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摄影是慢节奏的事情,需要时间来完成。慢节奏是为了更好的观察身边在变化的环境,并且去关注一些细节。不要以为你是在摄影,和成千上万人拍摄相同的照片,那不是摄影,那只是图片而已。真正的摄影能说故事,能穿透心灵。</p> <p class="ql-block"> 这次江南之行,未出发之前,我曾在家无数次去想这15天的江南行程。这是一段最美的日子:江南水乡,细雨朦胧,雨中漫步。在这清浅的时光里,一半烟火,一半诗意。任花开花落,云来云往,自是余味无尽,万般惬意。来到江南,梦终于醒了,商业化气息笼罩所有古镇,游人如织,我被游人裹挟着跌跌撞撞的走完了第一段行程。从梦中醒来,你就该反思了,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应该尽量避开游人,走进小巷深处,去拍原住民最本真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在拍摄古镇时,动作要慢下来,因为要琢磨,要寻找,要发现,更多的时候还要等待。特别在古镇的小巷深处,要等一个能使画面活起来的人,往往需要耐心。比如本来就是一条光线还不错的巷子,但是如果没有人走过,画面就很空。但要记住你拍的不只是人,也是一个季节,一种江南人的生活。而有时流水人家已经是如画江南,可是说不定多等几分钟,就会有更精彩的船家来为画面添上点睛之笔。</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个画面时我突然想起了一九八二年,艾伦.布鲁金的获奖广告摄影作品《当世界朝左,请朝右》, 一大群白羊头朝左,只有一头黑羊朝右。画面上完全没有任何与产品(牛仔裤)相关的东西,仅靠图像的魅力以及别出心裁便大获成功。百比赫广告公司在之后30多年来一直在使用它作为其品牌代言。</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任何人看到这张照片都会被一张脸吸引,没有例外。至于照片传达了怎样信息,通过衣服背后的文字,留给观者去想。请不要迷信摄影的每个方面都必定有一个理性的解释,摄影是一种纯视觉体验,而摄影作品通常传达的是一种信息,并依赖观赏者的想象来实现它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些画面是否有禅意?我说不好。什么是禅?我看过一种解释叫做“不动心”,不受外界的干扰,心归于一种平静。多少佛前香火客,只求如愿不求禅。偏偏一个非信仰佛教的摄影人拿出相机,记录当下,你记录的僧人也好,记录的佛庙也罢,真的没必要非要贴上一个禅意的标签。但是我还是想在这里说一说禅意和摄影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禅意”在摄影术中是一个高频词。我最早看到这个词是在《万里任禅游》这本书,60年代,这本书在美国很火,十年销售800万册。如今,1X.com网站的理念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罗伯特.波西格的《万里任禅游》一书。它阐述了如何定义品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真正的禅师可能认为,对禅学用在摄影里是对禅的滥用,不过,大多数摄影家都表示,在摄影时,他们体验到自己的意识和现实之间有一种几乎灵性的交流,这种交流无疑已经离蝉的精神不远。</p><p class="ql-block"> 禅学宗师铃木大拙写道:“如果一个人真心希望成为某种艺术大师,技术性的知识是不够的,他必须要使技巧升华,使那项艺术成为‘无艺之艺’。”想想我们在猎影及取景时的本能和直觉,这的确适用于摄影。禅的目的之一,便是洞烛几先(预先查知事情的发展),并且使自己顺应未然。而这当然和摄影有所关联。</p><p class="ql-block"> 禅意是指清净,坦然,平淡的意识思维,是一种思虑平静以后得到的人生观或者人生态度。清空安宁是禅意所呈现的状态。而对于摄影作品来说,禅意的传达要抓住“空”与“静”,带着一种空灵的情境冲击着你的心情。你在等待,等待着下一秒的光线,等待着微风拂过,等待着照片中的时间从静止开始流动。</p> <p class="ql-block"> 在摄影界最容易达成共识,没有争议的是极简摄影。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简单,渴望将繁杂的生活削减到最简单的形式。如果照片简简单单,一眼就能看出想表达什么,让人看了就轻松,没有压力。</p><p class="ql-block"> 极简摄影提供了两条路,一条是选择极简的拍摄对象,另一种是不管什么对象都用极简构图来拍。在选择素材上,选择天空、水面、雾气、墙面做背景很重要,剩下的就尽情的发挥你的想象好了。</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几张照片具有了视觉上的张力,你感受到了吗?</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去问一个摄影师,关于照片中的平衡和张力的问题,他们很少能讲清楚,但是同样的问题,你去问画家或者雕塑家,你会发现他们对这个问题是有想法的。画面中的视觉元素分别有着不同的视觉质量,理解这个概念,对于你理解平衡和张力非常重要。照片中每一个元素都会吸引眼球,有的多有的少,这于反差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画面中的视觉元素吸引眼球的程度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如何安排这些元素的关系,就决定了画面是否平衡,以及是如何平衡的,而且还会帮助我们理解张力。平衡和张力,决定了我们向哪里看,以及画面里带给我们的感受。这不是一道有公式可循的数学题,它是经验性的,要根据我们的感受才能处理好。</p> <p class="ql-block"> 拍摄竹子实际上是很有挑战性,作为绘画,只要你胸有成竹,就一定能画出生动的作品。但摄影就不同了,即便是你胸有成竹,你还是要找到与之匹配的场景,实际上这很难。</p> <p class="ql-block"> 下面三张照片是有一定视觉上的错觉。第一张实际上是水面的倒影,我旋转180度把它做成了油画;第二张我是用长焦拍摄的,压缩了人物与墙面的空间,加上人物的衣服与背景绘画很匹配,人物和墙面的绘画融为了一体;第三张你看了肯定会吓一跳,以为是自焚了。实际人物距离香炉中的火苗有三米远左右,不是我后期用PS做出来的,因为那样的话,很无聊。</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地人的饮食文化,有站着吃的,有坐着吃的,有走着吃的,也有几个人在一起聚餐。</p> <p class="ql-block"> 在整个行程中,我感觉甪直古镇是最美的,所以也引来了无数美术学院写生的学生。最后那张是美院的学生向老师交作业,老师现场点评的场景。我在远处用长焦拍摄,学生并没有发现我在拍摄,有意思的是学生自动的为我让出了这个空间,就好像是一种魔力,让他们按照我的意图漫游于我的镜头前。</p> <p class="ql-block"> 园林中的建筑与传统的居民住宅有所不同,它的功能上以赏游为主,居住为辅,因此多为,亭、榭、轩、廓。这些开放式建筑又多有大量的门洞和花窗,使得园林中的空间相互渗透、连通。甚至在古典园林中,还有一些专用的名词叫做“对景”,就是通过特意设置的门窗去看某一景物,使得景物宛如在一个画框中。拍摄时,你要注意这些关系,抓住这些特点,才能更好的设计你的构图。</p> <p class="ql-block">旅游见闻</p> <p class="ql-block"> 回到上车的地点,在等车的时候,我拍了这张照片。其实在极其平凡的环境中,也能创造出一种美妙的时刻。地面散落的红叶、石块分隔无规则的形状、从树的缝隙中投射下来的光影,要学会欣赏我们周围简单的美。</p> <p class="ql-block"> 因为所有的景点都有人,所以只要有可能,我总是要把他们包括在我的照片里,因为有了人才有生活的气息,照片才会有活力。</p> <p class="ql-block"> 拍摄古镇的街头生活,抛开摄影,光是在春天的阳光下,观看路边茶馆的人们向外张望的场景,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消磨时光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江南这个饱含水汽的词语,仿佛轻拂过,就会有无数故事滴落。时间回到了1989年4月,那时我在上海读书。四月,我和同学一起游苏州园林,走着走着,来自郑州的同学说:“三毛,三毛,这人是三毛!”我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跑到前面,对随行的人说:“这人是三毛吗?” 回答:“是”,“我们可以和她合个影吗?”随行人员笑着说:“三毛很随和,你自己跟她说,她会同意的。” 同学真的去跟三毛说了,三毛笑着就答应了,我们四个同学在园林跟三毛合了影,之后不到两年,大约一年九个月的样子,传来了三毛离世的消息。那年她才47岁,所有报道三毛离世消息的背景音乐用的都是《橄榄树》。很喜欢三毛这段话:“一辈子都在省着,攒着,不论多抠,钱还是没存够。一辈子都在忍着,让着,怕着,不论多小心,人还是得罪的不少。一辈子都在读着,写着,悟着,不论多聪明,亏还是没少吃。一辈子都在觉醒中,成熟中,成长中,不论多淡定,遗憾还是有。回头看,除了苍老的容颜,渐长的年龄,满腹的心酸,还有什么真正属于自己?所以想开了,什么才是生活,只有自己高兴了,那才是生活。"三毛常说自己的一世抵上别人的十世,因为她一直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站在江南的水边,来来往往的船只,船过水无痕,这多像我们的人生啊。前几天我刷视频,刷到了1921年的沈阳老街视频,画面上走动的人,现在一个都不在了。我们常听到一句话,说人生只是一个过客,看了视频你会重新审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所以我们应该活在当下,“家”不应该只是房子,让你愉悦的地方就是“家”,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这个世界。人这一辈子有着太多的放不下,才使梦想夭折。有时候我在想,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呈现着无数美丽的画面,也许此时此刻阿拉斯加海面的鲸鱼正腾空而起,跃出海面,因为你没看到,所以这对你没有意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但人的好奇心、人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这是我们摄影创作的源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