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永定河岸,邻水而择居,初始村名,称朱窝村,从历史上看,中国北方,大汉民族一直与辽(契丹族),金(女真族)元(蒙古)等民族存在着矛盾纷争,频发战乱,相互吞吃割据,政权频繁更替,即建即逝,官方史记,遗漏颇多。民间史事,遗漏也更为普遍。而今,溯源前史,亦是拾漏补遗。</p><p class="ql-block"> 根据《德兴府矾山县圣泉柏山寺故通悟大师玄公塔铭并序》之记载,1248年通悟大师,曾主持修复过朱窝村(今称珠窝)和结石(今称碣石)寺庙,始知村落与寺庙形成历史久远。</p><p class="ql-block"> 现就“德兴府矾山县”由来,研究与探髓,史学界,有这样的综述,矾山县,汉代称逐鹿县,唐代称矾山县,元代初(1209年),矾山县划归了德兴府,又改称了矾山镇。德兴府辖境范围,其中包括;怀来,涿鹿,赤城和现今北京市延庆等地区(德兴府存世仅57年,1266年,德兴府撤销)。另外,德兴府辖境还包括;结石村(今称碣石),朱窝村(今称珠窝),三岔口(通悟大师塔坐落在今称的沿河城)。据此而言,朱窝,在金元前成村,溯至唐朝,至今,已跨越千年。溯前多少代,人脉文字标识,亦属空白期。</p><p class="ql-block"> 金元战乱,生灵涂炭,民众远离战火,造成了许多地区地广人稀的状态。1368年,明朝初定,为巩固新生政权,发展生济,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先后18次,由山西“人稠地少”的地域,由洪洞县大槐树广济寺办完户口注销,领取川资后,向全国500多个县大规模移民,共涉及881个姓氏,一直延续到永乐十七年。先后向北京地区移民,就达八次之多,移民历经了50年,历史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 金元前,人脉是以朱氏家族为主,历史上,未留下任何记载,属于空白期,既无姓氏,又无人脉记载。</p><p class="ql-block"> 现今姓氏始祖由来,根据史料记载,燕王朱棣,在洪武皇帝朱元璋驾崩后,由其嫡孙,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皇帝。因消藩引起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靖难之役,历经四年,1403年朱棣夺得皇位。即刻定都于北京,建立了顺天府,辖境24个县,其中。包括宛平县(宛平县建立于辽开泰元年(1012),永乐皇帝延续了洪武皇帝的移民政策。</p><p class="ql-block"> 根据《移民大迁徒》一书记载,1403年,1404年,由山西平阳府向顺天府宛平县(今称门头沟地区)移民。共涉及16个村,(是根据姓氏家谱采集的情况),实行民屯。因在1596年,万历派兵血洗了珠窝村,所以,珠窝村的家谱未有延续下来。由此,属于人脉辈分记载断代。1596年至1403年,大致断代193年。</p><p class="ql-block"> 始祖由来;始祖叫李进荣。从珠窝村众多自家自编家谱中获悉,均尊称李进荣为始祖。其由来,来源于宣德四年(1431年)四月二十六日,村西胜泉寺钟楼内屋樑上,悬挂着一口硕大的古钟,笔者幼年时,曾爬入钟楼,并站立于古钟内,古钟约有五尺高,钟壁约10多公分,在钟内伸开双臂,双手指也摸不到钟壁,估算古钟重量约有500斤至800斤。玩耍时,亲眼见到铸造古钟时,将李进荣的名子浇铸在古钟榜首,史已留铁证。另一历史信息,来源于《重修胜泉寺碑记》,在正德十三年(1518年)拆除大佛殿房脊时,拆出一个砖匣,内有一块木牌,上刻有文字,即;宣德四年四月二十六日修建,始祖由来,应是1403年,由山西平阳府移民而来,无异言之。</p><p class="ql-block"> 先祖李高,李旺由来,珠窝村历史上,曾有《万历派兵血洗珠窝村》的口碑之说,幸存者李高,李旺。为何选定是1596年,主要原因,万历皇帝平定了“宁夏之役”驱除倭寇“援朝之役”,平定了苗土司叛乱“播州之役”简称三大外征,耗银巨大,国库空虚。又因“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大后宫焚毁,急需修复。又加上1584年至1560年,修建定陵花费了800万两白银,万历皇帝,为解决白银亏空,心急如焚,无计可施。1596年,万历皇帝召集朝臣纳谏,有一宦官建议;从东厂,西厂太监中选拔亲信,委以矿监税使,分派到全国各个州县,凡是金银矿开采的地方,由万历皇帝颁布政令,增加税赋,由矿监税使实施就地监管,就可解决朝廷的白银亏空。万历皇帝闻听后甚喜。即刻落实选派太监亲信,被选派的矿监税使,在皇宫里养尊处优,唯皇命是从,到地方,就2似如皇帝的鹰犬,凭借皇威,横征暴敛,激起百姓众怒,这就是酿成的“珠窝村血洗惨案”的背景。</p><p class="ql-block"> 珠窝村,距京都110公里,相对而言,要比到其他州县的距离较近,矿监税使在执行皇帝旨意时,行动比较快。所以,血洗珠窝村之惨案,应该是1596年之内的事。李高逃之他乡,李旺仍留村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 先祖李旺,1596年惨案后,待观事态,风平浪静后,李旺娶妻生子,则先后生养了崇字辈(乾,坤,朝,廷)弟兄四人,这是符合情理的,令人费解的是,不知人脉为何又中断,大致分析,古有习俗,当家族祖坟掩埋不下去逝先人的时候,就选择篡堂,也就是将坟地里所有去逝的先人遗骨挖出来,集中埋于一穴,俗称为篡堂。1969年国家在珠窝修建电厂时,就遇到了篡堂之事,所以,珠窝村历史上,篡堂,不只发生一次甚至多次。只是事后,未留下人脉延续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人脉断代,大约220年(1596年至1816年嘉庆二十一正,村西石碾碾砣上有记载),之后,人脉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李一( )( )妻室:</p><p class="ql-block">李(福) ( )妻室:</p><p class="ql-block">李(永)( )妻室:</p><p class="ql-block">李(文)( )妻室:</p><p class="ql-block">李(成)( )妻室:</p><p class="ql-block">李(万)( )妻室:</p><p class="ql-block">显字辈弟兄分三支</p><p class="ql-block">李显( )妻室:</p><p class="ql-block">李显( ) 妻室:</p><p class="ql-block">李显安, 妻室:白氏</p><p class="ql-block"> 思字辈,分弟兄10支</p><p class="ql-block"> 李思温.妻室: 李思良.妻室:</p><p class="ql-block"> 李思恭.妻室: 李思俭.妻室</p><p class="ql-block"> 李思让.妻室</p><p class="ql-block"> 李思仁.妻室: 李思星.妻室</p><p class="ql-block"> 李思福.妻室:</p><p class="ql-block"> 李思成.妻室:安氏.李思才妻室:高氏</p><p class="ql-block"> 正字辈,兄弟17支</p><p class="ql-block"> 李正明.妻室.魏氏.李正林.妻室</p><p class="ql-block"> 李正省.妻室:</p><p class="ql-block"> 李正枝.妻室. 李正好.妻室</p><p class="ql-block"> 李正道.妻室. 李正久.妻室.李氏</p><p class="ql-block"> 李正在.妻室.赵氏。</p><p class="ql-block">李正维.妻室. 李正务:妻室李氏</p><p class="ql-block">李正亮:妻室李氏</p><p class="ql-block">李正矞.妻室:</p><p class="ql-block">李正灵.妻室 李正奎:妻室:</p><p class="ql-block">李正书.妻室 李正声.妻室:</p><p class="ql-block">李正才.妻室</p><p class="ql-block">德字辈,弟兄17支</p><p class="ql-block"> 李德稳.妻室蔡氏.李德忠:妻室:</p><p class="ql-block"> 李德生:妻室.韩氏.李德金.妻室:</p><p class="ql-block"> 李德友.妻室. 李德奇.妻室:</p><p class="ql-block"> 李德来.妻室:</p><p class="ql-block"> 李德勇.妻室. 李德庄.妻室:刘氏</p><p class="ql-block"> 李德民.妻室. 李德军.妻室:</p><p class="ql-block"> 李德刚.妻室: 李德新.妻室:</p><p class="ql-block"> 李德旭.妻室: 李德建.妻室:</p><p class="ql-block"> 李德红.妻室.李氏。</p><p class="ql-block"> 李爱军.妻室:高氏</p><p class="ql-block"> 长字辈</p><p class="ql-block"> 李明华.妻室.何氏</p><p class="ql-block"> 李东昊.妻室.周氏</p><p class="ql-block"> 李亚雄.妻室:</p><p class="ql-block"> 人脉断代,共分三次,</p><p class="ql-block"> 1,村落是以朱氏为首,从1403年向前溯源,最少也有几百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2,1403年至1596年,断代193年。</p><p class="ql-block"> 3,1596年至1816年断代220年。</p><p class="ql-block"> 备注</p><p class="ql-block"> 【1】这个家族,历史上,唯有李思温在村内从事私塾教学职业生涯,俗称“大兴先生”,培养过许多学生,学有所成的,其一,李正林,珠算,毛笔字,绘画,古文,均为出色。其二,李正矞,60年代,在继父鼎力资助下,就读于北京建工学院,曾任建设部科教司司长。</p><p class="ql-block"> 【2】参照本村遗存家谱,经客观分析后,缜密整理,编辑而成,仅供参考。</p> <p class="ql-block"> 中国是个具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崇尚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有讲究,主要分尊称和兼称。中国古代推崇的祖宗十八代之说。十八代,究竟应该怎样称谓,现在介绍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珠窝村,是1403年,永乐初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来的,人们一直尊称李进荣为始祖或是远祖,由于1403年至1596年跨越了193年,又因1596年至1816年跨越220年,两次断代,中间只有李旺,李崇乾(坤,朝,廷),其他无有任何辈分文字标识。这期间,老,中,小三代人,在1596年被朝廷血洗全村后,又加之,祖坟在几百年间,不只一次或多次祖坟篡堂,故而人脉辈分文字标识,未有承袭下来。只有从嘉庆二十一正1816年后,人脉才连续传承至今。所以,十八代排序,上九代的始祖或鼻祖,始终难以定位。</p><p class="ql-block"> 祖宗十八代,辈分文字标定,对于家族世袭传承有很大帮助,不但是区分血缘关系远近,对优生优育也有积极作用。</p><p class="ql-block"> 只因人脉传承中,存在着断代,对世袭延续造成了极大困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