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1.9我们今天继续游览马六甲。马六甲海峡。</p> <p class="ql-block"> 【马六甲海峡】是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漫长海峡。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西北部最宽达370千米,东南部的新加坡海峡里最窄处只有37千米,水深25至150米,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也是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p> <p class="ql-block"> 【马六甲海峡清真寺】是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一座清真寺,位于人工修筑的马六甲岛上。清真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伊斯兰教中的“桥梁”概念,因此得名“海峡清真寺”。如果水位高,它看起来像一个浮动的建筑。清真寺的建筑成本约1000万马币。2006年11月24日由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端姑赛西拉祖丁主持开幕式。</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时正值有活动,未能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 主体建筑是一座高达42米的白色圆顶建筑,象征着伊斯兰教中的四十个祈祷。圆顶下方是一座宽敞的大厅,可容纳约1500人同时祈祷。</p> <p class="ql-block"> 圆顶以金色装饰,尖塔高耸,彰显着伊斯兰建筑的经典元素。彩色的玻璃窗在阳光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影,为内部增添了庄严与神秘。而到了夜晚,五彩灯光将清真寺映照在海面上,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 旁边的烂尾楼。雄心勃勃的马六甲市本打算在此大搞建设,结果项目失败,留下了许多烂尾楼。</p> <p class="ql-block"> 中国援建的烂尾楼。</p> <p class="ql-block"> 【马六甲葡萄牙广场】建于 1980 年代后期,是仿造葡萄牙同类型建筑的样式而建。葡萄牙人与马来裔异族通婚的后代,在这里生活超过 400 年,他们已经拥有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 【独立宣言纪念馆】1957 年,马来西亚首任首相就是在这里宣布国家独立的。纪念馆曾是马六甲俱乐部,建于1912年,其建筑风格相当别致,上面盖了一个很有气派的圆顶。馆内收藏了马来西亚独立前后的照片以及第一位首相东姑阿都拉曼的肖像。</p> <p class="ql-block"> 【马六甲苏丹故宫】位于马六甲圣保罗山麓之下,皇宫内设有马六甲文化博物馆,展出皇宫的日常用品。</p> <p class="ql-block"> 【圣地牙哥古城门】葡萄牙人建的一座城堡,是马六甲的象征。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以后,为了防止马六甲王朝的残余势力反攻,在圣保罗山下建成这座城堡,以保护自己的臣民和香料贸易。</p> <p class="ql-block"> 1641年,荷兰人占领马六甲的围城战争中,曾经重创这座城堡,荷兰人占领马六甲后,将它重新修建,并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名字简写“VOC”刻在城门上。</p> <p class="ql-block"> 1808年英国士兵乘机拆毁圣地牙哥城堡,由于斯坦福·莱佛士爵士(开埠新加坡的功臣)的干涉,英国人放弃了摧毁它的计划。由于干涉太晚,只剩下圣地牙哥古城门。2003年,剩余的城墙墙基被发现,并列为古迹进行保护。</p> <p class="ql-block"> 【马六甲升旗山】又名西山、圣保罗山,是马六甲地区的最高峰,站在山顶的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马六甲海峡。</p> <p class="ql-block"> 有世遗标志的牌子上标注着马六甲的各个知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 马六甲海峡。</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可以看到我们住在海峡边的假日酒店。</p> <p class="ql-block"> 俯瞰葡萄牙广场和圣地牙哥古城门。</p> <p class="ql-block"> 【圣保罗教堂】位于马六甲河口的升旗山上,建于1521年,为葡萄牙人所建,是欧洲人在东南亚修建的最古老教堂。</p> <p class="ql-block"> 圣方济神父纯白色雕像矗立在教堂前,圣方济神父被敬为圣人,塑像以纪念。</p> <p class="ql-block"> 1670年荷兰人占领马六甲后,将教堂用作城堡,今天在外墙上仍可见到不少子弹孔。</p> <p class="ql-block"> 教堂是徒有四壁的空壳。</p> <p class="ql-block"> 1753年荷兰人另建了一座教堂,而圣保罗教堂则做为荷兰贵族的墓地,保留了一些刻有拉丁文和葡萄牙文的墓碑。</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歌手献唱。</p> <p class="ql-block"> 【马六甲花车】其实就是自行车改装的双人座三轮车。前后用各色花朵装饰得各有特色,车上还带有盒带录放机。</p> <p class="ql-block"> 花车主要集中在马六甲的城市广场,我们的花车是从葡萄牙广场去荷兰广场。</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乘坐的的花车。花车看上去好像有点俗,可当那些车夫愉快地登着花花绿绿的三轮车、载着游客、放着最拉风的流行歌曲、在各景点之间穿行时,竟感觉和古城、古建筑特别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 开车了,车上放的音乐竟是凤凰传奇的《自由飞翔》。</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花车的终点,荷兰广场。</p> <p class="ql-block"> 【荷兰红屋广场】始建于1641至1660年之间,被认为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荷兰建筑物。红屋是由当时荷兰政府,采用专程从荷兰运来的红砖所建,故俗称“红屋”。</p> <p class="ql-block"> 建于1931年的美术馆和艺术馆,是英殖民统治期建筑。</p> <p class="ql-block"> 建于1753年的古老基督教堂,为荷兰殖民统治期建筑,至今仍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 1886年英殖民者修建钟楼,至今钟楼时钟运行准确。</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的大炮。</p> <p class="ql-block"> 荷兰红屋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荷兰建筑,建于1641年~1660年,由荷兰东印度公司修建。在300多年间,红屋是荷兰殖民政府和马六甲政府所在地,直至1980年改为马六甲博物馆。里面收藏有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殖民者使用过的各种武器装备等,还有马来西亚各民族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 红墙上的文字是文物,是英殖民统治期间, 对1850年英联邦贵族前来访问的记录。来访者有詹姆斯•安德雷,达尔豪斯侯爵和英属印度保险总督。</p> <p class="ql-block"> 阿方索 · 恩里克(1394~1460)徽章,他是葡萄牙国王勃艮第王室王子,亲王。没有出过海,却称 “航海家”。因为他在发展海洋科技,成立航海学校培养人才方面做出贡献。掠夺非洲黄金、象牙,抓捕黑奴亦是其所为。</p> <p class="ql-block"> 维多利亚女王喷泉,宏伟的欧式古典喷泉,1904年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年庆典而建。</p> <p class="ql-block"> 广场对面还有荷兰大风车,是在原有遗址上复建的。周围有红、蓝、紫三色的荷兰大花牛模型,是荷兰政府在复建大风车时赠送的。</p> <p class="ql-block"> 苏拉皇宫遗产建筑,文学博物馆。据说皇宫建筑里面有向游客开放的豪华的收费卫生间。</p> <p class="ql-block"> 【马六甲古炮台】位于马六甲河畔,是荷兰殖民者为加固城防而建,是古城拥有的九座炮台之一。炮台取名米德尔堡。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炮台,扼守马六甲河口,用于控制马六甲海峡,战略位置重要。</p> <p class="ql-block"> 古炮台临河处,有凸起的白色圆柱形岗楼,岗楼里面有瞭望窗口,是炮台观察海峡与河口状况的哨口。</p> <p class="ql-block"> 从炮台上看荷兰广场。</p> <p class="ql-block"> 马来文标语“欢迎来到古城马六甲”。</p> <p class="ql-block"> 【海事博物馆】收费参观。一艘真正的葡萄牙大型远航船建造而成,船舱内收藏着许多马六甲的无价之宝,被认为是马六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船旁边的红屋是海洋博物馆,免费参观。</p> <p class="ql-block"> 【陈金声桥】马六甲河上的一座桥,连接了荷兰红屋广场和鸡场街,见证了从葡萄牙到英国的殖民历史。</p><p class="ql-block"> 陈金声(1805~1864)出生于马六甲古城,福建永春人,祖父为新加坡开拓者之一,家族为新加坡华人富商,为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马六甲古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此桥为纪念他得名。</p> <p class="ql-block"> 在陈金声桥上可以看到彩虹打卡墙。</p> <p class="ql-block"> 在街口有一个郑和将军雕像。</p> <p class="ql-block"> 有一些中国访者种下的纪念植物。</p> <p class="ql-block"> 【彩虹打卡墙】这间位于马来西亚马六甲鸡场街内的 My Kiehl’s Heritage马六甲打卡墙,由国际知名的护肤品牌 Kiehl’s 与油漆品牌Dulux 联手打造,这幅巨大的五彩壁画可以看到许多马六甲重要历史地标的踪影,例如圣保罗教堂、法摩沙堡等,是不能错过的马六甲打卡景点。据说这种运用几何图形与基础原色相结合的抽象化设计,与欧洲早期的创作风格有几分相似。 </p> <p class="ql-block"> 范冰冰的画像也在一旁。</p> <p class="ql-block"> 拐进打铁街。</p> <p class="ql-block"> 来到马六甲海峡文化馆。</p> <p class="ql-block"> 【马六甲海峡文化馆】坐落在打铁街,是马来西亚明朝时代的四合院屋宅。这间屋宅的首任屋主名为李为经也常被称为李君常,是明末清初同安县嘉禾里(厦门)人。</p> <p class="ql-block"> 在这座长达350年历史的马六甲海峡文化馆内,能强烈地感受到马六甲当地文化氛围浓厚,在这里,大家不但可以体验传统的巴迪蜡染,还能享受到正宗道地的娘惹糕。</p> <p class="ql-block"> 【娘惹文化】是马六甲独特的文化。人们把中国明朝或之前的华人移民(原籍多为福建或广东潮汕)与当地马来人(当时尚未信奉回教)通婚所生的子女,男的称为“峇峇”(BABA),女的称为“娘惹”(NTONYA),亦称为土生华人或侨生。“娘惹文化”既有马来族文化影响(如膳食、服饰、语言),也有华人传统(如信仰、名字、种族认同)。</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娘惹服饰出租。</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用了娘惹下午茶,独特的娘惹器皿融合了中国传统设计与当地马来风格,各式各样的娘惹糕嚼劲十足、质感细滑、香甜不腻,以及独具特色的娘惹风味小吃,体验了一次纯正的娘惹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 玫瑰茶、娘惹膏。</p> <p class="ql-block"> 我们再次来到马六甲海峡海边。</p> <p class="ql-block"> 观看《又见马六甲》。</p> <p class="ql-block"> 《又见马六甲》剧院坐落于印象城的核心区,总面积达15英亩,可容纳2000名观众,是大马首个拥有360度旋转观众席的世界级室内剧场,预计每年可吸引120万人次入场观赏。由北京建筑设计院设计。演出由200多名表演者演绎,采用灯光、音响、视频投影、大型舞台机械、大型舞美、精致服装道具、水雾特效等手段以强化演出的戏剧性和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 鸟瞰剧院。(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 舞台和演区关系:该剧场超过10000平方米,根据导演的艺术创意需求分割成四个主表演区:A区是水池区,B区是升降舞台,C区是两层平台区,D区是高脚屋区。每个区域独具特色,展现马六甲的不同属性与人文情怀。观众自E区主出入口进入剧场,经R区环形轨道步入S观众席区域就坐。</p><p class="ql-block"> 《又见马六甲》剧场观众席(S区)是360度任意旋转观众席设计,观众席直径近50米,可容纳2000名观众观看演出,观众席侧墙围挡高度达到14米。</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E区主出入口进入剧场。</p> <p class="ql-block"> 《又见马六甲》是大型情景体验剧,由中国导演王潮歌执导、讲述马六甲人文风情。该剧以“时间船”为主轴,通过不同的故事叙述了马六甲600多年的沧桑变迁。《又见马六甲》已于2018年5月28日公演,于2018年7月7日正式首演。</p> <p class="ql-block"> 《又见马六甲》演出巧妙的将历史和现实场景转化为演出场地,把马六甲当地的历史故事、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等转化为艺术素材,结合特有的现代音乐,使这场舞台盛典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将马六甲的包容性透过融合了传统文化的当代舞蹈形式呈现,这种文化融合的特色并非一种文化同化另一种文化,而是多种文化的融会贯通。在短短的70分钟内,引领观众跨越700多年的历史,品味马六甲的本质和精髓-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p> <p class="ql-block"> 三个人用马来文、中文、英文倒叙马六甲市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2008年马六甲被世界科教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1989年马六甲市宣布为历史古城。</p> <p class="ql-block"> 1957年马来半岛获英国允许独立,取名马来亚。</p> <p class="ql-block"> 1824年荷兰将马六甲个让给英国。</p> <p class="ql-block"> 1818年马六甲重归荷兰人管辖。</p> <p class="ql-block"> 1795年英属东印度公司接管马六甲。</p> <p class="ql-block"> 1641年葡萄牙总督向荷兰投降。</p> <p class="ql-block"> 1492年葡萄牙人击败马六甲王朝并接管辖。</p> <p class="ql-block"> 1446年慕扎法沙继位并宣布伊斯兰教为马六甲国教。</p> <p class="ql-block"> 1405年郑和首次下西洋抵达马六甲。</p> <p class="ql-block"> 1400年拜里米苏拉王子发现马六甲。</p> <p class="ql-block"> 1262年马六甲成立马来政府。</p> <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在1400年,苏门答腊王子拜里米苏拉前来马六甲打猎。打猎途中,当拜里米苏拉在靠近河边一棵树下休息时,他的一只猎狗把一只鼠鹿逼至绝路。鼠鹿勇敢地把猎狗踢入河中,逃之夭夭。拜里米苏拉对鼠鹿的勇气和坚韧感到震惊,进而决定在这里建立他的王国,并以这棵树的名字将此地命名为马六甲。</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在1405年,郑和的舰队首次抵达马六甲。舰队中的鼓手们击鼓朝着马六甲而来,和平抵步。鼓手精湛的演出,让我们仿如身在波澜壮阔的海洋中。传说他们爱上当地姑娘,生儿育女,这就是特殊的峇峇娘惹文化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讲述了峇峇娘惹的由来。小娘惹体态优美,婀娜多姿,舞步轻盈,展现了南洋时期娘惹人家的柔美。</p> <p class="ql-block"> 这场婚礼是在1880年举行。来自郑和年代的峇峇阿杰及娘惹阿兰的后裔仍居住在马六甲。</p> <p class="ql-block"> 两层平台区表演。</p> <p class="ql-block"> 婚礼闭,演员走进观众席。</p> <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一位曾是弃婴的老人回忆养育过他的六位妈妈。这六个妈妈分别是马来、华裔、印度、葡萄牙、娘惹和仄迪妈妈。</p> <p class="ql-block"> 水池区表演。</p> <p class="ql-block"> 高脚屋区表演。</p> <p class="ql-block"> 《又见马六甲》整个表演分段讲述了世界文化遗产马六甲古城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人文历史,有马六甲文化起源、郑和下西洋数次经过马六甲、马六甲文化的多样化、马六甲的传统文化和马六甲文化的传承。看过整场表演会对马六甲乃至于马来西亚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深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演员谢幕。</p> <p class="ql-block"> 表演结束后演员来到外面,与观众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夕阳下的剧院。</p> <p class="ql-block"> 马六甲市。</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