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梦滇黔(十):香格里拉 普达措—松赞林寺

阳光

<b> 背包沉甸甸,装满了期待与梦想,我踏过山川,向普达措靠近。青山连绵,翠绿蔓延,水波荡漾,倒映着天空的蔚蓝。普达措,你如诗如画,每一笔都是大自然的恩赐。</b><br> <b> 湖水如镜,清透深邃,雪山耸立,守护着这片净土。我放慢脚步,聆听风的低语,感受这片秘境带来的宁静与和谐。我拿起相机,捕捉这美丽瞬间,却无法完全描绘出你的容颜。</b> <b> 世纪之初,香格里拉之争,中甸(现香格里拉)、亚丁、丽江、昌都,最后花落中甸,香格里拉和亚丁直线距离区区百余公里,但自然风光更美、更丰富的是亚丁,不知何因,是主观?还是运作之功?</b><br> <b> 如果说香格里拉是人世间的一方净土,那普达措公园就是这一方净土上最美的童话。</b> <b> 最经典的游览地有属都湖、弥里塘和碧塔海,只要走进普达措,不论站在那里都会令人沉醉:那山那水,那山水相依、天地辽远的空阔感,静谧而纯粹,让人心旷神怡。</b> <div> <b> 如果有幸可以深入到公园的核心地带,林涛载水声,鸟语伴花香,自然的和谐之美,更是让人舒展。“普达措”在藏语里是普度众生到达苦海彼岸的湖,它的寓意是:走过它,就可以到达美好幸福的、理想中的精神家园。这与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里描述的“太阳和月亮停泊在心中的人间天堂”,被日月光辉庇护的香格里拉一起,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世外桃源。</b></div> <b>景之有山必有水。属都湖平静之极,天水一色,如此的静谧让人更加自我忘失起来。她是普达措的精灵,澄澈的眸子里透出的是处子的纯。</b><br> <b>大海的美在于它的浩瀚壮阔,属都湖的美在于它的小巧玲珑。依仗群山呵护,她才显得如此楚楚动人。在如此美景中,让人不敢大声喧哗,生怕惊动了她此时的静谧与甜蜜。</b> <b> 我已经忘却十五年前她的样子了……偶尔细雨,也给3.3公里的环湖栈道平添情趣。</b> <b> 继续沿着栈道前行,碧塔海将尽,水草清晰可见,各种小花也极其鲜艳。</b><br> <b> 初春鲜花尚未盛开的大草甸就在眼前,可以近距离亲近的草甸,这些水资源丰富的湿地草甸,是大自然的杰作。草甸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流,哗哗地流淌着,直通向碧塔海。</b> <b> 偶然也会有一棵小树,如草甸的旗帜般随风舞动、摇曳。草甸上也有成群的牛马在那里觅食,几匹马吃饱了跑累了,卧在草甸上闭目养神,嬉戏打闹。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眼前呈现明媚的春天。</b><br> <b>如果把碧塔海比作一颗镶嵌在普达措公园的明珠的话,那些四面的高大青山,则是这颗明珠的守护神;而这片草甸,仿佛是陪伴这颗明珠的花仙子。</b> <b>这些花仙子,使得这颗明珠不孤单,不孤傲,更耀眼,更珍贵,更富有生机活力和灵性。人们在花海前绽开笑颜,驻足留影,即使一些老人,也如孩子般手舞足蹈,更不用说,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是怎样蹦跳着撒欢追逐,喜不自胜。</b><br> <b> 香格里拉,青山净美,洁如水洗;湖泊净美,纯如少女;绿树净美,朗如俊男;鲜花净美,灿若星辰。</b> <b> 普达措的美是圣洁的,一如温婉纯洁美丽的少女,让人怜惜,让人心动,让人不舍,让人沉醉,也让人回味。</b><br> <b> (二)</b><div><b><br></b><div><b> 松赞林寺云南“小布达拉宫”</b><br></div></div> <b>携着你的名字想象着你的辉煌, 来到这滇西北高原恬静一隅, 站在你的面前, 被金碧辉煌的建筑所震慑!致使我思茫茫, 悟不透这空灵的妙景。</b><br> <b> 远远地,叠嶂的山峦中,一片散落在山坡上的建筑群,色彩斑斓,气势恢宏,威严壮观,那就是松赞林寺。</b> <b>从雪山上梭下来的风, 掠过人的形体又撩动彩色的经幡解释藏经的光芒。洪荒的银色和银色的风铃在屋檐下撞响, 生命的悲壮和生命的苍凉在进入新的历程之际, 使喇嘛土红色的袈裟和土红色的墙壁浑成一体。</b> <b>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康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还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在整个藏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小布达拉宫”。</b><br> <b>该寺依山而建,外形犹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又有“藏族艺术博物馆”之称。</b> <b> 松赞林寺山脚下,抬头望去,整个寺院仿佛与大山融为一体,与布达拉宫建筑风格极为相似,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绚丽夺目。</b> <b>松赞林院前面就是拉姆央措湖,在藏语中被誉为“圣母灵魂湖”,因为她是著名女神白登拉姆的寄魂之地,因此在藏区享有盛名。拉姆央措湖湖面澄澈如镜,天光云影徘徊其中,微风拂过,湖面泛起粼粼波光。</b> <b> 松赞林寺是五世达赖在占卜中得到了上天的旨意:“林木深幽现清泉,天降金鹜嬉其间”,根据这个启示,选定了寺院的位置,五世达赖为其命名为葛丹松赞林寺。</b> <b>松赞林寺于公元1679年兴建,1681年竣工,五世达赖喇嘛主持了寺院的开光大吉,走进松赞林寺,脚下泉水淙淙,据说泉水春夏不溢,秋冬不涸,并能常见一对金鹜出入。</b> <b>松赞林寺外围筑有椭圆形城垣,主殿威严而华美,殿内壁画色彩鲜艳,笔法细腻,扎仓、吉康两大主寺建于最高点,居全寺中央,下层大殿有108根柱楹,代表佛家吉祥数,大殿可容1600人趺座念经。</b> <b>来到藏经楼,走进了扎仓和吉康两座金瓦殿,站在阁楼之上,极目远方,豁然开阔,十里外的中甸古城历历在目,近处丰美的草场,蜿蜒的小河,天空低云,感到这里居高临下,有一种雄襟万里、恢弘大气的心境。</b> <b>松赞林寺的壁画,构图精巧严谨,布局上疏密参差,以虚济实,活泼多变。壁画中大量呈现着释迦牟尼出家成道的故事,从在皇宫中的奢华生活,到目睹生老病死后的出家修行,再到最终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感染力,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着佛陀的世界。这些壁画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藏族人民精神世界的寄托。</b> <b> 无数的山峰托起豪华的沉默。 松赞林在无边的灿烂中独语, 不平息的生命于感知冥色的边沿萌动渴望。</b><br> <b> 松赞林寺, 多少年来, 不为季节飞翅遮蔽, 不为严寒之冻麻木, 不为土地之贫震颤。就这样庄严肃穆, 捧着喇嘛金黄的杯盏, 守着净化灵魂的酥油灯, 上上下下, 日复一日, 在弧形的天空下站立。</b><div><b><br></b></div><div><b>(未完待续) 2025-3-6 14:28草</b></div><div><b> 2025-4-6 发表</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