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14号霞浦第三天,早餐后乘旅行社的车前往第一站,沙江S湾摄影基地。</p> <p class="ql-block">霞浦沙江S湾摄影基地,位于福建省霞浦县沙江镇沙江村,S形水道连接村庄与竹江岛,竹竿用于养殖海带、紫菜,形成独特的水道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摄影基地是在一座6层的建筑里,乘电梯上到最顶层观景台,可以全方位看见S湾全景,是一处最佳拍摄地。当天我们去时下雨,雾气蒙蒙,拍摄效果不佳,拍不出蓝天阳光下的美感,有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霞浦沙江S湾,福建霞浦的一处绝美景点,以其独特的地貌和迷人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摄影师和游客。S湾因其形状酷似英文字母“S”而得名,蜿蜒曲折的海湾与滩涂、渔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令人惊叹的自然画卷。</p> <p class="ql-block">S形水道与竹竿群排列成大小S形,渔船穿行其间,配合潮汐光影变化,呈现水墨画般的滩涂风光。</p> <p class="ql-block">船只穿梭在浮标竿影之间,满滩满海的竿影、船影相映成趣,与波光粼粼的大海、远山浑然一体,景色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霞浦沙江S湾是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最具代表性的滩涂景观,以S形水道和错落竹竿构成的独特风光闻名,曾多次入选国际大型活动宣传片。</p> <p class="ql-block">由于下雨,光线不好,兴趣不佳,我们玩了一会就离开了。前往霞浦第二站,半月里畬族古部落。</p> <p class="ql-block">半月里畬族古部落,位于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span style="font-size:18px;">“半月里”古称“半路里”,</span>因背靠状如弯月的弥勒山山麓,建筑随山势而建,因此从高空俯揽,整个村子犹如一轮月牙,或也正因如此,人们更愿意叫它“半月里”。</p> <p class="ql-block">半月里村子不大,却有不少的历史建筑,比如有着近三百年历史的龙溪宫、雷世儒大厝、雷位进故居、雷志茂故居、秀才院、雷氏宗祠等等。因此,半月里也是全国著名的“畲族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该村寨其古韵悠悠 ,保存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 被誉为“中国畲族文化大观园” ,先后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畲族婚俗还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少的民族之一,目前全国有大约70万人。畲族的畲字最早出现在《诗》和《易》经书中,“畲”字的意思是指刚开垦的田地,也意为刀耕火耘之意。“畲”字真正用作一个族名是在南宋时期,据刘克庄的著作《漳州谕畲》中记载:“民不悦(役),畲田不税,其来久矣”,“畲”作为族称,是由于当时畲民到处开荒种地的游耕经济生活的特点而被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这座半月里村落,就始建于明末清初,畲族人雷祖发为躲避战乱,从福安移居至此,后雷家在此繁衍生息,历经三百多年,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村落。</p><p class="ql-block">在这三百年中,雷氏家族不仅人口逐渐壮大,雷氏家族可称得上人才济济。从这座小山村中不仅走出了商业大鳄,还走出了五名秀才。如今走在半月里村中小路上,身旁随处可见上百年的建筑,当您手指触及到上百年的砖瓦、木窗之时,恍似半月里几百年的变迁出现在眼中。</p> <p class="ql-block">村内碧水回环 ,山石多姿,林壑幽深 ,名胜古迹贯若串珠 ,民俗文化丰富 ,行走其间 ,处处可见飞棱重檐的畲家古民居 ,高高青砖墙建成的清代旧祠 ,古韵犹存的古官道 ,古老而安谧 ,充满畲族特有的民俗风情 。可惜就是见不到穿着畬族服装,带着漂亮的头饰的畬族人,如果能遇到,那就太完美了。</p> <p class="ql-block">半月里的标志碑,“半月里”三个大字,秀逸挺拔,立在老榕树下,略显古老苍生。</p> <p class="ql-block">村头的老榕树,静静的伫立在龙溪宫边,时间的磨砺,压弯了枝干,诉说着往昔的风雨,目睹着人事的沧桑,宛如一位无声的岁月守望者。</p> <p class="ql-block">又一棵老榕树,下面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畲缘向海”,这是一种情怀,对山海的眷恋,诠释古老的畲族文化与浩瀚的大海的相遇,仿佛是岁月长河中一场奇妙的交织,守望着这片山与海,是畲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情与缘。</p> <p class="ql-block">如今走在半月里村中小路上,身旁随处可见上百年的建筑,当您手指触及到上百年的砖瓦、木窗之时,恍似半月里几百年的变迁出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古寨里都是这样的圆石路,由于下雨有点滑,我们小心翼翼走在石头路上。</p> <p class="ql-block">沿着龙溪宫边上的台阶往上,路边又见到一棵大榕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半月里的建筑大多是古香古色的闽东传统民居,飞檐翘角、青砖白墙,多为木质结构,精雕细琢的门窗、梁枋,细腻的雕花,都<span style="font-size:18px;">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span>见证了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村寨里特别清静,很少看见寨子里的居民出入行走,不知为何。</p> <p class="ql-block">半月里畬族民间博物馆,是一座很有特色的畲族木结构建筑,古朴、端庄、精美,展示一些畬族人服饰,物品等畬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一处木制老式民宅,应该无人居住,展示一些畬族人的生活用品和婚房及一顶婚轿。</p> <p class="ql-block">一排特别的小民宿与茶园,前后呼应,如果入住在这,呼吸着清新空气,闻着茶园的清香,应该特别惬意吧。</p> <p class="ql-block">半月里古寨门是八闽畲村第一城楼,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寨门高约3米,两米高的地基由石块砌成,青砖墙头约一米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墙上有一座亭子,应为乡丁值守所用,墙头宽约二米,设有青石门槛,有二个门臼,大门关闭时能保障寨内平安。</p> <p class="ql-block">寨围墙沿山势修建,墙基是石块,围墙是由方形青砖砌成,高一米左右,大人可跨越。</p> <p class="ql-block">半月里就是一颗闪耀在闽东的文化明珠,它不仅仅是畲族历史的瑰宝,更是承载了畲族人民的深厚底蕴。走进这半月里古村落,就踏入到一个宁静而又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沉浸在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中的宝藏古村。半月里,不仅仅是一个村落,它更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承载着畲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智慧和情感,这里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回味和珍惜。</p> <p class="ql-block">我们满怀对畬族人的敬意和了解畬族文化的诚意,游览了整个古寨,带着美好的记忆离开了半月里,继续我们霞浦第三站,小渔人家及下青山桥。</p> <p class="ql-block">霞浦下青山大桥位于福建省霞浦县盐田乡浒屿澳,距离县城29公里,这座大桥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壮丽的自然风光,成为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下青山大桥周边环绕着滩涂和渔排,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重要通道。大桥东西两侧分别可观赏日出和日落,以远山为背景,海上渔排为近景,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下青山大桥周边环绕着滩涂和渔排,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重要通道。大桥东西两侧分别可观赏日出和日落,以远山为背景,海上渔排为近景,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当天下雨,我们打着伞站在桥上,风很大,桥上的车速也很快,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拍了桥下一幅幅渔家海殖场及生活渔船的美丽的画卷,感觉还是很值的</p> <p class="ql-block">下青山大桥是连接盐田至新安疏港公路的海上特大桥,全长1028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座桥横跨虎峪坳村,</span>是拍摄海上日出日落的绝佳位置。桥下前方密密匝匝的渔排,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栉次鳞比的渔民房屋就建在木架上面,周边架子下面养殖着海参、鲍鱼。渔民们大都吃住在养殖场,于是便有了下青山桥下这样漂浮在海面上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福建霞浦虎鱼岙村(浒屿澳)这里有着船民最原始的生活状态。这里有很多以水为生的渔民,海上有几十座木屋,当地人称之为“水上威尼斯”,就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小镇。虎鱼坳位于福建省霞浦县西部。这里依山傍海,交通便利,物产丰富。这里有许多渔民生活在水上,在中国被称为“海上吉普寨人”。</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叫它“水上威尼斯”,这里有最原始的船民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庭船民是指几代人靠打鱼捡贝壳为生,长年生活在简陋的船上。一条船载着家里所有的财产,过着艰苦的海上生活。房子的底部被白色的泡沫包裹着。潮水来了,房子就浮了起来,形成了“浮屋”。</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有船的分散家庭,一些渔民在这里生活,吃喝拉撒,打工赚钱。这些渔民在岸边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子,但还是习惯在船上活动,这可能和他们长期积累的生活习惯有关,也可能是情结。</p><p class="ql-block">离岸边不远是政府新建的船民村。但是老一辈人还是习惯了海上漂泊的生活,却无法在陆地上安眠,而新一代的一些年轻人则选择在路上生活。</p> <p class="ql-block">这些渔民以船为家,随波逐流,把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放在一只小船上,他们其实就是连船民。“海上吉普赛人”是船的一家。虽然船很简单,也很窄,但它们是船民生活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下了大桥,我们走进了船民新村。</p> <p class="ql-block">浒屿澳村连家船民上岸定居,是1998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领省、地、 导到盐田畲族乡实地调研连家船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当他登上连家船,弯腰走进狭窄的船舱时,被眼前简陋的生活场景深深震撼。经过此次调研,不久后福建省委、省政府迅速出台了关于连家船民上岸定居造福工程一系列相关政策,并向全省推开。至1999年底,盐田畲族乡所有连家船民全部实现上岸定居。其中,浒屿澳村236户900人搬迁上岸,从此彻底结束了"家连着船,船连着家,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船"的海上漂泊历史。</p> <p class="ql-block">船民新村很漂亮,一栋栋白色的小楼房,挂着红灯笼,还有很多私家车停在楼前,从中可以看出渔民现在生活很美好,幸福指数很高。</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小广场,很宽敞明亮,广场还存放一艘老连家船,应该让人们牢记过去渔家的生活,珍惜现在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长廊中有很多人在休息聊天。</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老人们切牡蛎、挑肉,年轻力壮的人们在外海的渔排上从事海水养殖。</p><p class="ql-block">这是在剝生蚝还是牡蛎分不清,满地的生蚝,牡蛎壳,据说可以回收用于建材方面的原料。</p> <p class="ql-block">岸边停泊着好多的渔船,渔民世代生活在这片海面上,他们以海上养殖为生。渔船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渔船边上的路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海产品贝壳,看不见一点路地,踩在上面有一种碎碎的感觉,很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霞浦的行程结束了,这三天我们在霞浦游玩了数个地方,玩了海,看了滩涂,观赏了海边日落,登了岛,逛了古部落,渔村,总之每一个地方都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霞浦真就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霞浦的美,是没法用言语完全形容出来,它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觉到它的魅力,感受到大自然给予的馈赠。我们喜欢霞浦,爱霞浦!</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船民新村,导游将我们送到火车站,准备乘高铁离开霞浦前往莆田。下一篇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