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上坟

城围惠(選民)

<h3>清明节上坟<br>我们大多数人的居住地儿离老家不远,每年清明都要回老家,到墓地为祖先上坟烧纸纪念。<br>这事儿在我的心里,我们这门子所有人的心里都是大事,似政治任务一样,雷打不动的。时间不推前不滞后,完全是每个人的自觉行动。<br>说个玩笑话,跟人打交道,说话办事都守信,对过世的先人也要敬畏守约,连鬼都不能哄。<br>我们虽然在小小的村子,门户却最大。每次上坟烧纸,人数有二十人左右。既纪念先祖,又是后辈团聚的日子。<br>这事儿从那一年开始忘了,应该是国家不再认为烧纸是封建迷信开始,反正是越来越被后辈们认可和重视。<br>其实往上推两三代,世代都是穷苦的,而且身体未必健全,但是我们是他们的枝叶后人,感恩他们给予我们生命,一代代相传,一代强过一代,才是最欣慰的,更是我们重视上坟的理由。<br>坟地有四处。先说老坟,年代久远,墓堆因种地,不断趋于平坦,门里后生专门立一合碑,为了纪念方便辨认。另外三个坟分别是父母亲的,门中大哥大嫂的,门中二哥二嫂的。位置在南头水库西边和崖上最高的苜蓿地儿。每次都是集体行动,人都等齐了,一个坟地一个坟地烧纸叩拜。即使碰到雨天,道路泥泞湿滑,我们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有些狼狈不堪,但也没有怨言,因为是心里一直操心了事情。<br><br>烧纸纪念完毕,再在一起聚餐喝酒。早年多在大哥的长子家;我们的房子坍塌后来新盖后多在我们这里,主要是我哥忙活;这两年又在二哥的老大家,还是因为他的儿子做餐饮,给大家做着也顺手在行还可口,同时体谅长辈年龄和身体状况。<br>吃着喝着说着,不由人就说到从前,祖先在世的事儿,早年的困难,早年的苦日子,大米换面(细粮换粗粮),高陵泾阳买粮,早年社会运动对人的打击,村里的好干部,能人有本事的人。每个人对自己的事情记得清楚,别人的事情知道往往记错了年月。特别是对去世的某人的看法,又有新的认识。说着说着,从一个人的一生为做,得到人生的一个道理。<br>我母亲早年受苦最大,自己吃差的还劳累多干活,时常因低血糖而昏晕,后来越来越好,享福且长寿。<br>我父亲去世早,但人精明,做多年村干部,群众佩服,村镇领导认可,离世四十年了,人还记着他事迹。作为他的子女自认为在诸多方面,难以比及。<br>酒量似乎慢慢都小了,都会顾及彼此的身体,力争酒量小的发挥到最大状态。喝酒不胡然,越喝越交心。<br>清明上坟烧纸,这个时间点老家确实好。花儿开,麦叶绿,空气清新宜人。没有农村两个难消除的问题,蚊子和苍蝇的滋扰。<br>有些缺憾,我感冒还吃药,还有能喝酒的却开着车,整个酒场子没有推到高潮,只能期待来年清明吧。<br></h3> <h3>抖音看着一段文字,说得有道理,也符合上坟烧纸纪念先人的事儿,顺便抄写下来。</h3> <h3>一个人在世间如同蚂蚁,如同这碎小的花儿草草,但是仔细观察这碎小的花儿也是耐看的,因为它活出有独特性的自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