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回乡”的延续

艺情剑484l6860@美篇之家北京群

一一清明节归来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前一天就先回城里四弟家了,七点,一大清早就就看见二妹买的一大堆黄菜饼子,咬了口,通鼻香。想带俩个,结果给二妹拦下了,说是给表妹买的,说是给太原的同事们尝一尝,黄菜馅饼,家乡的味道是那么的诱人。平遥一带最爱吃的美食。值得再去买点好好吃一吃。黄菜,平遥话huo莱,是用芥菜或蔓菁带叶腌制而成的一种菜食。过去老百姓家大都会做,与黑菜,辣酱酱,辣圪塔齐名,类似于四川的泡菜。是地道的家乡的味道。套用贺知章的话讲,“少小离家老大回,胃口无改鬓毛衰”</p> <p class="ql-block">  上坟的人们在乡村水泥大道上匆匆忙忙,川流不息,一簇簇祖坟上,跪着好多烧香祈拜的人们。说着四面八方的消息,说有个地方查处了不少发清明财的人,并说印制冥币的是假钞,所以就没收销毁了,这冥币也出现了假币,这个怎么个造假了啊。百思不得其解!</p> <p class="ql-block">  见了亲叔,百般感慨,他说爷爷的坟地选的好我们弟兄家都养有男孩子,谁家谁家坟地不好,尽养了不少女孩子,我心里发酸,不知所措,并说早知道他家15岁的二孙子给了外人,还不如给了我,给了我当儿子,那就成“一圪塔木头子”了。我越发难为情起来。因为我的孩子是女儿。没办法啊。我女儿的孩子也俩女儿,他老人家真正切切地低声嘟囔着,耳朵也不大灵光,不知道他要给了我当儿子?还是给我的女儿?那就当外孙了!我也是老糊涂了应该是给我的,这样辈份不乱,但年令太小啊,我闺女都近不惑之年了。按年令应该是给我女儿家合适,可是叔伯兄弟家孩子给了我的女儿,辈份不对啊,但应合老人的好意,我也含糊并假装认真地,有一句没一句地捣歇着…</p> <p class="ql-block">  清明回家的路上,碰见好多儿时的玩伴,急急问候了几句,说了些应酬的话,就往住地赶了。其实我不是不想和玩伴多聊几句,是下午有约啊,这一天,田间地头,一路的香火不断,这就是人们说的民族繁衍,生生不息吧,不过现下时代,养了女儿,也得算我一个,添丁添口,都是一样的幸事。家族的后代不知有多少了,谁家儿女还能辨认一起,但谁家的孙辈已经是分不清了,和族人谈起家族的爷爷辈还能有些许记忆,但说起太爷爷之上的远祖都呵呵地讪笑起来,不知若干年以后,我们这些人有几个认识的…总之,清明节有黄菜饼子的诱人乡味,有悦耳浓浓的乡音,有切切的酒饭殷勤的邀约,有老同学电话的索寻,有站在不遇玩伴门前的探望,诸多感慨,只是时间匆忙了点,还是别打拢人家了,来年罢。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族人聚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亲朋好友一通茶酒后,又急急忙忙,去奔来年的生计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