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方”到“方导” ——我们在青春的舞台上(917班方璇)

润泽心田

<p class="ql-block"> 文稿:来自方璇的随笔</p><p class="ql-block"> 拍摄:润泽心田</p><p class="ql-block"> 编辑:润泽心田</p><p class="ql-block"> 暮春时节,气温也逐渐回升,班级中的气氛也渐渐凝重。作为初三学子,裹挟着即将来临的中考压力,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做不完的试卷和堆成小山似的作业。可青春的岁月带给我们的不应只有枯燥与乏味,更应以岁月为歌,在生活的舞台上尽情演绎,为今后留下如歌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当台上"咆哮"的四位"屈原"的千年之叹停下时,雷鸣般的掌声响起,这无异是对我这个"方导"最大的褒扬,几页《屈原》,让我明白了小小的舞台背后也隐藏了无数的奥秘。</p><p class="ql-block"> 早上,当我看见了胡康同学带的假发,我先是感动,再是惊喜,没想到同学们如此支持我这个新人导演的工作。当然,宁静的早晨也因此出了一些小插曲,让人有此不愉快。很快,课本剧《屈原》就拉开了序幕,随着演员们一幕一幕地表现,我的心仿佛一次又一次地被拨动,生怕中间出一点儿乱子。当四位屈原共同走上讲台上时,全场的气氛被推向了高潮,一声又一声的呐喊,令人无比兴奋,无比激昂……</p> <p class="ql-block">  留着大波浪,带着舌帽的屈原上场时,同样是振耳欲聋的笑声。一位黝黑的大汉子,带上凌乱的假发,强烈的反差感人忍俊不禁。当韦正泽同学左手拿书,右手指天,仿佛如同千年前的先贤一样质问苍天。当然,这一举动也认同学们哈哈大笑。笑声中总是包含了同学们无数的青春的美好回忆,这便是我们笑声中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 不得不感谢我们开明的齐老师让我们在压力山大的初三,仍就能够让我们在紧张中找寻一丝快乐,也让我们的青春如同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一样,雄伟而庄严。在第一遍《屈原》上演时,我便感受到无比的愉快,作为《屈原》这部历史剧的导演,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将这样一部伟大、压严的历史剧演译地出彩,很考验同学们之间的默契与配合。但好在同学们对于屈原的还是很高,在情感上的呐喊很充分很完美,尤其是徐文逸同学在嘶喊时,嗓子都哑了,却依然情绪饱满,双手一挥一掷,真有几分屈原的感觉,让我这个导演都自愧弗如。青春的交响曲在一次又一次的呐喊中被奏响,永远那么庄严而宏伟……</p> <p class="ql-block">  在这次课本剧的表演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责任的意义。作为导演,唯有全身心投入,才能让演出绽放光彩。这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谁又不是自己人生的导演呢?</p><p class="ql-block"> 当最后一声"毁灭"的余韵消散在晚风中,我突然懂得:青春本就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戏剧,而我们都是站在光里的诗人。</p> <p class="ql-block">附:接下课本剧任务后,分角色进行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