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清明节是一个融合了慎终追远与踏春迎新的节日,既有对先人的追思,也有对自然生机的赞美。通过扫墓祭祖、踏青郊游、吃青团等习俗,人们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祈愿。</p><p class="ql-block">说到扫墓祭祖,就要说到中国的丧葬文化。丧葬文化,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合体,其涵盖内容涉及实物、信仰、心理、伦理、道德、艺术,由此而延伸展开形成了诸如临终关怀、遗嘱文化、死亡教育、死亡观念、殡仪习俗、丧仪文化、葬文化、祭祀文化、葬仪经济、殡葬科技以及其它有关活动等。</p><p class="ql-block">丧葬主要是对逝去的人的一种处理方式。过去,丧葬活动是大事,中国丧葬文化历史悠久,礼仪繁杂且因地域、民族、宗教信仰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核心精神均以“慎终追远”为基础,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和生者的哀思。</p><p class="ql-block">两千年来,我国一直是遵循以下一些程序进行丧葬事物。</p><p class="ql-block">一、初终礼仪</p><p class="ql-block">1. 送终:家人需在逝者临终前到场陪伴,确保其“善终”,尤其重视长子、长孙在场。</p><p class="ql-block">2. 停灵</p><p class="ql-block">遗体停放于正厅或灵堂,头朝外脚朝内,覆盖白布(“苫脸纸”)。</p><p class="ql-block">点燃长明灯,摆放“倒头饭”(米饭插香)、瓦盆(烧纸用)等。</p><p class="ql-block">3. 报丧</p><p class="ql-block">由孝子或族人通知亲友,旧时需持讣告,现代多通过电话或讣闻。</p><p class="ql-block">二、治丧礼仪</p><p class="ql-block">1. 小殓与大殓</p><p class="ql-block">小殓:清洁遗体,穿戴寿衣,用白布束紧(称“捆尸”)。 </p><p class="ql-block">大殓:入棺仪式,棺内放石灰、香料等防腐,逝者口含铜钱(称“含殓”),部分地方放生前物品陪葬。</p><p class="ql-block">2. 设灵堂</p><p class="ql-block"> 悬挂白幡、遗像,供香烛、果品。 </p><p class="ql-block"> 孝子披麻戴孝(麻布衣、草绳腰带),亲属按亲疏穿戴不同丧服(“五服制度”)。</p><p class="ql-block">3. 守灵</p><p class="ql-block"> 亲属轮流守灵,防止猫狗靠近遗体,民间认为会引发“诈尸”。 </p><p class="ql-block">亲友吊唁时,孝子需跪谢。</p><p class="ql-block">三、出殡与安葬</p><p class="ql-block">1. 出殡仪式</p><p class="ql-block"> 择吉日吉时下葬,由风水先生选定墓穴方位。 </p><p class="ql-block">长子执“引魂幡”引路,摔瓦盆(“摔丧”),撒纸钱(“买路钱”)。 </p><p class="ql-block">送葬队伍需绕道而行,忌走回头路。</p><p class="ql-block">2. 下葬</p><p class="ql-block">棺木入土前,亲属抓土撒棺(“添土”),封土成坟。 </p><p class="ql-block">部分地方会焚烧纸扎(如房屋、车马等“冥器”)。</p><p class="ql-block">四、葬后礼仪</p><p class="ql-block">1. 圆坟</p><p class="ql-block">葬后第三日,亲属修整坟墓,供祭品,绕坟三圈。</p><p class="ql-block">2. 做七</p><p class="ql-block">每七日祭奠一次,直至“七七”(49天),尤重“头七”和“五七”。 </p><p class="ql-block"> “百日”“周年”需上坟,三年内忌红事(部分地区)。</p><p class="ql-block">3. 祭祀习俗</p><p class="ql-block">清明、中元节(鬼节)、寒衣节(十月初一)为重要祭扫日。 </p><p class="ql-block"> 祖先牌位供奉于家中或祠堂,香火不断。</p><p class="ql-block">解放以后,国家为了节约土地,杜绝疾病蔓延,普及火葬。人死后,尸体在医院或殡仪馆太平间冰冻存放。一般情况下三天内举殡,举殡分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悼会两部分。遗体告别仪式时设置“灵堂”,灵堂四周排满花圈,花圈上挂满亲朋戚友的挽联。告别仪式开始先播放一段哀乐,悼念者默哀三分钟,之后向死者三鞠躬,最后绕遗体一周,瞻仰死者遗容。之后专用灵车”把遗体送到火葬场,经焚烧后尸体化为灰。亲人可根据情况把骨灰放入骨灰盒保留,也可把骨灰撒入大海、植树等。</p><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上对丧葬是很重视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厚葬的,明朝有明十三陵,清朝有清东陵与清西陵,分别埋葬着明清两朝的二十几个皇帝。清朝灭亡之后,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在南京建了中山陵举国厚葬孙中山先生。我国埋葬皇帝的叫做陵,埋葬达官贵人的叫做墓,埋葬一般人的叫做坟,没有人处理后事的人埋在乱葬岗子。</p><p class="ql-block">当今社会发展进步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逝去人火化之后将骨灰盒要埋在墓地,一般是双穴平台有墓碑占地不足一平米。也有有钱人的墓地搞得挺大的。当然也有不少人逝去后,骨灰由殡仪馆处理深埋了!</p><p class="ql-block">清明节是祭扫缅怀革命先烈和逝去家人的重要节日。我们了解一些我们祖先丧葬文化的历史,也是有益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