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系列之《伪高古玉的疑惑》四川骡二 2025.04.05

四川騾二

<p class="ql-block">  年初,在网上发现一块玉壁,勾了我的魂。都知道,高古玉一般不会在网上买的,因为真假难辨,假的仿冒的实在太多……,可谓防不胜防哦!</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我又买下了呢?因为我实在想看看它的真实面目!网上说,这是一块来自小日子的古玉环“日本舶来品玉石环”——</p><p class="ql-block">外观:直径5.5cm、厚1cm、重42克。</p><p class="ql-block">形制:与高古玉的玉环没有什么差别,乳钉纹</p><p class="ql-block">玉色:青白玉</p><p class="ql-block">沁色:红沁,表面有覆盖层或红色粉末(不上手不知道覆盖的紧密程度和受沁深浅)</p><p class="ql-block">最使人想探究的是它的形变!这是一块变了形的玉环。一句话:地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几番加价竞拍,不足200两银子拿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腾讯元宝”对于《地陷》的解释:</p><p class="ql-block">关于高古玉的“地陷”(或称“地弯”)现象,结合多篇研究资料分析如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一、地陷现象的成因</p><p class="ql-block">1. 物理结构变化 </p><p class="ql-block"> 高古玉长期埋藏于地下(通常需千年以上),玉质因钙化或半钙化导致结构疏松,晶粒间形成空隙。这种疏松状态使玉器失去原有硬度,逐渐变软,为后续形变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2. 埋藏环境作用 </p><p class="ql-block"> - 压力与外力:墓穴坍塌、土层压力或叠压放置(如多件玉器堆叠)会导致玉器受力变形,形成弯曲或塌陷。 </p><p class="ql-block"> - 湿度与温度:密闭潮湿的环境加速玉质软化,地热作用进一步促使玉器产生物理形变。 </p><p class="ql-block"> - 化学侵蚀:土壤中的酸性物质、盐分及微生物代谢产物会腐蚀玉表,破坏内部结构,加剧塌陷。</p><p class="ql-block">3. 时间累积效应 </p><p class="ql-block"> 地陷现象需数百年至数千年才能形成,且需同时满足玉质疏松、密闭环境、持续外力三个条件,因此极为罕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二、地陷的典型特征</p><p class="ql-block">1. 形态表现 </p><p class="ql-block"> - 弯曲变形:片状玉器(如玉璧、玉环)易出现平面弯曲或塌陷,形变自然无规律,与人为加工痕迹明显不同。 </p><p class="ql-block"> - 局部塌缩:玉器表面可能出现凹陷、缩斑或线状萎缩,严重者甚至伴随断茬或“错牙”(外力缓慢作用下的断裂错位)。</p><p class="ql-block">2. 伴随状态 </p><p class="ql-block"> 地陷玉器通常伴有钙化、灰皮(玉表水分子流失形成的灰状物质)或钉金沁(钉子眼状沁色),这些特征可辅助鉴别真伪。</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三、修复与鉴别</p><p class="ql-block">1. 修复难度与时间 </p><p class="ql-block"> 地陷现象因涉及玉质深层结构变化,修复需谨慎: </p><p class="ql-block"> - 轻微塌陷可通过填补、打磨修复,耗时数周至数月; </p><p class="ql-block"> - 严重形变则难以复原,需依赖现代技术如三维扫描和纳米材料填补。</p><p class="ql-block">2. 鉴别要点 </p><p class="ql-block"> - 不可仿特征:真品地弯的塌缩边缘自然,伴随钙化或灰皮;仿品多为人工雕刻或加热塑形,缺乏长期埋藏形成的结构疏松和自然沁色。 </p><p class="ql-block"> - 综合分析:需结合玉料、沁色、工艺、形变逻辑综合判断,避免仅凭单一特征定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四、价值与保护</p><p class="ql-block">地陷现象是高古玉历经千年埋藏的独特见证,此类玉器因形成条件苛刻而珍贵。收藏时需注重科学保养,避免温湿度剧烈变化或化学污染。修复工作应由专业人员操作,以保留其历史信息与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修复技术或案例分析,可查阅相关文献。</p> <p class="ql-block">图1(图片均来自原商家提供)</p><p class="ql-block">看得出是一块青白玉,有出土覆盖物土迹,沁色看不出来</p> <p class="ql-block">图二,看得出地陷或地弯现象,周边肉眼可见的严重变形</p> <p class="ql-block">图三,侧面图</p> <p class="ql-block">图四,正面图</p> <p class="ql-block">图五,局部受沁部位</p> <p class="ql-block">图六,清晰可见的地陷</p> <p class="ql-block">图七,明显的乳钉纹</p> <p class="ql-block">图八,灯光下的通透情况,玉石无疑</p> <p class="ql-block">清洗后的正面图片一,</p><p class="ql-block">收到货后,我立即对这个玉环进行了清理(注意,真正的高古玉不要进行这样的操作),</p> <p class="ql-block">清洗后的正面图片二</p> <p class="ql-block">侧面图一,地陷没有改变</p> <p class="ql-block">侧面图二,局部受沁,但沁色不够深入</p> <p class="ql-block">腾讯元宝对中日高古玉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古代日本确实存在对玉器的崇拜,但与中国的高古玉文化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p><p class="ql-block"> 一、日本古代玉崇拜的表现</p><p class="ql-block">1. 宗教与权力象征 </p><p class="ql-block"> 日本神话中的"八坂琼曲玉"作为三大神器之一,是天皇继承自天照大神的神物,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勾玉在绳文时代(约公元前2900年)已出现,古坟时代(公元300年)成为权势阶层的标志。</p><p class="ql-block">2. 祭祀与护身功能 </p><p class="ql-block"> 勾玉被认为具有"驱邪避灾"的神秘力量,常用于祭祀仪式和随身佩戴。例如《日本书纪》记载,诸神曾用勾玉与镜子引出躲藏的天照大神,恢复光明。</p><p class="ql-block">3. 材质与工艺特点 </p><p class="ql-block"> 日本古玉材质以翡翠、碧玉、玛瑙为主,早期工艺受中国东北兴隆洼文化影响(如玉玦造型),但后期发展出独特的定型勾玉,曲线流畅且注重纹饰美感。</p><p class="ql-block"> 二、中日玉文化的核心差异</p><p class="ql-block">1. 起源与传播路径 </p><p class="ql-block"> 中国内蒙古兴隆洼遗址(距今8000年)出土的玉玦比日本绳文时代玉玦早1000年,且两地玉器组合高度相似,佐证了中国玉文化通过东北亚陆桥传播至日本的推测。而中国本土玉文化则形成独立体系,存在长江流域、西辽河等多条发展脉络。</p><p class="ql-block">2. 社会功能分化 </p><p class="ql-block"> - 中国:玉器被赋予"通神""载德"的伦理意义,形成严格的礼制体系(如"六瑞"制度),成为政治等级的物化符号。 </p><p class="ql-block"> - 日本:玉器更侧重实用性与神道信仰结合,未形成类似中国的礼玉制度,勾玉主要作为祭祀法器与贵族身份标识。</p><p class="ql-block">3. 工艺与艺术形态 </p><p class="ql-block"> 中国高古玉器种类丰富(璧、琮、璜等),纹饰复杂且多具象图案;日本古玉器以抽象几何造型为主,器型限于珠、管、勾玉等,古坟时代后治玉工艺逐渐衰落。中国玉雕技术(如阴刻、透雕)的精细程度远超同期日本。</p><p class="ql-block">4. 材质价值认知 </p><p class="ql-block"> 中国以和田玉为尊,追求"温润坚密"的材质特性;日本则更重视翡翠的鲜艳色泽,且多用本地岩手县等产地的碧玉。</p><p class="ql-block"> 三、文化延续性的对比</p><p class="ql-block">中国玉文化从史前至今未出现断层,形成"神玉—王玉—民玉"的完整发展脉络;而日本玉文化在古坟时代后逐渐式微,勾玉的宗教象征意义虽被保留,但工艺传承与器型创新明显弱于中国。这种差异本质上是大陆文明与岛国文明在资源条件、政治结构和社会发展路径上的不同选择所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高古玉是中国古玉文化中最神秘最吸引人的一类收藏,只有学者,没有专家!不要迷信专家,打眼的例子太多了。</p><p class="ql-block"> 欢迎喜欢古玉的朋友们进行评论讨论,说什么都无所谓,谢谢朋友们。</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