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看马顺廷老师作画,真是一种享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乙巳戊寅,己酉日下午,与诗人亓焕志去拜访画家马顺廷老师。当时,马老师正与几个弟子在他工作室东头茶室里品茶谈艺。斜阳映窗,书画悬壁,节日气氛尚存,温馨而热烈,别有一种情调。</p> <p class="ql-block">初识马老师,是在百泉之乡辉渠,我随安丘诗词楹联协会去“麦浪足迹"挂“创作基地”牌,采风。而马老师则是组织他的学员在此写生。巧遇,当时就被他的气质折服。谦逊优雅,谈吐有度,令人一改画家多傲骨嶙峋,拒人千里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其后,又多次听人谈起其人,都是对其人品,艺品的褒奖,故好友亓焕志相约拜访便一口答应。</p> <p class="ql-block">相谈甚欢。他的学员欲去画室学画,我们便起身去参观他的教学,创作环境。</p><p class="ql-block">画室四壁,都是他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获奖的巨幅作品,梅兰竹菊,山水动物,真正让人感受到诗佛王维《画》的意境: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宁静,悠远,富有禅意。就是那幅怒放的梅花,也让人似氤氲在花影袅袅里,有暗香袭来。</p> <p class="ql-block">一学员正画竹,请教技法。</p><p class="ql-block">马顺廷老师应声而去,铺纸置墨,执笔边画边讲。</p><p class="ql-block">瞬间,一枝竹便飒然纸上,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我惊诧于画家娴熟的技艺,惊叹于先人“成竹在胸"造词的准确。</p><p class="ql-block">可过于随意地勾画在废纸上的示范总不过瘾,我们便怂恿他创作一幅《竹》。</p><p class="ql-block">他一笑。</p><p class="ql-block">我知道他笑的含义,心内惭然,但心底强烈的愿望,又自私地不愿放弃。</p><p class="ql-block">马老师也命他的学生取来相应的纸,笔,墨,用镇纸将宣纸抚平,手握笔管,在宣纸上凝神片刻,调好水墨迅疾地运起笔来。</p> <p class="ql-block">他运笔如风,笔过处,一节节竹拔地而起,象雨后春笋,噼啪有声。</p><p class="ql-block">是的,竹的生长速度,是别的植物所无法比拟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是因为在萌发前,它已在地下盘根错节,凝聚力量,蓄势待发,一旦时机成熟,便破土而出,一发冲天!</p><p class="ql-block">可是,对于画家来说,不也如此吗?半生竹,一生兰!在这些纸上活起来的枝叶里,浓墨淡色,那一点不浸润了画家的热爱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竹枝画完,便是叶子。他边画边讲。他在画的过程中没有忘记他的学员。</p><p class="ql-block">这里该疏,这里该密;此处应浓,此处应淡。你看这个角实了,那个角就应虚,空闲处别多画,应留白。</p><p class="ql-block">好一个虚实疏密,不正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阴阳之道吗?</p><p class="ql-block">你看马老师的笔,在纸上横折撇点,象在写字,可长横短撇里,枝叶丛生,几竿茂竹已摇曳在眼前。</p><p class="ql-block">竿的硬,枝的柔,叶的媚,在勾勾画画里活脱脱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可以了,已够好!在我凡夫俗子的眼中,已是难得的一幅《竹》,技艺高超的一幅竹。</p><p class="ql-block">去潍坊十笏园看过郑板桥的竹,那当然是枝枝叶叶总关情的。那恣肆的笔墨,虚实的变化,还有那如乱石铺地的题跋,确是风格炯异,令人印象深刻。作为后人观赏者,也曾穿过岁月的包浆,看到过老先生提笔案前的凝重。可是,哪如盛世的我们,哪如马顺廷老师心胸的敞亮,运笔的洒脱!</p> <p class="ql-block">大概艺术家的眼光就是不一样。他们看到的不是局部,而是整体,是全局。</p><p class="ql-block">在画好枝叶之后,我以为可以收笔了,可马老师却指着画的下方说,这里得画一块石头,与整个画面衬起来。</p><p class="ql-block">可不?竹竿挑起的竹叶,虽然浓淡相宜,但从整个画面看来,就是有些头重脚轻。用这石头一坠,就均衡了!</p><p class="ql-block">为增加美感和对比度,马老师又用上一种颜色,这是此画中墨色之外唯一添加的色彩。而这一添加,就陡然增加了画面的质感和层次。</p><p class="ql-block">你看,赫色的岩石边三竿挺拔的翠竹,节节有劲,叶叶扶疏,若新雨初歇,轻风乍摇,滴翠于心,令人心旷心远,心怡心静。一幅墨竹,一个禅字,让人心明神慧!</p><p class="ql-block">马老师,真不愧为中国实力派画家!</p> <p class="ql-block">马顺廷老师山东潍坊安丘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文艺之星获得者。</p><p class="ql-block">2002年至2004年曾到中央美院深造学习,受教于陈平、崔晓东、李铁生、于光华、丘挺等老师,让自己的画艺得到进一步的提高。</p><p class="ql-block">2005年,他的作品巜春季写生》入造巜中央美院优秀毕业生作品展》,被中央美院收藏。</p><p class="ql-block">2007年,他的国画《山居图》在由山东省宣传部和省文联主办的“美好的礼赞--山东省庆祝党的十七大美术书法摄影大展"上参展。并于同年12月,《山水写生》入选山东美协主办的“山东省第四届写生作品展"。</p><p class="ql-block">当然,马顺廷获奖多多。他的作品《空山新雨后》,《家山新貌》,《家山野卉系列之一》巜之二》系列,等等等等获得大大小小的国奖!</p> <p class="ql-block">成绩斐然!但他的光华更加内敛。为人处事,那份骨子里的善良处处得以体现。他尊敬他的导师,尊重他的同行,优待他的学员。对他的客户更是客客气气,礼貌有加。即使是偶然造访的不速之客也不慢待。象我今天。</p><p class="ql-block">他把画好的画题了字,盖上章。看到我喜欢的有些贪婪的目光,大大方方地馈赠于我。</p><p class="ql-block">我受宠若惊,欣喜若狂,竟有担心其反悔,欲携画先行的想法。</p><p class="ql-block">太美此《竹》,太美,马顺廷画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