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纪实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3月26日,文昌市联东中学史欣欣老师以《桃花源记》为载体,呈现了一场跨学科融合的文言文教学盛宴。本次公开课作为课题组第九次实践活动,聚焦 "情境任务驱动 + 多模态学习" 模式,吸引了全校语文教师及课题组成员参与观摩。</p> 课堂亮点纷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情境创设:穿越千年寻桃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史老师以 "常德・桃花源" 景区宣传手册制作为主线,创设四大任务情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菜鸟培训营:学生化身景区员工,运用朗读符号设计脚本,通过 "最美朗读者" 活动实现文言文语感培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佳插画师:小组合作绘制桃源图景,结合美术技法与文本解读,完成图文转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创意文案秀:借鉴南京、三亚文旅案例,撰写诗意宣传语,实现语言表达能力进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空对话站:借助 AI 技术与陶渊明 "对话",结合微课资料解读隐逸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跨学科融合:构建立体学习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语文 + 美术:绘画技法指导与文本意象解读结合,学生用色彩诠释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语文 + 历史:通过 "游客问答" 任务,将魏晋南北朝背景与文本创作意图深度关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语文 + 信息技术:朗读音频录制、AI 数字对话等科技元素赋能传统课堂。</p> 三、评价创新:多元量规促发展<br>课堂采用 "三维评价体系": 评课实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跨学科整合的深度实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题主持人陈张丽老师指出:"史老师突破单篇教学局限,将文言文学习与艺术创作、历史探究、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构建了 ' 读 - 画 - 写 - 思 ' 的立体学习生态,为乡镇学校跨学科教学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情境任务的育人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题组成员美术教师陈胜显老师评价:"从员工培训到 AI 对话,五个环环相扣的任务链实现了 ' 文本理解 - 审美创造 - 文化传承 ' 的进阶。特别是 ' 黄发垂髫 ' 插图创作,让学生在具象化表达中自然领悟 ' 和乐 ' 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评价机制的科学建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题组成员薛英岸老师表示:"量化评分表与质性描述相结合,既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过程表现。' 能准确无误背诵 ' 的附加分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史老师的课堂不仅让学生触摸到了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更在跨学科实践中播撒了文化传承的种子。期待课题组成员继续深耕,让文言文教学在乡镇沃土绽放新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