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翠湖周边

长 江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没有人会拒绝昆明。</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从小就知道,昆明别名春城;那时有猜城市名的智力测验,“四季如春”指的就是昆明,“火炉”要猜重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来过昆明两次了,昆明的滇池、大观楼、西山、九乡乃至于石林等等,都玩过了,风景秀丽。</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昆明的美食颇多。青岛多海味,昆明多山珍;在昆明,吃过牛肝菌和鸡枞菌,菌子与宣威火腿一同烹饪,鲜美无比;深刻印象的,是辣木宴,那次是学生请客。</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辣木,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植物,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样的用途而被称为“奇迹树”。云南是辣木的重要产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辣木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其叶子和种子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辣木籽,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就餐之前,学生就友情提示,辣木餐之后可能内急。</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辣木宴很是丰盛,从菜肴到点心全部有辣木成分,味道也相当不错。</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果不其然,餐后一小时左右,主陪副陪三陪、主宾副宾三宾,均向卫生间奔驰而去,无一逃脱。但是这种腹泻对健康无害,减肥排毒,相对于香蕉地瓜乃至西梅,辣木胜出一筹,立竿见影,便秘福音。</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言归正传。</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昆明的翠湖,是昆明老城区的核心,被誉为“昆明之眼”,最早是滇池中的一个湖湾。翠湖公园是昆明的一张城市名片,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底蕴都十分丰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次来昆明,特意在翠湖边找了一家宾馆住下,房价180元。在这家宾馆,巧遇一位姓葛的青岛老乡,他是这家宾馆的厨师,老葛说,旺季的时候,房价要800元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葛因为找了个云南文山的媳妇,所以就在昆明落户。老葛说,昆明这个地方,气候虽好,但是收入低,消费高,与青岛有差距;农村山区还要差一些。老葛在昆明多年,还是怀念青岛,他吃不惯米线,经常去街头买些馒头火烧吃吃。</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宾馆到翠湖,要经过“先生坡”。</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先生坡”北高南低,是一条里弄,总共一百多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末,此地因靠近贡院(今云南大学内),是坡地且内多驿馆。每逢乡试,各地应考秀才(俗称先生)多居于此,故得名“先生坡”。</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先生坡”类似于青岛的鱼山路,名人云集。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许多作家、诗人和名教授如李公朴、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钱锺书、沈从文等都在“先生坡”一带居住。</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的“先生坡”环境安宁,平常僻静冷清。</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闻一多,与云南的渊源极为深厚,他在云南八年。</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8年,因抗日战争爆发,长沙临时大学迁至昆明,闻一多随校来到昆明,担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初到昆明,闻一多住在福寿巷3号,后因日机轰炸频繁,他多次搬家,先后居住在晋宁、陈家营等地。在云南期间,闻一多潜心学术研究,完成了《神话与诗》《楚辞校补》《唐诗杂论》等重要学术著作,这些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他此前的成就。</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大学至公堂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的罪行。演讲结束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47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观察了一下,闻一多就在家门口遇害,这里极为僻静,特务也很容易隐藏埋伏,可惜闻一多还是大意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闻一多的旧居早已改为幼儿园,在他倒地处建了纪念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闻一多曾于1930年9月至1932年8月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他在青岛的寓所“一多楼”在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内,保存完好。</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环绕翠湖一周,遍布人文历史景观。</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云南科技馆改建的云南革命军事馆,着重展示中国共产党在云南领导武装斗争、新中国国防建设和新时代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和重大历史事件。</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毗邻云南革命军事馆,便是大名鼎鼎的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也称云南讲武堂,这也是我此次云南之行的重点项目之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近代史上,有几所著名的军校,按成立时间排序:</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02年成立的保定军校,代表人物有蒋介石、李宗仁、叶挺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06年成立的东北讲武堂,代表人物有张学良、吕正操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09年成立的云南讲武堂,代表人物有朱德、叶剑英、龙云、卢汉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4年成立的黄埔军校,代表人物有蒋介石、周恩来、以及共产党国民党的众多将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成立的抗日军政大学,代表人物有林彪等一众共产党将领。</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09年9月26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创立并开学,校址设在昆明原明朝沐国公练兵处。辛亥革命后,云南陆军讲武堂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在护国、护法战争中,滇军战绩辉煌,学校声誉日隆。抗日战争期间,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被改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昆明分校”,1945年停办。</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了大量杰出军事人才,其中包括新中国开国元勋朱德、叶剑英等。</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讲武堂旧址,还有关于中国远征军的展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的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远征军的作战是中国军队首次在境外取得的彻底胜利,歼灭日军7万余人,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南大学也在翠湖湖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1923年正式开学,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础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span></h1> <h1>云南大学是“211”高校,目前,云南省还没有“985高校;这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声名赫赫的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相差甚远。</h1><h1>1924年落成的会泽院,是云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h1><h1>会泽院是1949年之前云南大学学生组织革命活动的聚集地,也是名人汇聚的地方,董泽、熊庆来、李广田等长期在此办公,冯友兰、顾颉刚、姜亮夫、刘文典、费孝通、严济慈等在此执教。</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尽管如此,2023年4月20日,总书记在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致信中肯定了云南大学传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办学精神。</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南贡院位于云南大学本部校园内,保存完好,这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下明清两代云南举行乡试的考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至公堂,是云南贡院的中心建筑,为两面坡单檐硬山式建筑,南北两面开门,南门左右全为窗棂,中为楼空门扇,花纹图案雕刻精致,并施以金粉。门楣之上高悬“至公堂”横匾,系明永乐进士严孟衡手书。</span></h1> <h1>这是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在云南大学的住所。</h1><h1>熊庆来出生于云南弥勒市,曾经担任云南大学校长。</h1> <h1>云南大学校园非常漂亮,既有古老的中式建筑,也有现代的法式建筑,还有苏式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离云南大学不远,是“卢汉公馆”,这是著名爱国将领、原云南省主席卢汉的住宅,也是昆明现存保存最好、体量最大的法式建筑。现在也称“云南起义纪念馆”。</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9年12月9日晚,卢汉以召开重要军事会议为名,在公馆内扣押了西南长官公署长官张群、第八军军长李弥、第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等军政要员。随后,卢汉在五华山云南省政府主席办公室宣布云南起义,并向全国发出起义通电。这一事件标志着云南的和平解放,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利用云南险峻的地理优势进行最后顽抗的计划。</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时扣押的还有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军统的沈醉,沈醉作为战犯坐牢若干年,获释20年后,于1980年查明他也是在云南起义通电上签过字的,因此落实政策作为起义将领,享受了副部级待遇。</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昆明老街到翠湖公园的距离不远,步行大约需要15分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昆明老街位于昆明老城区的核心地带,由光华街、文明街、景星街、钱王街、文庙街、甬道街等街巷组成,是国内少有的以整个街区作为一个统一地名命名的街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昆明老街有着900多年的历史,街区内存留了一百多处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这里最古老的建筑已近900年历史,见证了朝代更迭、岁月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聂耳故居就在老街上,故居坐东朝西,二层土木结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05年,聂耳的父母从玉溪来昆明谋生,租住于此并开设了一个小医馆,取名为“成春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12年2月14日,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在这里诞生,并度过了他的童年和中学时光。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慷慨激昂,或许还要流传千百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遗憾的是,聂耳英年早逝,竟然在日本游泳时溺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街范围内,还有著名的景点金碧坊,到了一看,原来是“金马”、“碧鸡”两个牌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金马碧鸡坊为门楼式木构牌坊,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精美绝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关于它的文化背景有神话传说、图腾崇拜、文化象征等几种说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次到昆明,汽锅鸡和过桥米线总是要吃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晚餐,找了一家有点名气的店,要了一份套餐,包括汽锅鸡和过桥米线,滚烫的鸡汤,将食材逐次烫熟,把那一大碗鸡汤也喝了个精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莫名其妙,第二天起床后,发现眼皮浮肿,手也有肿胀的感觉,这是盐摄入过多的现象。和出租车女司机聊起来,她说她是昭通人到昆明打工,平时不吃米线,原因是吃了口渴,要不断的喝水,跑车不方便;原来,那米线的汤里盐和味精过多,昆明人也是重口味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2月25日至27月在昆明,写于2025年4月10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