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士峰诞辰100周年之际,一本以图传形式记录介绍从文水县西城村出生、走出去学习、参军的职业军医翘楚李士峰老人的《李士峰图传》在2025年清明节前出版发行。图传编撰、收集文稿20多万字,图片近400张,以图说篇、文思篇、诗歌篇、书画篇、楹联篇、附录篇等几大板块,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图文并茂简洁概括介绍了李士峰先生平凡而又非凡的一生。这里既有他成长的艰难经历,也有工作坎坷的历程;既有他自己自述的心路历程,也有他人的追颂、回忆的文思篇章;既有他魂归故里的情景再现,也有家乡、族人为告慰、缅怀他而进行的创设之举……<br> 2025年4月5日,《李士峰图传》出版发行座谈会在文水县丽彬文化园吉祥厅举行。李士峰先生的家属、亲属、族人代表、家乡代表界社会各界人士40多人,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共同回忆李士峰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体现在他身上的精神境界和高尚品德。中共文水县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刘五一主持座谈会。中共文水县委原副书记李忠荣,吕梁市文峪河水库管理局原局长、县关工委副主任闫文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郭志刚,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郭竹朋,县委办主任梁文峰,家乡代表、省政法委基层法制处副处长刘杰,革命后代、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众成中学创始人成绛卿,县教师进修校原校长、文化学者郝履安,孙谦研究会会长、县史志研究会副会长王学礼,诚信种业公司董事长石维国,县政协三级调研员、原县文联主席成新安,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吕刚,西城村党支部书记白扣昌,县红色文化传承志愿者协会会长张小虎、党支部书记韩宝义,退休教师白尚中,北京中能芸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泉明、县诗词学会副会长李秉恒,县财产保险公司经理宋鑫、西城乡土名人文化编著白尚立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座谈。<br> 座谈会上,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文水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郭竹朋、文水县书法家协会理事武承林向李士峰先生的家属、亲属赠送诗作书法作品。<br><div> 美篇编辑、图片摄影:成新安</div><div> 文稿:成新安 白尚立</div> <p class="ql-block"> 李士峰,1925年12月4日(农历十月十九日)出生在西城村一个农民家庭;1931年秋在本村上小学;1943年到北平求学并参加革命活动;1949年3月在西北人民医药专门学校(后改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就读;之后一直在解放军部队医疗部门工作,并长期从事相关领导人的医疗保健服务;1992年7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李士峰98年的人生旅程,彰显了一位从刘胡兰家乡山西文水,从红色沃土西城村走出去的优秀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熔炉里锻炼成长,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李士峰是红色西城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革命战士,是革命英雄刘胡兰家乡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李士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波澜壮阔、辉煌历史的见证和缩影。</p><p class="ql-block"> 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李士峰先后荣获“越南最高胡志明劳动勋章”;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胜利功勋荣誉勋章”;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1年10月,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2022年12月29日李士峰因病逝世,享年98岁。</p> 家乡代表,中共文水县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刘五一主持李士峰图传出版发行座谈会 由王学礼撰,郭竹朋书的作品为《李士峰图传》发行志咏:<br> “文水育豪英,悬壶济世雄。<br> 戎装披白甲,战火炼精诚。<br> 图史传百载,桑梓仰高风。<br> 寿诞歌铮骨,军魂照汗青。”<br> 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文水县人大原副主任郭竹朋向李士峰先生的家属、亲属赠送撰写的书法作品《李士峰赞》:<br> 文水俊彦,医武双雄。<br> 悬壶沥血,戎马靖烽。<br> 铁骨峥峥,仁心忡忡。<br> 青史彪炳,浩气如虹。”<br> 文水县书法协会理事武承林向李士峰先生的家属、亲属赠送撰书的作品为《李士峰图传》发行所感:<br> “军医李士峰,桑梓西儿村。<br> 清明正时节,图传今发行。<br> 又逢百岁诞,座谈寄思深。<br> 树高终千尺,叶落归于根。<br> 一生多壮举,馆祭载功勋。<br> 李族承先志,辈辈传家风。 ”<br>(注:西城村乡人口语称西儿村)<br><br> 家乡代表、革命后代刘五一主持座谈会<br> 他指出:在去年举行“李士峰纪念馆”开馆仪式不到一年的时间,今天又召集大家举行《李士峰图传》出版发行座谈会,目的就是进一步回顾总结李士峰前辈平凡而光辉的一生,深度挖掘他参加学运、从军学医、南宁履职、服务首长、立功受奖、离而不休、心系桑梓等不同维度所展现的精神境界和高尚品德,进一步弘扬他身上所体现的爱国热情、敬业精神、奉献意识、思乡情谊和故土情怀,以期鼓励和教育更多的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br> 李士峰先生的女儿李琳娜代表家人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相聚在这里进行老父亲图传出版发行座谈。<br> 她讲道,这一年多以来,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在我父亲的事情上提供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也付出了很多心血。身为子女,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首先感谢文水县及西城村的各级领导,从我父亲去世至今,一直以来给我们家给予的支持与帮助。我父亲从文水县西城村走出去,落叶归根是他的梦想,感谢组织上圆了一个老兵、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梦。其次感谢各位老师。本次在清明时节回到老家,我带着孩子们去看了纪念馆。从纪念馆本体的筹建、选址、设计、建设,到馆内的各处细节,以及纪念图刊的撰稿、编辑、设计、出版等等,这些都倾注了在座的每一位领导、老师和家族成员的心血,使老父亲一生的峥嵘得以形象地保存下来,为后代之榜样。尤其感谢的是几位主要负责的老师:郝履安老师年高德劭,在纪念馆的建设上给予了深切指导;白尚立老师事无巨细,这几年给予了我们家很大的支持和帮助;王学礼老师身为总设计师更是精益求精,在最后定稿时发现新问题,连夜重新改版。这种精神真的让我非常感动。<br> 她充满感谢说,经过各位的支持与帮助,纪念馆及纪念图刊的圆满完成,使得老父亲的音容笑貌得以长存,他的精神得以传承给家族的年轻一代。<br> <br>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众成中学校长成绛卿即席赋诗一首:<br> 古风<br>开馆仪式认亲情,原是姑父李士峰。<br>室内件件含艰辛,品医尤如白求恩。<br>琳娜兴中遵遗嘱,万里忠魂回西城。<br>踏遍山河寻父迹,巨著画传面世人。<br>首创三晋第一家,榜样力量唤民心。<br>(注:琳娜指李士峰先生的女儿李琳娜,兴中指李士峰先生的侄儿李兴中)<br> 文水县教师进修学校原校长、文化学者郝履安发表讲话。他深情地讲述了两次有幸拜见李士峰先生的情景。他说李士峰先生平易慈祥的长者风范、睿智优雅的学者气质,以及重情重义的人格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李士峰同志不仅知识渊博,医术精湛,更有一颗医者仁心的心底和思想品格。他的一生充满了感恩,感恩人民赋予的声望与赞誉,感恩党和国家的培养,感恩同学朋友们的指引帮助。还有,他对医术的刻苦钻研、深入研究及获得的成果,都是我们今天励志的榜样。 吕梁市文管局原局长、县关工委副主任闫文新讲话: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文水县是一块红色的热土。李士峰先生就是从这块红色热土上走出去的一代杰出青年。他怀着满腔的革命热情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从军学医,刻苦用功,掌握了报效祖国的过硬本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他默默无闻地为军队首长和危重病人实施救治,体现了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在援助越南独立运动中,他为越南胡志明主席等领导人提供医疗服务,履行国际主义职责和义务,以精湛的医术水平为国家赢得荣誉,他本人被越南人民政府授予“越南最高胡志明劳动勋章”。《李士峰图传》一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从不同角度再现了李士峰前辈不懈奋斗、乐于奉献的一生;是对青少年进行红色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文水县委办公室主任梁文峰参加座谈会并讲话。 家乡代表刘杰参加座谈会发言 孙谦研究会会长、文水县史志研究会副会长、文化学者王学礼讲话。作为“李士峰纪念馆”的撰稿人、《李士峰图传》的总编辑、总设计,他回顾了设计“李士峰纪念馆”和编辑《李士峰图传》的前前后后日日夜夜,深深地被李士峰先生精湛的医术、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所感染、所感动,促使自己义无反顾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把这两项作业扎扎实实搞下去,并且要搞好,也必须搞好,不然就对不起李士峰先生。<br> 编撰图传三个“感动”:为人杰地灵的西城村感动,为军医翘楚李士峰先生感动,为忠厚相传的李氏家风感动。<br> 文水县人大原副主任郭志刚讲话。他说,我是西城人,对西城的人和事不由自主地要多关注一些。去年,参加了“李士峰纪念馆”开馆仪式,那是我们西城村继“当代吕梁英雄周拉奴事迹陈列室”后又一处红色励志人物纪念馆。它们对青少年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定能起到潜移默化浸染熏陶的作用。今天,《李士峰图传》出版发行,又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我们从中除学习李士峰先生医术精湛服务人民及优良品德外,更主要的是,要以李士峰先生为榜样,付诸行动,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好。 西城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主任白扣昌讲话说,李士峰先生是从我们西城村走出去的一位军医,在艺术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虽然早年离开家乡,但他心系家乡,故土情深,时时牵挂着生他养他的这方故土。去年建立了纪念馆,今天《李士峰图传》出版发行,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忠于祖国、热爱事业、严于律已、服务人民的优良品质和道德风范。他的这些优良品质和道德风范对我们开展各项工作,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李士峰同志是一位优秀的中共党员,是医者仁心的典范,是人民骄子,是我们西城村的骄傲,是医学界的骄傲! 家乡代表白尚立讲话说,作为家乡人,关注李士峰先生近六年了,深深地被他渊博的知识、精湛的医术和重情重义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今天《李士峰图传》出版发行,从社会和文化层面上应该说,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这本图传以图片和比较简洁的文字,全方位概括了李士峰同志平凡而又非凡的一生。<br> 李士峰同志对党忠诚,医者仁心,心系人民,心系家乡的优良品德和博大情怀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深切缅怀他,缅怀他的卓越成就,缅怀他的优秀品质。今天,《李士峰图传》出版发行,既是对李士峰同志的告慰,也是对他的缅怀。我们只有更好地学习李士峰同志的崇高精神和道德操守,把各项工作做好,才是对他最好的告慰和缅怀。<br> 文水诗词协会副会长李秉恒赋诗一首:赠李琳娜女士<div>泉台金阙有琴音,不及亲情思念深。<br>多少夜中堂上梦,三千里外女儿心。<br>清明尽孝回桑梓,图传刊行谢士林。<br>光大家风传后世,弘扬美德铸琅琳。</div> 文水红色文化志愿者协会支部书记韩宝义即席赋诗一首:<br>红色西城出名人,缅怀先辈李士峰。<br>戎马一生医德佳,李老精神永传承。<br> 诚信种业董事长石维国讲话。他讲道,我有幸遇到一位好老师——郝履安老师,他教我们如何树立人生志向,如何做人。有幸遇到一位好同学——李兴中,他因三叔李士峰先生的耳濡目染浸染熏陶谆谆教诲而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诚信务实又重情重义的人,也因此我们60多年来同学情深,情同手足。今天,《李士峰图传》出版发行是一件大事,既是对李士峰先生的缅怀告慰,更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鞭策。我们要以李士峰先生为榜样,脚踏实地,勇于开拓创新,进而把各项工作做好。 李士峰侄子李兴中在座谈会上讲话说,聆听了方才各位热情洋溢的讲话,让我感慨万千,满怀无尽的感恩。<br> 半年前,我们怀着庄重与敬仰,共同为李士峰纪念馆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揭牌仪式。而今日,我们再度齐聚于此,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共同见证《李士峰图传》的正式发行。这部图传以图文并茂之姿,真实且生动地记录了我敬爱的叔叔那波澜起伏、跌宕不凡的一生。它不仅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与伟大的担当,更成为我们整个家族在新时代无比珍贵的精神瑰宝。<br> 我代表家人向参与《李士峰图传》策划、资料搜集、编纂工作的郝履安老师、王学礼老师、白尚立老师、成新安老师等一众专家学者及全体工作人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本书出版的各界人士,致以最诚挚、最衷心的感谢!<br> 回首往昔,叔叔的一生是对党忠诚、对祖国热爱、对家庭无私奉献的生动缩影,是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最鲜活的诠释。1925年,叔叔出生于西城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民族危亡、社会急剧变革的大时代背景下,在同窗好友张养浩及其表哥李积懋的引领下,他毅然背井离乡,北上求学。在解放战争的滚滚浪潮中,他毫不犹豫地投身革命洪流,从一名世代躬耕的农家子弟,逐步成长为一名医术精湛的著名军医。无论是战火纷飞、浴血奋战的战争年代,还是百废待兴、热火朝天的和平建设时期,他始终坚定不移地秉持着对党的坚定信念,将国家与社会的需要视作自己一生的使命。<br> 翻开这部图传,朴实无华的文字、泛黄陈旧的照片,无一不在诉说着他不平凡的人生轨迹。这本图传,不仅仅是对叔叔个人事迹的深情回顾,更是我们向党的光辉历程致以的最崇高敬意!<br> 我的叔叔不仅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对专业技术追求精益求精,同时,他也是我们家族优良家风的杰出传承者。他言传身教,教导我们要勤俭节约、勤奋读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自己更是身体力行,节余津贴寄回家中,时时嘱托我们要心怀感恩、铭记报恩。叔叔的一生,是充满勤奋好学与努力奋斗的一生,这部图传中,处处彰显着他与时俱进的足迹。<br> 此刻,看着图传中叔叔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一幅幅照片,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与叔叔朝夕相处的那段美好时光。叔叔曾语重心长地说过:“人活一世,总要为后世留下些值得传承延续的东西。”今天,当《李士峰图传》散发着淡淡墨香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深切地感到,叔叔毕生坚守的信念,终于有了一个永恒的见证与注脚。<br> 李士峰纪念馆的建成,《李士峰图传》的出版,让叔叔的事迹得到了系统的整理与呈现。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编撰团队的专家学者们,他们从堆满书屋的日记、手稿、图片中精心提炼出图传的精华;也要感谢那些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们,他们巧妙地将“士人风骨”融入艺术语言,让纪念馆的图文诉说着文化传承的深刻内涵。<br> 请允许我用图传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有的人离开了,却把灯盏留在了人间。”愿这座纪念馆和这本图传能成为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也温暖我归乡的旅程。<br> 刘五一总结发言:建立“李士峰纪念馆”的榜样力量,我也是西城人,我们刘家也建立了祠堂,受“李士峰纪念馆”启发,族人要我把当代吕梁英雄周拉奴事迹、为积极参加抗日工作而惨遭日寇杀害的我祖父刘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我父亲刘守仁及惨死于国民党阎军之手的革命烈士我三叔刘守昌等人的资料收集起来,他们要制作成版面挂在祠堂里。这样,作为祠堂,既是祭祀先祖增强家族凝聚力的场所,也成为了教育下一代进行红色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br> “李士峰纪念馆”的落成与《李士峰图传》的出版发行绝非终点,而是全新的开始。真正的纪念,在于让李士峰先生的精神化作一颗种子,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br>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1日,重阳节之际,李士峰纪念馆在老家西城村建成开馆</p> 《李士峰图传》出版发行座谈会合影 <p class="ql-block">原创作品,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或下载用于其它用途,需要加洗相片或其它用途的须征得本人同意。涉及版权和著作权、肖像权的请联系删除或修改。在美篇图片、文字撰写和编辑方面需要修改的请指正,联系人:心岸 13934363338。</p>