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民乐之美,传承民族之魂

汤加

<p class="ql-block">新年的钟声仿佛还在耳畔回响,我有幸与朋友小卫、芳芳一同走进闵行区城市剧院,沉浸于“欢乐祥和中国年”2015闵行区新年音乐会之中。这场由闵行区委宣传部、闵行区广电局主办,上海民族乐团精心献演的音乐盛宴,宛如一场绚烂的文化之旅,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音乐会在欢快的民族管弦乐《欢乐歌》中拉开帷幕,乐声悠扬,瞬间将现场氛围渲染得热烈非凡。随着《花好月圆》的旋律缓缓奏响,这场视听盛宴圆满落幕。在这期间,合奏、独奏、独唱相互穿插,每一个节目都精彩纷呈,而独奏环节更是大放异彩。青年竹笛演奏家金锴、李宛慈默契配合,凭借“吐音”“滑音”等精湛技巧,将《双喜临门》中亲人重逢、欢庆佳节的喜悦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观众深切感受到北方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青年古筝演奏家陆莎莎演奏的《乡韵》,如泣如诉,那优美的旋律饱含着游子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勾起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朴素的情感。汤晓风以琵琶曲《彝族舞曲》,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美妙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带领观众领略彝族山寨的迷人夜色和热闹狂欢。胡晨韵的唢呐曲《百鸟朝凤》,生动诙谐,仿佛能让鸟儿与之和鸣。段皑皑的二胡独奏《赛马》,则演绎出万马奔腾的恢宏气势,给予观众力量与勇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演出现场,演职人员全情投入,用精彩的表演传递着民乐的魅力。观众们也文明有序,每一个节目结束后,都会报以热烈而恰到好处的掌声。整个音乐会期间,秩序井然,没有嘈杂的交谈声和突兀的手机铃声,上海大剧院标志性的文明礼仪在城市剧院同样得到了完美体现,作为闵行人,我深感自豪。</p> <p class="ql-block">然而,在欣慰之余,我也陷入了深深的忧虑。环顾观众席,中老年人占据了约90%以上,青年人的身影寥寥无几,占比不足10%。这一现象反映出民乐乃至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严峻现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的沉淀与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但近几十年来,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一些人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淡忘甚至抛弃了民族文化的根基,迷失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朝哪里去?”的价值方向。当民族传统文化得不到继承时,它就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如今,西方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而民族传统文化却遭受冷遇,被一些人视为落伍、愚昧的象征,这种现象令人痛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值得庆幸的是,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2014年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闵行区委宣传部也积极行动,在此次音乐会中,为观众准备了详细的宣传册,介绍曲目、演奏家、乐器等知识,不仅让观众享受了艺术盛宴,还进行了民乐知识的普及,可谓一举两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义务。每一个热爱民族文化的人,都应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精髓。当我们每个人都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将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也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次视听的享受,更是一次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激励着我们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奋勇前行。</p> <p class="ql-block">文字:汤加</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