皮还没有完全分离,很象用刀横划了两个缝缝,似笑非笑,又象在暗眯眯的偷笑。原以为这种形象是我的“专利”,没想到这两位好胜心强的兄弟不留情面,象当年争当生产能手那样,硬生生的要与我比高低,脸上那“美感”,还真与我难分伯仲呢。“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五位老友虽然没有前仰后哈的笑,没有勾头埋面的笑(说明段子讲的欠精彩),但从表情上看,“幸福“二字就写在那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上;虽然没有绿水幽草助兴,晴日暖阳下随心所欲、谈天说地、似睡非睡也显得很愜意。想当年,他们个个身强力壮,胳膊上的肌肉圪哒很瓷实,抡锤打钎从不落下风,喝酒象喝凉水似的。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干的尽是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光宗耀祖,造福社会的善事儿,如今都是七十五左右的老者了,孩子都成家立业、远走他乡、无须牵挂,自己身板还硬朗,是该身闲心静的享享清福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晒太阳是一种传统的生活习惯,好处颇多。从医学角度看,可以帮助缓减银屑病和湿疹的症状;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有益于心血管健康;有助于缓解季节性情感障碍……。从人文角度看,结伴去晒太阳,趣闻趣谈,笑口常开,可以消解郁气,愉悦情怀,不会孤独寂寞。单独去晒太阳,与游览结合,无拘无束,随意而安。“闲行观止水,静坐看归云”,“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展现的便是这样一种悠闲自得的晒太阳场景。</p><p class="ql-block"> 晒太阳也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记得我在家乡的农村劳动时,隆冬寒月的农闲时节,风尘不扬、晴天丽日的中午,一群老农,蹲靠南墙,人手一副烟袋,说说笑笑的晒着太阳。兴致使然,我也旁观过几次。有记忆力好、表达和表现欲强者便侃侃而谈。有时把从“说书人”那听来的和看古装戏获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说到高朝处还会不自觉的啍啍上两句。“关云长不杀落马之将,黄汉升箭射盔缨送人情”的唱词,我便是在这种场合听来的。有时讲村上传说中的故事。比如“佛定庙址,“武举赶集”,“南蛮仙用头帕提走村上一股泉水”等故事,我就是在这种场合听来的。有时交流庄稼换茬耕种等经验及有关信息,分析当年的气候变化情况。比如冬雪少预示来年春旱,要早作准备等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常识,我就是在这种场合听来的。有时编段子、讲笑话斗嘴取乐……。既晒热了身体,也享受了知性趣味的文化生活。</p><p class="ql-block"> 如今,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晒太阳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或在郊外游山寻景、垂钩碧水;或在公园翩翩起舞、放声高歌;或悠闲散步、摄影留景;或在小巷街头下棋、玩麻将;……。坐着,走着,玩着,说着,笑着,吃着,喝着,游着,五花八门,逍遥自在,尽显独特个性。</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我又端祥了那张有趣的照片,衷心祝愿老友们春日安祺,健康快乐的过好晚年的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常彥杰</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